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27章 赵家秘密
(第二更)
一直以来,赵家的每个男丁都清楚祖上有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至于秘密的具体内容昌什么,则只有长房长子清楚。如果掌管这个秘密的人身后无子,或是身犯险境,他可以按照家族的规定,指定本族与其关系较近的其他兄弟来掌管这个秘密。千百年来,秘密就以这样的方式代代相传。
据赵玑燮的父亲跟他说,赵老爷子拿到油纸包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足足有一个星期,家人只听见里面不时有叹息之声。
尉迟在信中说:“赵玑燮的爷爷一直举棋不定。在他看来,这千年前的秘密与其说是先祖为挽救王朝所做的最后努力,不如说是一种自欺欺人似的情绪宣泄和无谓的抗争。”
以历史的眼光看来,赵老爷子自觉先祖所做的一切,无异于螳臂挡车,难逆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而祖上非官方的行为,既不为正史所载,那就只能算是民间野史了。这样的话,何不让它永远地藏在天地间。
几天后,赵老爷子出了趟门,把这本《浦林旧事》和那几页纸分送给了两位好友,自己则留下了族谱。
这样,赵家就永远不必再费心思保管这千年前的秘密,也不必再受毫无意义的拖累。他对儿子,也就是赵玑燮的爸爸说。
倒是长房长子取名的规则,赵老爷子交待儿子,得以此为法,为子子孙孙取名。也就是必须取双名,第一字为字辈,第二字的偏旁部首或是字形结构里必须有“火”字。
“我当时好奇,问那本《浦林旧事》究竟与书店里的有什么不同。”尉迟在信中写道,“赵玑燮为我详细地描述了一番,我是越听越心惊。因为,那本书就在我家中。”
几年前,尉迟陪生意上的朋友去距离滨州市区六十多公里处的一个禅院做禅修。由于尉迟和朋友捐赠了一笔巨款,禅院里的老师父亲自接见了两个人。在老师父的卧室里,尉迟见到了这本线装书,一下子爱不释手。当下便提出要重金买下这本书。却被老师父客气地婉拒了。
尉迟不甘心。他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平时不仅无书不读,还好藏书。只要他看上的古籍善本,出再高的价他也舍得。
本来两个人决定在禅院里只待一个星期。可为了那本书,尉迟将返城的时间一推再推,天天在老师父那软磨硬泡。无奈他意志虽坚,老师父的态度也很明确,这本书系他私藏,恕不外售。
最终尉迟只得悻悻而回。
“后来禅院遭劫,发生了一场火灾,禅院差不多是损毁殆尽。当时急需一笔巨款重建。”尉迟在信里写道,“老师父的大徒弟找到我,希望我能捐出一笔钱来。”
尉迟当即答应,不过有个条件,得把那本《浦林旧事》给他,这样他不但会承担重建禅院的费用,还会额外出一笔钱给禅院。
大徒弟犹豫再三,最终迫于形势,答应了尉迟的要求。不过再三强调,这事绝不能声张。老师父体弱多病,肯定受不了这样的刺激。
老师父总有一天会发现书没了,到时你怎么办。尉迟问。
我就说书被火烧了,反正这一场火灾差不多烧了禅院里的一切。大徒弟平静地说。
几天后,尉迟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那本书。他仔细研读了一番,纸张呈黄黑色,应该是一百多年前是的旧物,从工整秀丽的字迹来看是手抄本,说古籍善本丝毫不为过。
“从赵玑燮那一回到家,我便关起书房门,将一新一旧两本《浦林旧事》放在一起细细研读起来。果如赵玑燮所说,古版《浦林旧事》内容与今版完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每一卷里内容次序的编排。比如今版卷六里有‘……骄民、游手、市食、果子、菜蔬……‘。同样的内容,在古版中的排列次序却变成了‘……游手、骄民、果子、菜蔬、市食……‘。这细微的变动,并不影响人们阅读,对于隐藏这个秘密却是大有益处。”信里写道。
可是仅有一本古版《浦林旧事》却无法揭开这个密码。据赵玑燮所说,当初那个来客送来的油纸包里,还有不起眼的几张纸,上面以“壹贰叁……”之类的汉字记载了两百来组数字,三个数为一组。一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对应这本古版手抄本《浦林旧事》中的页码,第二个数字对应当页文章的列,第三个数字对应当列中的某个字。
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密码电报的原理么。那几页纸上的数字是密码,《浦林旧事》则是密码本。根据密码,将一一对应的文字挑出来,必是一段叙述这个秘密的短文。
只不过编制密码的人心思缜密,为了最大可能地降低泄密的风险,他别出心裁将《浦林旧事》里的文章次序作了调整。这样的话,即使有人拿到了密码,对照普通的《浦林旧事》来看,得到的也不过是一段语句不通、词义难明的文字。
信的内容让我瞠目结舌。
上次从建文家回来后,与老孙在吴山的茶馆喝茶时,他也讲了同一个故事。这样看来,当时建文爷爷受人诬告而被下放到河关农场改造,在那里救了老孙爷爷的命,并与其结为莫逆之交。
后来建文爷爷因病去世,临死前托老孙爷爷去给赵玑燮爷爷送信,按照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指定赵玑燮爷爷掌管家族的秘密。老孙爸爸在风雪交加的夜里把油纸包送到了赵家,赵玑燮爷爷感动之余将那把黑透润泽、圆把方嘴的紫砂壶送给了老孙爸爸。
赵玑燮爷爷在闭门深思之后,觉得已时过境迁,再迂腐的守着这秘密已毫无意义,于是将古版手抄本《浦林旧事》和记着密码的那几页纸分送给了好友,自己只留下了族谱。
而两个赵家为了避免无端再惹出是非,都搬离了原住地。建文家搬到了如今住的地方,在滨州西北四百公里之外的一个县城。而赵玑燮家则仍留在滨州。当然,那时候,不管是建文还是赵玑燮都还不知道在哪呢。
天呐,真是够乱的。我脑子一阵发晕。
赵老爷子将古版手抄本《浦林旧事》和记着密码的那几页纸送给谁了呢。这本书又怎么会到了禅院。滨州大大小小的禅院数十家,这间禅院究竟具体何指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真是按起了葫芦浮起了瓢。
有时候,这世界还真是小。建文、老孙和赵玑燮,三个人互不相识,可谁又曾想他们的爷辈父辈却有过不缘份浅的交集呢。
大痞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