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174章 历世真仙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是现存的,收罗神仙道长们修行的传记中,最为丰富的一部,在道教史上倍显珍贵。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来介绍一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的九种主要修道途径。
一、服食
一种常见的成仙方式,指服用某些药物以求延生乃至长生不死的方术。服食术起源于战国神仙家,为晚周仙道三流派之一。我国传统医药学十分注重服药治病,在传统方术中就有吃某种动物、植物能使人不老、不死、复活的观念。到了战国时期,神仙家们相信,神山中有不死之药,服了可以长生不死,证位神仙。秦始皇、汉武帝都派人到海上去探求,《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说:“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服食在早期仙传中有很多的记载比如:赤将子舆“不食五谷,而啖百草花”;范蠡“服桂、饮水”;陵阳子明“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等等。
服食之术,就其服用的药物来讲,大略有两类,一类是草木药,以植物和菌类为主,有时也加入某些动物的角、肉、血等。另一类是金石药,即以某些金属如铅、汞、金、银或石料如钟乳石、云母、硫磺等等作为原料的药物。以多种金石药物作原料,经过烧炼制成的药物就是金丹。服食金丹术在唐代以后衰落,但服食草木药之法则一直流传。
二、导引
导引是修道者以自力引动肢体而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从而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刻意》。1973年末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现的帛书《导引图》就绘有40多幅各种姿式的导引动作,有些则是模仿熊、龙、鹤等禽兽的动作,可知导引术以模仿动物的动作为特征。导引中的“熊经鸟伸”就是仿熊和鸟的动作,以活动身体筋骨,以使呼吸畅顺,从而达到健身的效果。
三国时名医华佗也倡导导引之术,并创遣了“五禽戏”。《后汉书·华佗传》载华佗对他的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日猿,五日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身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而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导引的特点,是把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联系,内外结合,以调整机体的不平稳。现代科学证明,它的确能促进肠胃的消化,加强血液循环,增进肝脏功能,加速废气排除,使血液所需的养分得以补充,并有强健肢体的作用。正因为导引术不仅有这些效果,还有能辅助修仙证真,所以导引术一直为求仙学道者所重视,在道教一直中流传。
三、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
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盛行,道长们在辟谷过程中,常常与服气相结合。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例如: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三十余年,容少而色美,行及走马,力兼数人”;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南朝宋文帝孙游岳“茹芝却粒,服谷仙丸六七十年,颜色精爽,久而愈少”;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食饮唯青松涧水”;宋代陈抟隐居于武当山九岩室,“服气辟谷,以恬默自处,凡二十余年”;南宋莫道人尚修辟谷之术,等等。
四、服气
服气,又称行气、食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道教非常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古人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某些对应的联系,辟谷、食气便成为修炼成仙的一个重要手段。魏晋至隋唐是行气术最为盛行的时期。《抱朴子内篇·杂应》中也列举了很多辟谷食气的方法:“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或春向东食岁星青气,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镇星黄气,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使入肾。”
历代修行服气之法的先贤有很多,例如:西王母授茅盈服气之法;神人涓子告诉苏林修习仙道之方:“先饵木精三百年,服气五百年,精思六百年,守三一三百年,守洞房三百年,守玄丹三百年”,则仙道可成;黄敬“专行服气断谷”,等等。
五、胎息
胎息是行气法中的一种,是行气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成果。意谓炼气至深入程度,可以不用鼻口呼吸,全靠腹中内气在体内氤氲潜行,如婴儿在母胎中不用鼻口呼吸一样。
道教理论认为婴儿初生时以脐和母体相嵌,所以脐是人体的生身受命之处。胎息就是把真气聚于人的脐下二寸,谓之气沉丹田,并在修炼过程中把丹田当作意守的部位,更进一步又模仿胎儿以脐呼吸,如在胎胞之中,这也就是道教的返元归根思想。神仙家们认为如果人能返回婴儿的先天呼吸,真气自然旺盛,进一步炼成纯阳之体便可合真成仙了。
《抱朴子内篇·释滞》介绍这种方法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罴,鼻中引暴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乃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暴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暴而鸿毛不动为候也。”
历代修行此术的也不乏其人:现在所知实行此术之最早者为东汉末之王真;三国吴道士葛玄天师亦善胎息术,从此以后,胎息术渐普及于道教内;唐代李钰也修习胎息之术;唐末五代时聂师道“胎息己久”,等等。
六、存思
存思,一名“存想”。存思对象很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五星、云雾)、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单存身内、身外诸神者名“存神”。
东晋中朝,上清派形成,以存思为主要修习方法,重点是存思身内身外诸神,但也存思身外景物,或以身外景物如气、云、星等与之相结合,使此术得到较大的发展。历代修行此术的有:杨羲、许翔、许黄民,等等。五代宋元时期,由于内丹术开始盛行,存思术逐渐被替代。
七、外丹
秦汉以来,企图成为神仙的人以五金、八石为药物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的方术,称为炼丹术。随着修炼的重心由炼形向炼神的转化,道士们将以人体的精、气、神为药物炼制仙丹的方术也称为炼丹术。外丹,是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石及药物的道术的总称,包括神丹、金液、黄白三种烧炼术。外丹方术的出发点就是试图通过服食用金玉炼成的丹药达到“假求外物以自固”的目的。
唐代之后,外丹逐渐衰落,内丹逐渐兴起。
八、内丹
内丹指的是以身体为炉灶,修炼精,气、神,使之在体内结丹,丹成则人可成仙。
经过唐末五代的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和北宋的陈抟、张伯端等人的发扬,把内丹学推向了高峰,使之成为修真成仙的主要方法。
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因此内丹学的基本点就在于将《道德真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模式进行反演,由三归二、二归一,即由精、气、神返归先天之炁。
九、功德成仙
(一)、行善成仙
东晋葛洪指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积善立功,忠孝为本,成为修道者步入神仙世界必登的阶梯,善功的多少也与成仙的品位直接相关。
(二)、去欲而后成仙
道教认为,凡人想要成仙需要去除欲望,超越生死,最终与道合真。例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里记载:
魏伯阳带着三位弟子在深山炼丹,有两位弟子学道之心不诚。金丹炼成之后,魏伯阳对弟子们说:“金丹是炼成了,还得让狗来试试,如果狗吃了金丹即飞升,我们才可以吃,如果狗吃了金丹死去,我们就不要服金丹了。”伯阳把一种有毒的金丹给白狗,白狗吃了金丹立即死去。魏伯阳趁势说:“炼丹就怕不成功,现在成功了,可是狗吃了就死,恐怕是不合神明之意,我们服用恐怕也跟狗一样,怎么办呢”有个弟子问:“先生你自己服不服金丹”伯阳说:“我远离家人来到深山炼丹,不管死活我都要服下金丹。”魏伯阳服下金丹,立即就死了。一位姓虞的弟子愿追随老师,也服下金丹当即死去。另外两个弟子商量说:“炼丹是为了长生不死的,现在服下金丹就死,服它做什么不服金丹还有几十年寿命,我们俩还是不服吧。”于是一道下山,准备买棺木安葬死者。两位弟子走开以后,魏伯阳就起来,将真正的金丹放入虞生和白狗的口中,虞生和白狗当即复活。魏伯阳带着虞生和白狗一道上山,路上碰见伐木人,魏伯阳将一封书信交给他,让他转交乡里,并谢二位弟子欲买棺木安葬的好意。二位弟子见信后,知道错过了成仙的机会,真是懊悔不已。
(三)、行孝道而后成仙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记:“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内无二心,便可为善,得种民矣。”道经《无上秘要》说“父母之命,不可不从,宜先从之。人道既备,余可投身。违父之教、仙无由成。”《太平经》就劝人们遵守忠君孝亲,认为最大的罪过是不孝:“夫天地至慈,唯不孝大逆,天地不赦。”“孝善之人,人亦不侵之也;侵孝善之人,天为治之。”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里记载:田虚应曾“躬耕于紫盖峰,以尽子职,凡五十余年”,母亲去世之后,才放志自适,做自己本心想做的事情,四处访学道师;聂师道在精诚修仙的同时,“事母以孝闻,深为乡里所敬”,后来聂师道幸遇谢通修真人,真人很重视他,赐予他素书,但当他想前往离家很远的谢真人处,和真人住在一处学习道法时,却被谢真人拒绝了,原因就是聂师道尚有老母健在
唐孟诜传。此方补中益气,轻身延年,宜于脾肺心肾阴精亏虚者服用。《食疗本草》:“黄精耐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顿,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候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凡生时有一石,熟有三四斗方好。蒸之不熟,则刺人咽喉,既熟曝干,不尔易坏。食之甘美,补中益气,安五脏,润心肺,轻身延年,饥岁可以与老小代粮。食疗云:根叶花食皆可食之,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不可食。”
青精先生{食迅}米饭方
唐栖霞子卢道全传。《太上肘后玉经方》以此配震卦,列为仙家八方之八。其方以白梁米为主味。其性甘,微寒,无毒。功用主治:和中,益气,除热。《云笈七籤》卷七四:“白梁米一石,南烛汁浸,九蒸九曝,干,可三斗已上。每日服一匙饭,下一月后用半匙,两月日后可三分之一。尽一剂,则肠化为筋,风寒不能伤,须如鬓青丝,颜如冰玉。”唐杜甫《赠李白》有“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宋陆游《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道士青精饭,先生鸟角巾。”表明青精饭曾为僧俗所尚。
制黑豆法
清宫秘传却病延年良法。《清宫秘方大全》:“此豆色黑,与肾同位,专入肾经,能补精髓,助容颜,壮筋骨,聪耳明目,固齿乌须,延年益寿。治腰酸痛如神,阳痿遗精,诸虚百损并效。每日空心细嚼二、三十粒,用白开水送下。久服百病不生,不拘男妇老少,皆可服之。故纸,二两;杜仲,二两;蒺藜,二两;核桃仁,二两;大茴香,二两;沙蒺罗,二两;石菖蒲,五钱。先将药煎汁去渣,入雄黑豆一升,青盐一两五钱,煮熟蒸晒九次用之。”
天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