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32章 第一次东征失利
为解决军粮运输问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下令以涿郡(今北京)为交汇点,修筑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陆路干道。第二年,他又征召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人,修筑永济渠,把大运河向北延伸,直达涿郡。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又下令在涿郡建临朔宫,作为出征高句丽的根据地,准备亲临前线,指挥军事行动。
他还大造舆论,声称朝鲜半岛自古为箕子封地,汉晋故土,后来被夷族占领,高句丽王不守臣礼,屡次进犯,长期不来长安觐见。
在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征调水陆大军113万,号称200万大军,由宇文述和于仲文率步军24万,从涿郡出发;水军由来护儿统率,从东莱(今山东莱州)出发,同时,他还征调民夫百余万,给前线运送粮草、兵甲。
杨广在完成一切动员工作后,于大业八年(612年)正式下诏讨伐高句丽。在诏文中杨广称高丽王高元是&34;小丑&34;,斥责他无视君臣之礼,假冒蛛竭人入侵辽东等,基本上和当年隋文帝杨坚讨伐高句丽的诏书一样,总之就是隋军是正义之师,两国之所以有战争完全是高句丽的责任。
杨广将征讨大军分成二十四路,每天派出一路人马,每军前后间隔四十里,用了二十四天的时间整个大军才全部发完,结果是整个大军排成了一字长蛇,前后绵延将近一千里,看上去倒像是一次大阅兵。
大业八年(612年)三月,杨广带领大军经过两个月行军后,终于集中在辽河边。隋军声势浩大,高丽王高元并没有被吓倒,而是集中全国力量准备拼死抵抗隋军,对比隋军的懒散情况,高句丽反而是上下同仇敌忾,发誓要将隋军阻挡在辽河以西。
杨广命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河上搭建三座浮桥,就在桥还距离对岸一丈多就建好的时候,高句丽派小股部队骚扰,隋军下水接战,高句丽弓弩手在岸上乘高放箭射击,隋军无法登岸,一时间死伤无数,只得败退回到本方。隋军中以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为首的几员战将认为不应该就此退兵,于是只身跳上辽河东岸与高句丽士兵展开肉搏,结果寡不敌众全部战死。
麦铁杖等人战死,是隋军征讨高句丽的第一战,初战不利让杨广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但这毕竟只是刚刚接战,杨广并没有就此失去信心,又命令何稠继续造桥,两天后浮桥造成,大军随即渡过辽河,与高句丽大军激战于辽河东岸,这一次高句丽军队没能抵挡住隋军的进攻,隋军乘胜包围辽东城,杨广的车驾也随即渡过辽河。
辽河东岸一战的胜利对于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印证了杨广对战争形势的预判,所以他欣喜万分,特意下诏大赦天下,派人安抚占领区,并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杨广认为辽河东岸一战隋军的胜利,应该能让高句丽思考投降的问题,所以杨广只是包围了辽东城而没有发动进攻,但是一直到四月底也未见高句丽投降,杨广对此并没有应对方案,因此更加谈不上下一步的作战方案。进了五月后,杨广终于按捺不住,下令隋军水陆并进,其中水路大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领,先行进入测水。陆路大军也齐头并进,长驱直入高句丽都城平壤附近,双方约定在平壤城下会合本来隋军两路。
本来大军的进攻态势不错,但让人费解的是,杨广下诏告诉前敌战将不能轻易冒进,凡是有军事行动的都必须先要向自己汇报,貌似担心前敌战将冒险贪功。于是众将只能奉诏,互相监督而不敢进兵,这样就为高句丽守城提供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致使隋军进展缓慢,围攻辽东城也是很久没有攻下。
在此之前,隋军对辽东城并没有采取什么猛烈的攻势,现在已经下诏让隋军不可冒进,为了促使高句丽尽快投降,杨广又命令猛攻辽东城,算是软硬兼施。不过,高句丽人也十分狡诈,眼看辽东城即将失守便采取诈降之策,诸将既然已经得到杨广明旨,所以不再敢进攻,只得飞报杨广,等到批复回来后,辽东城又再一次做好城防,隋军最终错过了拿下辽东城的最好时机。
来护儿带领水军沿浿水而上,到达平壤以西六十里的地方与高句丽大军相遇,来护儿第六子来整带领人马击退敌军。来护儿认为高句丽不堪一击,于是不听副总管周法尚的劝阻,挑选精兵四万人,乘胜直奔平壤城下。
高句丽方面设伏兵于城内的郭空寺中,然后出城与来护儿交战佯装败退,引诱隋军进入平壤城。隋军入城后纵兵四掠,整个军队完全失去控制,高丽王高元的弟弟率领伏兵突袭隋军,来护儿仓促应战损失惨重,慌忙退出城外,高句丽军队一直追击到隋军在浿水旁的战船前,幸好周法尚列阵迎战,保证了败退回来的隋军顺利回到船上,高句丽军队也不敢久战,便撤退回城。由此,来护儿的水军已经无法按先前的计划,与陆军会合于平壤城下。
陆军方面的情况还不如水军,隋军猛攻辽东城无果,于是便绕过辽东城向东而行,几路大军会合于鸭绿江西,试图过江南下直奔平壤,会合水军后围攻平壤城。但是人马众多、补给困难,高句丽坚壁清野,几路大军的军需物资需要自行负担,当初大军从泸河、怀远二镇出发时,各路人马只带了百余天的粮食,还有大量的武器等,每名士兵平均负重三石以上,结果很多士兵为了减负,半路上悄悄挖坑将粮食掩埋,以减轻行军负担,指望到达高句丽境内时能够抢到粮食吃,结果大军行到半路便已经断粮。
当时隋军有九路大军共计三十余万人渡过鸭绿江,从乐浪道出来的老将于仲文计划比较周密,他领兵到达乌骨城后,故意挑选老弱的马匹置于军尾,自己则率领大军向东进发,高句丽军队出兵劫杀后路辎重,于仲文突然突袭,将高句丽军队打败。
高元得知隋军战斗力勇猛后,便派宰相乙支文德到隋军大营诈降,实则探听隋军的整体战略部署。其实,杨广大张旗鼓的出兵本身没有秘密可言,高句丽知道杨广有投降不杀的诏令,诈降会取得一定效果,所以乙支德文到了隋军大营如入无人之境。
但是杨广事先也秘密布置于仲文,如果是高元或者乙支文德前来投降的话,务必将其擒拿,所以于仲文想趁机将乙支文德擒获,但是隋军中以宇文述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既然皇帝有投降不杀的诏令,就应该坚决奉诏,所以阻止了于文仲的做法。当时隋军几路大军没有一个统帅,众将意见不一,最终错失了擒获乙支文德的机会,将乙支文德放走。
乙支文德离开后,众将又有些懊悔,宇文述以断粮为借口想要就此退兵,于仲文则不甘心无功而返,想要带领精锐部队追击乙支文德,而且告诉众将,既然已经和水军相约平壤城下,就不应该就此退兵,如果打了败仗将由自己承担。众将看到于文仲态度坚决,也都不忍心再拒绝,于是众将各自指挥人马渡过鸭绿江追击乙支文德,而乙支文德则老谋深算,一路引诱隋军深入,一天之内双方接战七次,隋军全都获胜,都是高句丽败退而走,隋军就此放开脚步长驱直入,一直追到距离平壤城三十里的地方,傍晚时分依山扎营,却没有看到约定而来的来护儿统领的水军。
此时狡猾的乙支文德再次前来诈降,声称只要隋军撤退,便让高丽王前往杨广的行宫朝见。经过一天的追击,隋军已经疲惫不堪,军中粮草所剩不多,来护儿的水军又没有应约而至,答应出兵协助隋军的百济军队也迟迟不见踪影,平壤城又防守十分坚固,在这种情况下,隋军答应了高句丽的投降而退军,也算是不失体面的回军。
但是,就在隋军撤退时,高句丽军队趁机四面突袭,隋军几路人马结成方阵且战且退,七月二十四日退至萨水(今青川江),军队刚刚渡河一半,高句丽军队便从身后发起攻击,隋军顿时溃败,右屯卫大将军辛世雄战死,各路人马争相逃命,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溃败的隋军跑了四百五十里,一直到鸭绿江边方才稳住阵脚,幸好殿后将军王仁恭、李景等人在后军拼死抵抗,才阻挡住高句丽军队的追击。将军薛世雄在白石山被包围,拼死突围后,身边只剩下二百余人。陆军人马只有卫文升一军没有损失。水军的来护儿得知陆军溃败后,渡海回到隋朝境内。
杨广征讨高句丽宣告失败,而且部队损失惨重,当初渡过辽河的九路大军共计三十五万人,现在回到辽河以西的只剩下不到三千人,物资器械更是损失殆尽,唯一的战果就是攻取了辽河以西的武厉逻(今辽宁法库),其余都是一败涂地、一无所获。跟随出征的很多亲王和元老大臣也病逝途中,包括段文振、宇文恺、元寿、杨雄、杨达等人。
杨广当然是不甘心失败的,在班师回朝路过涿郡时,下令将黎阳、洛阳、洛口、太原等地谷仓粮食搬到辽西的望海顿(今辽宁辽西),让民部尚书樊子盖留守涿郡,为明年再征高句丽做准备。
九月十三日,杨广带领大队人马回到东都洛阳,开始追究征讨高句丽的失败责任。首先斩杀右丞刘世龙以谢天下,又将宇文述、于仲文革职为民,让监军的游元担任御史加以审讯,杨义臣被免官,宇文述因为和杨广是儿女亲家,虽然被关进大狱,但不久后释放。因为于仲文曾经说打了败仗他将承担全部责任,所以众将都将罪过加在于仲文身上,于仲文急火攻心,发病身死。
当然,在战场上立功的将领,杨广也分别加以赏赐,人马基本没有损失的卫文升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拼死抵抗高句丽军队、确保隋军安全撤退的王仁恭加封左光禄大夫,李景赐绢三千锻,战前曾经劝谏杨广不可征讨高句丽的耿询也重新被任命为太史丞,鞋羁渠帅度地稽因协助隋军出战而获丰厚赏赐。
…………
紫藤荆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