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四十二章 落魄书生
当普寂收功后从小弥生那里得知,鲁肃已然离开了结古寺并且留了书信。抬头看天已经大亮了,是以二人便来到大雄宝殿,将其交给了喜不自胜的老方丈。
拆开书信里面的内容很简单,首先鲁肃感谢了寺中这些日子以来对他的照顾,而后道了一下离别之情,最后交代了和老胡解除主仆关系,还他自由并附上了卖身契,信中还有两张五百两的银票,一张给老胡另一张交给小弥生,感谢他们这些时日的付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如今的鲁肃已经离开了结古寺半月有余,此刻正心情愉悦的策马疾驰在一条宽阔的官道上,马蹄带起阵阵春泥,两侧是大块儿大块儿绿油油的农田,其间有辛勤劳作的农民在春耕。
不远处一座简陋的茶棚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正好赶路半天了有些口渴,到此饮些热乎的粗茶解解渴,马匹也累了歇息歇息吃些青草。
一扬马鞭拍马便到了茶棚,将其拴在一根桩木上找了个空位便坐下了,点手唤过忙碌的伙计,要了一壶春茶和一些点心便打量起在坐的人。
茶棚不大两丈多长却摆了五张桌子,其中四张已经坐满了人,看样貌均是过往的行脚商人和持刀佩剑的武林侠客。
几个商人似乎都在抱怨大梁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边境战火是愈演愈烈,国内的灾荒虽然减少了,但是强盗都多如牛毛,自己辛苦置办的货物总是被劫,很多人都打起了退堂鼓不准备干了,打算举家去京城避避风头,等机会来了再说。
而那些习武之人说的都是江湖上最新的讯息,譬如魔教和几大派在近几个月里打了三次,均是平手谁也奈何不了谁。还有金鹰山庄和断山派正式联姻了,以及佛门四圣地的较量中脱颖而出的铁掌逍遥侠。
休息了片刻听到了不少消息,付了五个老钱鲁肃又踏上了路途。行至午时太阳晒得人发困,在经过一处山岗时,忽然瞥见一侧的密林之中一棵歪脖树下,有一衣衫褴褛的落魄书生正在往树枝上系绳子准备上吊。
鲁肃急忙调转马头,驱马进入了树林,到了近前指间骤然射出一道气劲斩断了勒住了书生脖子的麻绳。“哎呦”一声痛呼,书生从半空落地摔了一个大屁股蹲。
双手撑了一下地才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一边拍打身上的灰尘一边有气无力的说道:“是何人阻我解脱?”
“先生且慢,在下一时情急才出手的。”说着鲁肃翻身下马几步走了过来。
观书生的相貌普普通通,年纪大约有四十几岁已到了中年,头戴一块掉色严重的方巾包裹着杂乱的发髻,身上穿了件沾了尘土补丁落补丁的灰布袍子,足上蹬着双被磨破了底的方头鞋。
中年书生见来人是一位文质彬彬牵马的年轻武者,言语间透露着尊敬,不像许多莽夫一样粗鲁,不由得产生了些好感,双手一抱拳平和的说道:“少侠,多谢你救了在下,然则你救了也是白救,你还年轻不知道这天下有多黑暗多险恶,一会儿鄙人还得再辛苦找一根绳子,唉!”
本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想法,鲁肃又忍不住开口道:“先生,你先别着急寻短见,能和我说说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也许我还能帮个忙。”
“你帮不了,这国家太不公了!”
“先生既然觉得这天下不公,为何不在人生的结尾,将胸中积压的苦闷全部倾吐出来,也好做个洒脱之鬼。”
中年书生沉思了一下:“好……你既然想听,我就给你讲讲我的故事,我……咕噜……咕噜……”中年书生刚坐到地上准备开口,肚子却不争气的鸣叫了起来。
鲁肃见此连忙卸下背囊取出一张白面大饼递了过去,书生双手接过说了句“谢谢”,便狼吞虎咽吃了来。看他这股架势和发白的嘴唇以及凹陷的双颊,很有可能好几天没吃过东西了。
刚想到这里突然,只听他口中传来短而急促的“呃呃……”声,满面涨的通红,眼珠瞪的老大,双手不停的捶打胸口。
见他被噎的不轻,鲁肃急忙伸手在其后背轻拍了一下,将口中之物震了出去,解下腰间的红葫芦递了过去。
书生见水到了二话没说接过来就“吨吨吨”的灌了几口,“隔……好酒好酒,杏花美酒甘如霖,白玉含香绵绵蜜……,好好好……真乃人间绝品”一口气直接酣畅淋漓的饮了半葫芦。
“让少侠见笑了,在下很多年没有品尝如此佳酿了,一时没忍住饮了近半,呵呵……”书生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憨厚的笑道并伸手将酒壶递了过来。
“先生既然喜欢这酒,那就送给先生好了,见面即是有缘算是我的见面礼如何?”
“善,多谢少侠,既然你如此大方,那我也不矫情了就说一说我的事儿希望你不要觉得烦…………”
原来书生名叫杨丞字仲基,祖籍潞州人氏,家中是世代行医,每一代都是杏林高手,仁心仁术经常给付不起诊费的穷人无偿看病并赠送草药,深受附近十里八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直到他这一代成了家中独苗,父亲从小便细心的教授他治病救人的知识,可是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整天就爱的吟诗作对找人挑战。
父亲一开始还是悉心劝导,次数多了见对他丝毫不起作用,一气之下就上了家法,立时小杨丞被打的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幸好母亲及时赶到救下了儿子。
自那以后父亲就被气倒了,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孤儿寡母度日。幸好家中还有些积蓄,发丧了丈夫之后。陈氏夫人没有再逼儿子继续学医,而是花了重金培养其读书,希望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当个好官儿,也算对得起杨家的列祖列宗了。
也许是老天爷被她的诚心打动了,真的开眼了小杨丞五岁就能作对七岁就能吟诗,到了九岁更是通过了童生试并且还拿了本县第一名。
一时“神童”的名号便传遍了潞州内外,其后的科举之路更是变得愈发不可收拾,接连拿下了府试和院试和乡试魁首前途是一片光明。
十六岁那年更是迎来了小登科,和青梅竹马的姑娘喜结连理。闻讯四乡八镇从来不走动的亲朋好友,州府郡县的官员纷纷前来祝贺,礼物堆了满满一屋子,光宴席就开了三天三夜好不热闹。
来年开春便喜得一子,全家均是喜不自胜,亲朋都说这是一个好兆头,今春肯定能高中进士,为老杨家光宗耀祖。
谁曾想才华横溢的杨丞,刚进京城就因在恶少的马下救了一女童,得罪了当朝太师的三公子,当时他并没把此事当回事儿认为已经过去了。
直到放榜之日,他呆呆的立在金榜前,睁大双眼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名单,才明白怎么回事儿。震惊的脸上顿时血色全无,人直挺挺的向后倒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人已经在客栈的床榻之上了。原来是好心的掌柜见他迟迟未归,便叫跑堂的伙计出去寻找,果然在考院墙根儿处发现了,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他背了回来。
因身体本来就弱再加上在冰冷的街上躺了半天,第二天早上便得了重度伤寒,不得已为了治好病花光了所有盘缠,只能靠一路沿街乞讨返回了家乡。
等他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中之际,更大的不幸还在等待着他。其母以前为了供他上最好的书院读书,向亲朋好友借了不少的钱欠了许多外债。
如今通过同窗消息,那些亲朋已经得知满腹经纶的杨丞没有高中,而且还得罪了京城的大贵族,此生再没有希望金榜题名了,于是纷纷如恶狼扑食般从四面八方赶来催债。
世态炎凉他的母亲面对穷凶极恶的讨债人不得已,便卖了家中所有土地、房屋和典当了全部财物才还上帐。只得带着儿媳和孙子搬到了乡下的祖业产三间小茅草房居住。
办理完所有的事儿心力交瘁陈氏,终于再也坚持不住撒手而去了,没能见到自己挂念的儿子最后一面。等到蓬头垢面的杨丞迈入家门之时,只看到八仙桌上母黑漆漆的灵位与父亲的牌位摆在一起。
立时便顿足捶胸嚎啕大哭背过去了气,妻子吓的立即拍胸捶背好半天才抢救过来,睁开眼皮的杨丞指天发誓,今生一定要身披大红飞羽服,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旁边的妻子王氏并未劝阻,她知道丈夫是一个认死理儿的人,认准一条道儿走到黑,九头牛也拉不回,如此一家三口便在此安顿了下来。
白天她在地主家帮工,晚上就在家中替别人缝补衣物制作草鞋赚钱。而杨丞每天除了埋头苦读外,偶尔也帮他人写些书信贴补家用。
三年一循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会试的时候。他带够了路费辞别了妻儿再次奔赴考场,现实依然是残酷的他再度名落孙山。
年复一年经历了七次落地,他坠过悬崖、落过湍流的大河、被抢过财物,变卖过祖上传下来的医书。
当他说到家传医书名字的时候,鲁肃不禁一惊,立即打断了他的叙述,向他问清了时间地点。没想到改变他一生的《杨氏家藏灵方》,居然是他在赶考途中卖出的,看来这是上天故意的安排,让他在此遇到原主帮他完成终生的心愿。
他继续说到这是他第八次赴京赶考了,也许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机会了。因为这次的路费是他们一家人,靠着吃树皮啃草根又借了外债凑齐的,如果这届再没中的话,他们一家人都会饿死。
悲剧的是他刚踏上路没几天就被一个无情的强盗给抢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了上吊自杀,来了结他这苦难的一生,没想到还让人给打断了。
鲁肃听完他的经历也是感到很伤感,忍不住问道:“难道除了科举这一条道路,就没有其他可以进入士途的办法了吗?”
杨丞先是重重的捶了一下树干,叹了一口气愤愤不平的讲道:“当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