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59章 中秋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吟诵这首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时,曾芸芸正在鉴湖畔的新村过中秋。
新村的第一批房舍都已经建好, 正巧选择中秋节这一天入住。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 肖平和曾芸芸在文峰村与大伯、二伯家相处得并不好, 受到了林大海的邀请之后, 干脆到新村和大家一起过节。
早在中秋前几天,新村的妇人做好了米果和月饼。看到曾芸芸和肖平到来,她们尤为热情,把准备的各种好吃的都端了上来。
新村的居民都认为,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多亏了曾芸芸和肖平。他们便通过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曾芸芸和肖平的感激。
因为曾芸芸的亲和力, 白日里, 附近的学童也都聚拢到了新村。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了顿午饭。
吃完晚饭, 曾夫子现身湖畔,和附近的村民一起烧塔。曾芸芸也参与其中。
中秋烧塔,这是吉安府传承已久的风俗。虽然之前的那个曾芸芸记忆中有类似的片段, 但是亲自参与, 她还是第一次。
鉴湖边上, 两个塔早已静静伫立于明月的清辉之下。
曾芸芸眼前的这个塔, 宽三尺, 高七尺, 是附近村里的顽童四处搜捡砖块瓦片搭成的。
白日里,他们现在鉴湖边上寻一处平地,然后以土砖垒塔。先打一个有两个灶口的六边形基座,一个灶口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用于掏出木炭和木灰。然后再用瓦片一层层破缝叠压,慢慢收腰,形似宝塔,塔顶留出空口,供吐火舌。
此时,鉴湖边上的男女老少几乎都聚集在这里,每户都带来一捆稻草、竹片、秕谷等。
月上中天,四个青年舞起黄龙旗,六个学童撑着宫灯,村民们摆上柚子、月饼,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拜月。祭完塔神后,三声锣鼓响起,曾夫子作为主烧人将酸酒放入塔内。酸酒等燃料被点燃后,烧塔开始。
火焰蹿升,在夜色中尤为醒目,整座宝塔吐出火舌,远远望去,将半边鉴湖水都染红了。曾夫子又浇上菜油,火势更旺,香味四处飘散。
于是,村民们耍起了龙灯,唱起了山歌。
肖平也随之一起唱,曾芸芸则笑着听:“烧塔烧塔红之红,养出崽来大似龙。烧塔烧塔发之发,家家供猪三百八。作田郎,有米吃;读书郎,做官家。”
新村的居民来自福建泉州府晋江县,那里同样有烧塔的传统,被称为“烧塔仔”。新村的孩童,同样以碎砖和瓦片,叠造了一座七层“塔仔”。此时,林大海将柴草、树枝、树叶、锯末、谷壳等点燃,砖塔通红。新村的居民争相将盐、茶叶、大米、松香粉、白酒、香醋等洒到塔间,发出“哗哗叭叭”响声,震彻夜空。
肖平告诉曾芸芸:“各地烧塔,风俗相近,但是来源却不同。有些地方说元朝甲长暴虐,人们于八月十五烧塔为信,一起行动,推翻了甲长。不过在吉安府,则多说烧塔是为了纪念文丞相。当年,文丞相在吉州、兴国等一带领兵抗元,为助抗元士兵中秋夜渡河,当地村民在渡口砌起砖瓦塔,用稻草点燃为其照明。从此,中秋烧塔便流传下来了。”
曾芸芸和肖平并肩闲聊着,沿着湖畔渐渐远离了村民。不过塔火熊熊,依然能照到这里。
曾芸芸抬眼看去,圆圆的月亮投影到湖中。凉风袭来,波光盈动,不改清辉。
曾芸芸注视着月亮良久,道:“平哥哥,你看这月亮多么奇特,曾让李白写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稚气之语,让苏轼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让天下游子牵动了‘望月怀人,见云思友’的愁思。中秋月明人尽望,而在平时,它孤零零挂着,多少人都忘记看它一眼,更吝啬于一句赞叹。”
肖平抬起头,看着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悄无声息却又气势磅礴。此时,夜空洁净而深邃,闪着绸缎般柔滑的光,更衬托的明月的高贵。七八个星散落天外,像一盏盏如豆的灯火,闪着柔和的光泽。
肖平看着曾芸芸,用手触碰了一下她的发丝,然后问:“芸芸,你还记得父亲当年带我们赏月的情景吗?”
韩小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