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二章 游子
第二章游子
临近五点,曾明泽搭乘的班车才缓缓驶进同乐县汽车站。
县际班车沿途都会上下客,几乎就没有准点到站的时候。
好在从县城发往平顶乡的最后一趟班车还没走,只是没有座位了,挺着个大肚子的售票员给了曾明泽一张小马扎,让他坐在过道中间。
望着渐晚的天色,曾明泽焦急不已。
他家在高龙村,离乡里还有十来公里的路程,山路十八弯,连单车都无用武之地,往来进出全凭两条腿走。
曾明泽算了下时间,从县城到平顶乡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从乡里到村里还得走两个多钟头的山路,走快些,应该勉强能够在天黑前赶到家。
不过等曾明泽真正走上通往村里的那条青石板路时,他才发觉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脚力。
山路崎岖难行,更何况他还扛着行李。
因为赶路太急,结果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曾明泽的脚底板就磨出了血泡。
饶是如此,曾明泽也不敢坐下来休息。
他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夜里走山路特别容易撞见不干净的东西,丢魂失魄是小事,严重的走迷了,连尸体都找不回来。
想到那些鬼怪故事,曾明泽的心里不由得有些发虚,脚步越加急促起来。
可人力有穷尽时。离家还有好几里路,天就全黑了下来。山路寂静,让人望而生畏。正在曾明泽欲哭无泪之际,远处骤然有一束光照了过来。
“曾明泽!”
父亲曾文春那熟悉的大嗓门在山顶响起。
曾明泽大喜,忙不迭的应道:“爸!我在这儿呢!”
十八岁的小伙子,尚未经受过风雨的洗礼,其实算不上真正的男子汉。当打着手电筒的曾文春出现在面前,又累又饿的曾明泽差点哭了起来。
“哈仔!”曾文春抢过儿子手里的编织口袋扛在肩上,嘴里却不留情面的训斥道。“不知道在你大娘家住一晚,明日才回来?非得赶夜路?!”
曾文春的姐姐嫁在平顶村,家就在集镇边上的村子。往日放假,曾明泽一般会先去大娘家住上一晚,第二天才回家,时间相对充裕。不过这次,不知为何,他竟然有些归心似箭,连一个晚上的时间都不想耗费。
父子俩默默赶路,又走了好一会儿,曾明泽终于望见了自己的家。
那是一栋矗立在半山腰上的旧房子,青瓦木楼,灯火昏黄。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同乐县全境平均海拔在六百米以上,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其恶劣生产条件的真实写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成就一方民俗。
在曾明泽的老家,住房多是就地取材,以老木头为柱、梁,木板拼接为墙,土窑烧制的青瓦为盖。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建房成本,也适合山区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
罗银玉站在村口迎着自个儿子。
大山里的晚上冷的像是冬天一般,罗银玉整个人包在一套年久失色的男式外套里,实际异常单薄的身板此刻却显得格外臃肿。
“妈!”
瞧见了母亲的身影,曾明泽隔着老远就喊了起来。
母子俩大半年没见,还没说上两句话,罗银玉直说外边冷,一个劲的把儿子往家里赶。
由于不知道儿子今晚回来,所以家里没准备什么菜。
用来充作餐桌的长条板凳上,就摆着一碗豆角、一碗青菜。
这就是两口子平日里的晚餐。
不过既然儿子回来了,自然不能再吃这个。曾文春进屋放下东西,顾不上喝上一口水就下楼捉鸡去了。
不同于学校干净整洁的环境,家里的房子到处是烟熏火燎的痕迹。
杂木、树枝是山里人唯一的燃料,煮饭炒菜烧水外加牲畜吃食全凭那一膛灶火。长年累月下来,屋子难免就会被熏得乌七八黑。
在火炉旁才坐了一小会儿,曾明泽的头顶就落下了一层白白的灰烬。
离家半年,从城里回到乡村,巨大的反差并没有让曾明泽有丝毫的不适应,他的内心深处反倒有一种在外从未有过的踏实和安宁。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答,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大概是这世上最有人间烟火气的文人了。近些年,受好友陆澄的影响,曾明泽也喜欢上了看书。坐在火炉旁的曾明泽,冷不丁的就想到了他的这句诗。
鸡肉大块切好,倒入一小杯自酿的米酒,猛火翻炒几遍,再加水煮开,放入盐巴,便是农家难得的大餐了。
一家人围坐火炉吃饭,曾明泽像往常一般,事无巨细的向父母诉说近半年来自己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曾文春和罗银玉听得认真,偶尔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爸,我家有在县里当官的亲戚么?”曾明泽突然开口问道。
曾文春愣了一下,“你问这个做什么!”
曾明泽当即把今天中午王大奎和赵晓红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最后总结道:“要是有人打招呼的话,我应该能分去好一点的学校。”
“工资也能多点。”为了增加说服力,曾明泽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
曾文春没有搭话,只是沉默的抽烟。
浓郁得近乎实质的白色烟雾扭曲着,慢慢变成了一层白纱,将他那张如刀削斧劈般深刻的脸包裹其中。
将船买酒白云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