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2章 听三国,寻三十六计
“大唐的听众们,晚上好。又到了九天广播的时间,我是小糊涂仙。”
这声音一响起,满城的百姓欢呼起来,个个向天行礼,口称“拜见仙人”。
虽然刚才有短暂的中断,但长安人担心了好一阵子,现在仙人的声音出现,就可以放心了。
“刚才的歌曲是《一剪梅》,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不知道有没有人能领悟到其中的意境?”
梅花有雅致有气节,不畏霜雪,故而从古至今倍受推崇。远的不说,从南北朝时就有咏梅诗流传,咏梅可是文人的最爱。
但对于大唐人来说,咏梅的歌却是第一次听到,不但文人喜爱,连普通百姓也听得津津有味,当真是雅俗共赏。
“接下来又到了评书《三国演义》的时间,大家等了这么久,想必都急着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不过在听评书前,我先说一下三国中藏着的秘密。
三国中有许多谋略,可以总结为三十六计。这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据说是南朝宋将檀道济所著,到明清时编撰成书,广为流传。唐朝还没有这个说法,只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张妙声特意提出三十六计,就是要让大唐人有一种三国中藏有仙家谋略的感觉,激发他们探索三国中秘密的欲望,让三国更加受欢迎。
李世民一听这话,当时就不淡定了。
原来仙人有一套谋略,共三十六计,将三十六计藏在《三国演义》里,只要能参透,就可成为兵法大家。
若是能参透这三十六计,大唐必将战无不胜。想到这,他的心里更加火热。
“在三国演义中,这三十六计都用上了,有些计谋还用了不止一次。我在此抛砖引玉,说一下上次评书里的一个计谋。
上次的评书说到宦官和外戚相斗,董卓趁乱夺取洛阳。董卓这招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本来指的是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喻为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趁火打劫之计就是利用敌人危难之机,果断地打击对方。”
李世民听到这番解说,极其赞同,因为他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就遇到过几次这种情况。
当年瓦岗大军逼近洛阳,李世民表面上率军驰援洛阳,实则趁火打劫,想趁机拿下洛阳。只不过当时时机未成熟,他便果断放弃,先行撤军回去,坐看瓦岗军和隋炀帝相斗。
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新皇登基,朝局未稳,颉利可汗趁此时机,率突厥铁骑十余万挥师南下,直逼长安,也是趁火打劫的例子。
李世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印证,知道仙人所言不虚,趁火打劫之计确实是克敌制胜的好计谋。想到还有三十五计,心中更加热切,想要从三国中探索出所有的计谋。
可惜房玄龄等人不在身边,不然可以一起听三国参悟其中道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人多了参悟三国中的道理也快上许多。不过也不打紧,明天再聚在一起参悟就是了。
张妙声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才不紧不慢地说:“三十六计我只解说一计,其余的就请各位自行领悟了。”
李世民说到他说只解说一计,舒了口气。
作为统治者,他可不希望兵法计谋这类的知识天下皆知,最好只有他手下的将领得知。所以仙人解说计谋时他十分担心三十六计被传遍天下,但仙人说只解说了一条。
这也对,法不轻传嘛。那剩下的就各凭本事,能领悟多少是领悟了。这一点李世民自信大唐的能臣不会输给别人。
“好了,请各位接着收听评书《三国演义》。”
上次说到董卓欲杀袁绍,正是紧要之处,长安听众们等了一个月,都急着想知道后来怎么了。现在评书继续开讲,长安人在自家院子里,或站或坐,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听到董卓废了汉帝,将一幼儿立为傀儡皇帝,独揽大权,飞扬跋扈,百姓纷纷破口大骂。大唐百姓嫉恶如仇,对这种大奸大恶之人极其愤恨,一时间骂声不绝于耳。
听到曹操以献刀为名欲刺杀董卓时,百姓都敬佩他是一条好汉。但后来曹操在逃难路上竟起疑心杀了吕伯奢一家,百姓一时众说纷纭。
大家都说曹操心胸不坦荡,残暴不仁,不是好人。也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只是误杀,不损曹操的英名,不然曹操哪能成就了一番霸业。
两派互不相让,争吵起来,直到下一段评书开始,才停下争吵,继续听书。
待听到关羽出马斩华雄,回来时酒尚温。
全城百姓都听呆了,华雄连败数将,不可一世,硬生生挡住了十八路诸侯的联军。这么猛的一员大将,却被关羽轻轻松松一刀斩了,连酒都没冷。那关羽该有多厉害。
这还不算完,这么厉害的关羽,连同与他不相上下的张飞一起,都打不过吕布,等刘备加入,三人同战吕布,才勉强取胜,那吕布岂不是战力无双。
唐人崇尚武力,虽然不齿吕布的忘恩负义,但还是敬佩他的勇猛。
而刘关张三人无疑是英雄人物,尽管武力逊于吕布,但更受百姓崇拜,待三人合力大败吕布时,赢得了满堂彩。
李承乾听到温酒斩华雄,乐得跳了起来。再听到三英战吕布,更是心花怒放。
他自小就喜欢听父亲说以前征战四方的事,喜欢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事迹。他最喜欢听父亲亲率千骑,一路冲营夺寨,大杀四方,
泾州之战,宗罗睺回军抗拒,父亲率领精锐骑兵数十人攻入敌阵,与友军里应外合歼灭敌军。
介州之战,父亲率精锐骑兵攻击宋金刚,追打数十里。
与王世充一战,父亲用骑兵冲锋,自己挺身冲锋在前,与屈突通里外呼应,斩首八千余。
在他眼中,没有什么敌人能抵挡住父亲的精锐骑兵,父亲是他心中真正的英雄。
但自从父亲登基为帝后,就不再给他讲故事了。
但是每个男孩都有英雄情结,三国中热血的情节让他找回了那时的感觉。
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意识,这才是他喜爱三国的真正原因。
很快到了孙坚贪图传国玉玺而遭到刘表围困的情节,今天的评书就结束了。
百姓讲完评书后还议论纷纷,都为孙坚不值,人人都觉得他就算拿了玉玺也不能称帝,反而引来祸事。
李世民倒是感触良多。
隋亡后,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萧后手上有玉玺,但天下不是她的。李世民虽无玉玺,却可坐拥天下。
而李靖率军灭突厥后不久,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玉玺最终归于李世民。
听了今天的评书,李世民觉得这是仙人在告诉玉玺并不是必须的,有玉玺的人不一定有皇帝命,只要登上帝位没有玉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评书播完后,张妙声开始今天的科普:
“诸位,评书听完了,其中的道理有待诸位日后细细品味。现在又到了九天论道的环节。上次我们说了马,这次说一下猪。”
听到这话,长安人一愣,怎么说起猪来了?
受胡人的影响,大唐人最喜爱的肉食是羊肉,猪肉被认为是贱肉,大家都不愿意吃,只有那些吃不起羊肉的穷人会吃猪肉。
今天仙人竟然说起了猪,难道猪肉不是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