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0章 神龙政变
除掉二张兄弟,已是朝中有识之士的共同想法。
张束之、恒彥范、崔玄玮、敬晖、袁恕己等五人早已相议要发动政变,杀掉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还政李显。
一场政变成功的关键是要掌控兵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著名的论断虽然在一千二百多年后才被一位伟人说出来,成为那一场革命的理论基础。但在古代,这已经是众所皆知的事实。
必须手中有兵,才能达到政变的目的。
羽林军,唐朝北衙六军之一,分为左右两军,是名符其实的御林军,负责整个京师的防卫和皇宫外围的警卫工作。左右羽林军各有大约四千多人。右羽林卫的大将军是高宗提拔的李多祚。
李多祚是整个计划的关键一子,他既手掌兵权,又是高宗李治重用之人,必然心念李唐。争取到他的支持,政变就有了军队的保障。
张束之找到了李多祚,“将军今天的富贵是谁给你的?”张束之的问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李多祚一听,哭着说道:“是高宗!”
“现在高宗的两个儿子马上就要被宫中那小子所害,难道将军不想报答高宗的恩德吗?”
“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愿意听从您的指挥。死生无憾!”李多祚说完,指天发誓,绝不背叛李氏。
搞定了李多祚还不够,因为京师之内不仅有左羽林卫,还有右羽林卫。
李柬之在任合州刺史时,曾与荆州刺长史杨元琰对调。二人在一个船上有段对话,谈到武氏当权,李唐危殆时,杨元琰痛哭失声,于是二人约好彼此相助,匡扶李氏。
在张柬之的心中,杨元琰是值得信赖之人,就把他派到右羽林卫任将军。“希望你还记得当年在长江上说过的话,让你担任这个职位,你要兑现当初的诺言!”张柬之语重心长。
杨元琰当然知道这话指的是什么意思。他看着张柬之,用坚定的眼神给了他肯定的回答。
张柬之随后又把恒彥范、敬晖、李湛等人,都派到左右羽林卫中任职,充实军队中的己方力量,同时掌控了宫中卫戍部队。
张柬之怕宫中卫戍部队的指挥都换了,会引起张氏兄弟的警觉,打草惊蛇,又任张氏兄弟一党的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
外围的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众人要以匡扶李唐为目标发动政变,可老李家那两个儿子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这就相当于一部电影马上就要开拍了,男主角还不知道自己是主角呢!恒彥范和敬晖找个机会向太子李显汇报了此事,李显没有反对,答应了众人一起举事。想想就要夺回皇权,懦弱一生的李显终于硬气了一回。
看着硬气的李显,到了关键时刻却又软了回去。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玮、恒彥范、敬晖、袁恕己五大臣率领左右羽林军五百多人聚集玄武门前,发动政变。
行动开始,李多祚、李湛、王同皎快马加鞭赶到太子东宫,要迎接太子,一同起事。本来答应好要与众大臣一起逼宫的李显,在这关键时候又露出懦弱的本性来。
也许是被武则天长期的淫威所压迫,李显没有胆量去直面武则天逼她下台,说什么也不敢迈出东宫半步。
此时政变的军队攻向玄武门,已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李显突然地退让一下子让整个局面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李显不站出来主持大局,政变就失去了正义性,所有参与的众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一同前来的王同皎看着软蛋李显,气愤地说道:“先帝把帝位交给你,无故受到罢黜幽禁二十三年,天人共愤。现在南、北牙的禁军同心协力,要铲除奸佞,光复李氏天下,还请殿下快到玄武门主持大局!”
孝心的李显答道:“那些奸贼自然应当铲除,但现在圣上生病,不要惊吓到她,这事还是放一放再说吧!”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把政变放一放也许不会被砍头。但这些组织政变的人,一旦把政变放一放脑袋肯定会搬家的。
李湛急了,“诸位将军、宰相都是不顾身家性命为国尽忠,殿下这是要把他们置于死地吗?请殿下同到玄武门,再行定夺吧!”
李显见三人都是一般的怒气冲天,激动难抑,如果再不出去,恐怕眼前这一关都过不去。只能无奈的跟着众人上马出宫,到了玄武门。
众人拥簇着李显,攻破玄武门,进入宫中。打听到武则天在迎仙宫,又向迎仙宫杀去。
张氏兄弟听到外面有喊杀声,出来打探消息,正巧在走里被张柬之等人撞见。张柬之指挥羽林卫兵冲上前去,手起刀落,把张氏兄弟脑袋砍了下来。两个如花似玉的美男子,武则天的爱妾,顷刻间化为两具死尸,两道鬼魂直奔地狱而去。
杀掉张氏兄弟,众人拥着李显来到了武则天起居的长生殿,长生殿门前的守卫被张柬之喝退。吵闹声惊醒了武则天,“是谁在作乱?”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作乱谋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已把他二人诛杀,因为事情机密,怕泄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张柬之答道。
此时,众人已经进入殿内。武则天望着突然发起政变的众人,心下飞快地盘算着对策。“二张兄弟已经被杀,这个时候群情激愤,如果自己表露出责怪的态度,这些人很可能会向自己发难。先安抚众人,只要大权在握,还怕没有时间收拾这些逆臣,为两个心肝宝贝报仇?”
老奸巨滑的武则天深知当前情况危急万分,却装出一份镇定的样子,“是太子来了,既然你们已经把要谋反的张氏兄弟杀掉了,那就回去吧?”
是啊!你们既然说张氏兄弟谋反,已经把他们二人杀掉了,还在这里干什么,都撤了吧?没毛病,很合理。
不得不佩服武则天这个老狐狸招数老到,一句话就把众人逼到角落里。这时众人再不退去,持着兵戈在皇帝的房中,就是造反的死罪了。而众人只要退出长生殿,武则天就可以反客为主,再次掌握主动权。“这些人我将一个不留!”
李显在武则天阴冷的目光注视下,唯唯诺诺的就要退出长生殿。
这时,恒彥范站了出来,“太子不能回去,先皇把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太子已经这么大了,久居东宫,天下人思念李家已久。我们众人不忘太宗、高宗的恩情,所以才拥护太子杀掉张氏贼子。也请陛下传位给太子,顺应民心和天意!”
恒彥范这就是赤裸裸地逼宫了,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不能再退了。五大臣等人知道这场政变已到了关键时刻,众人把身家性命全部押在了这次政变上,退却就等于死亡。这场宫斗,看似没有刀光剑影,却是步步惊心。
武则天没有回答恒彥范,敌众我寡,形势极其不利,要想办法分化瓦解对手。
“你也是杀易之的人吗?我对你父子不薄,想不到竟会有今天!”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武则天对着李湛说道。李湛惭愧得无法回答。
武则天转头望着崔玄玮,“别人都是有人推荐而升的官,只有你是我亲自提拔的,你也参与这件事吗?”武则天仍不肯认输,逐个反击。
“正因为陛下对臣有恩,臣更应该报答陛下,为社稷江山着想!”
看着这些平日里在自己面前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群臣,今日却个个咄咄逼人。武则天忽然有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也许是真的老了,那种生杀予夺的快感也无法激起她的雄心壮志了,“也许我可以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但始终无法撼动千年以来的伦理道德。这份荣耀,终究还是要交还到儿子的手里。”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罢!罢!罢!
武则天不再与众人争辩,转身躺在了床上!此刻的她只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婆,再无睥睨天下,主宰苍生的霸气。她那孤独的背影,是一个女主临朝时代落幕的惆怅!
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死于上阳宫,享寿八十二岁。遗命:“去掉帝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后。”也许在她传奇一生的最后时光里,去除帝号,还政李唐是对地下的李治最好的交待了吧!
武则天死后,葬于乾陵李治身边。陵前两块巨大的石碑,一块是述圣纪碑,碑文是武则天为高宗李治所著。另一块则是未刻一字的无字碑。
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