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35章 第35章
八月十七日,休沐日结束,东湖书院的学生重又坐进博闻堂。
《论语》二十篇,孟夫子今日讲的第九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句话因断句不同而有歧义。如果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样,意思就是孔子不轻易说利益,却赞许天命、仁义。这里的“与”是赞许的意思。
可如果断句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就变成了孔子很少主动谈及利益、天命和仁义。这里的“与”就是和的意思。
而孟夫子给的是第二种解释。孔子不轻易说利,是因为他重义轻利,毕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没有谁想要做个小人;孔子又不轻易说命,因为天命难言;同样孔子也不轻易说仁义,是因为仁则难达,仁德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是以孔子不愿时常挂在嘴边。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罕言”是孔子很少自己主动去谈及,如果是弟子和其他人找他来谈,他还是会说几句的。
孟夫子言及于此,有学生就提出异议了:“夫子,学生认为这句话还有第三层含义。纵读《论语》通篇,孔夫子关于仁义之说不在少数,光第四里仁一篇就多处言仁,可以说《论语》一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仁’。所以学生认为,这句话还可以这样断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就是说孔夫子很少谈及功利和天命,却赞许仁德。”
学生这么一说,好像也很有道理。孟夫子便点头:“你说的也可以。”
可有的学生又不依了,说:“夫子,一句话三层含义,我们是学哪种呢?毕竟读书是为了科举,而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主,即做文章需要破题。如果一句话多层含义,那破题就出了偏差,万一自己破的题非考官之义,那不就要落选了吗?”
这学生也言之有理。孟夫子先是表扬了这俩学生提出的问题,后才给学生们答疑解惑。
他说:“如果一句话有歧义,那就按《四书章句集注》上的解义来。”
《四书章句集注》又叫《四书集注》,为宋代朱熹所著,主要内容为朱熹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所作的注解。
而这句话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是这样写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朱熹引用老师程子的话,这里着重一个“皆”字,也就是说,功利、天命、仁德三者,皆夫子所罕言。
程子,是指程颢与程颐二兄弟,朱熹是程颐的弟子,因其在孔孟之学上发展出新的儒学,并将其发扬光大,被后世称之为“程朱理学”。
既然说到了这里,孟夫子正好引出今日所讲——八股文。
本朝以八股取士,不管是童生试,还是后面的乡会试,几乎是逢考必有八股文。而八股文有固定格式,内容需得根据朱熹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这就要求书院的学生每人一本《四书集注》,以做参考。
就拿明年二月份的县试来说,县试共考四场,每场都试四书文。
四书文即八股文,不仅文章有固定格式,字数也有相应的要求。
这些学生既来书院读书,必是以科举为目的,明年县试肯定会有人下场一试。而作为他们师长的孟夫子,有义务教其学做八股文。
等到下午课堂上,孟夫子便教学生们尝试做八股文。
凡四书句,皆可为题。
就是说《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本书里随便拎出一句,都可以被考官出作考题。
便拿今上午学的《论语》第九篇来说,随便取一句,譬如“毋我”,“岁寒知松柏”,“知者不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都可以出作八股文的题目。
而做好八股文的关键即在文章开头处,开篇就要点名题意,即破题。
就比如说这道题:毋我。
该怎么破呢。
原句是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大意就是,孔夫子教导我们要杜绝四种弊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毋,通无,是没有,不的意思。我,即以我为中心,说明这个人很自大。而毋我,就是说做人不能自大,要谦恭有度,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我们待人有礼,别人才会敬重我们。
这题目意思知晓了,那么怎么破好呢。比如可以这样破,盖君子者,礼全而谦恭,君子在这里是泛指,代指有美好品质的人。这样相当于从侧面点出了人不能自以为是,也算是破题的一种。
接着孟夫子又举了一道曾经科举考试中出现过的题,亦是二字的。
题目为:子曰。
子,即孔子,曰,就是说。合在一起就是孔子说。但八股文破题中对圣贤和圣贤弟子不能直呼其名,需用代指。
所以破这题时不能出现孔子的名字,要以圣人而代之。有一个考生就破的非常好,他是这样写的: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前句破“子”字,后句破“曰”字,破的贴切,恰到好处。
破题之后是承题。承题就是承接破题要点,对文章题义进一步补充说明,使论点更加明确。
一般情况下,破题两句,承题三句,这在考生中已是个不成文的规定。
再然后就是起讲、入题,即文章开始议论,进入主题。
以上是八股文的前四部分,而八股文的重心和精华则在后四部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亦是八股文的难点。从起股到束股,这四部分每部分都要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之为八股文。
最后末尾再以数十字加以总结,是以大结。如此,才算做完一篇完整的八股文章。
孟夫子又说,写好八股文务必要具备两点,一是有过硬的书本知识,即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熟,再个是长时间大量练习。除此外,别无捷径。
陆轻尘坐在下面听得头大,先前在村学堂陆先生虽教她做过八股文,可也只是点皮毛,她并未正式受过训练。
如今听孟夫子讲的这么深奥,她才知自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跟她同样情况的学生还不在少数,这些学生在进书院前亦只是整日背诵四书五经,八股文虽有接触,却不曾正式训练过。
孟夫子也知道学生们的情况,正所谓滴水穿石,积土成山,凡事不是三两日成就的,需得一步一个脚印。
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重难点,没有十年八年的写作素练,怕是功名难取。
十年八年,陆轻尘心想,这时间可也太长了。
“老师说的是大众情况下,”孟夫子又道,“若学生们是天人之姿,三年五年也未尝不可。”
自这之后,每隔两日,孟夫子就给学生们布置一道四书题,他先是让学生们自行写一篇,然后收上来批阅,再然后将个别写的好的文章当做范文给学生们阅览讲解,这篇文章具体好在哪里。
如此几回下来,陆轻尘也算是摸清了,八股文虽说难做,但它有固定的框架,一要破题准确,二是文章的后四部分要求严格对仗。做到这两点,余下的承题、起讲、入题多读几篇范文套用进去,一篇合格的八股文也就应运而生了。
而且孟夫子也说了,县试府试是童生试最初级的考试,八股文只要破题不偏离题义,后四部分两两对仗,文意达顺,考官一般都会给过。
牢记住这两点,陆轻尘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慢慢有了感觉,虽做的不甚好,倒也能完整的写下一篇八股文。
这日下午课结束后,孟夫子又布置了一道四书题,要学生们课后自行练习。
时候尚早,陆轻尘并不急于回斋舍,她坐在自己位置上书写文章。
孟夫子今日布置的题目是:君子上达小人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