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186章 人中人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
施恩而欲要名结好;
修业而欲惊世骇俗;
植节而欲标异见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意思是说:
为善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却自我炫耀,以求凸显自己高一人等;
施恩之后,却想着结识对方,以求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建功立业,却一心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惊世骇俗,
本来是想培植节操,却时时想着与众不同,表现异常奇特。
以上这些,开始的发心本来是好的,但是后面都生出了私欲。这些私欲都是善中念的刀枪,修行道路上的荆棘,最容易夹杂私欲,也是难最拔除的。
必须把这些欲私清楚干净,把私欲的芽萌全部斩尽,才见本来真我!
--------------------------------------------------------------------------------
为善一旦住于相,住于私欲中,就是非善了。所以《金刚经》说:“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
当我们给孕妇让座时,内心有希望得到对方表扬的念头,则是住于相,此为私欲。当孕妇不赞美你时,你也许就会生出情绪,那么下次你可能就不会给孕妇让座了,行善利他就此中断。这就是「为善而欲自高胜人」。
《了凡四训》里说:“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
虽然做了善事,但是心里并不惦念着所行的善事,那么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善事,都能够功德圆满,这就是‘不住相布施’。假如心里老是念念不忘所做过的善事,纵然一生当中都非常勤勉地行善,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
譬如拿钱财来帮助别人,若能做到内心不着能够布施的我,外不念接受布施的人,中不思所布施的财物,这三者完全不会放在心上,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三轮体空,也可以说是一心清净,不着任何痕迹。
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纵然只是布施一斗谷子,也可以种下无量无边的福田。虽然只是一文钱,也可以消掉千劫以来所累积的罪业。如果这个心还是念念不忘,那么纵然布施了万镒黄金,所得到的福报还是无法圆满。
由此就明白了,有的人行善利他无法持续,其根本原因,是他背后有一个利己的私欲,在追求回报。唯有克除私欲,才是真正的为善利他。
当你看到了一个开豪车的人遇到了困难,于是想着去帮他一下,从而能够借此机会结交他。如果对方没开豪车,或者看上去没钱没名,你是否还会去帮助他?这就是「施恩而欲要名结好」。
稻盛和夫说:“工作是为了磨炼心志”,是为了成就他人,是为了人民大众。当建功立业一心只想自己能够功成名就时,也很难成功。这就是「修业而欲惊世骇俗」。
树立自己的节操、操守却是为了标新立异,显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让自己看上好像很有修养一样。一个真正有修养节操的人,是诚于自己,不会自己欺骗自己,更不会为了虚荣心。这就是「植节而欲标异见奇」。
以上四种情况都说明一个人的‘虚伪’,内心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言行不一,此为不诚,伪君子也。天道至诚,一个人如果不诚,将什么事也做不好,所以《中庸》里讲:“不诚无物”。
《大学》的功夫就一个诚意而已,“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不诚,则心不正,本来「为善、施恩、修业、植节」都是好事,都是心正才有的事,但后面却出现了私欲恶念,这样心就不正了,意就不诚了,家里也不会有人听你的,更谈不上朋友和同事了。
自己心不正,身不修,别说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就连一个企业的小小管理者都做一定不好。
为善就切实的为善,不要又生出一个“自高胜人”的私欲;施恩就切实的施恩,不要又生出一个“要名结好”的私欲;修业就切实的修业,不要又生出一个“想惊世骇俗”的私欲;植节就切实的为善,不要又生出一个“标异见奇”的私欲。
自高胜人、要名结好、惊世骇俗、标异见奇,这些都是善念中戈矛,存天理路上荆棘,这些都最易夹带的私欲,也是最难拔除的。为什么最难拔出呢?
如果是一些显而易见的私欲,很容易觉知到,一下就去除了。比如‘偷、抢、色、怒、悲’等,只要稍微反省一下,就能发现。但上面说的那四种私欲,是隐藏在善意下的恶念,所以最难发现。
因为你表面上在为善,所以很难发现有“自高胜人”的私欲。表面上在施恩帮助别人,所以一定认为自己是在利他,不会返现自己有一个“要名结好”的私欲。
当在努力工作时,也很难发现背后有一个想要“惊世骇俗”的私欲。当在修为自己的德行、节操时,也很难发现自己的心中隐藏着一个“标异见奇”的私欲。
「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意思就是说,必须将所有私欲都清楚干净,才能见到真我,也就是明心见性。
《了凡四训》里的云谷禅师说 :“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意思就是说,我们平常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之是因为自己的妄念缠绕。所以只要去掉妄念私欲,就是开悟的圣人了。
《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也就是说只要去除妄想执着,就能做到「即时豁然」,然后就能回归真我本性。
释迦牟尼佛开悟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佛祖无非也是在说,修行就是要去除妄想执着,才能开悟成佛、成圣。
儒家的修身功夫‘格物致知’强调的也是“去人欲、存天理”,去得一份人欲,就存了一份天理,等到人欲去除干净,纯然只有天理时,也就是开悟后的圣人了。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里说:“涤除玄鉴,能无疵”意思是说,涤除所有妄念私欲,让本体恢复到无瑕的状态。这不正和「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是一样的意思吗?
所以儒释道三家的修行,本质上都是去除人心中的私欲妄念,然后才能证得如来智慧,顿见真如本性。
天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