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78章 第 78 章
杨广一边听着,一边亲自端起茶铫,给自己和柳斟茶,然后又命一旁的侍女去准备糕点。
柳向皇帝道了声谢,又徐徐道:“说起类书编纂,虞世南的功劳要比臣大多了,他不仅参与了《长洲玉镜》的修撰,在整理嘉则殿藏书这一年,又依据这些图书,抄集经史百家之事,编纂出一百七十余卷的《北堂书钞》。”
杨广听后,并没有出乎意料的赞叹,只是风轻云淡地道了句:“伯施沉静寡欲,一向喜好埋头治学,这秘书郎的工作,倒是很适合他。”
柳见皇帝态度不冷不热,稍加犹豫了一下,终是坚定地说道:“臣想向陛下举荐一人?”
这话激起了杨广的兴趣,他当即放下手中热茶,挑眉询问道:“哦?何人?”
柳直视着皇帝,沉稳地回道:“虞世南的兄长虞世基,其博学有文采,兼善草隶,行事精确严密,实属难得的人才。可惜入隋后,仕途不顺,现居内史舍人,颇为郁郁寡欢。”
“虞世基,哦,朕知道……”杨广低声念了一遍那个名字,而后悠长地琢磨道:“他和虞世南兄弟二人在陈朝颇有名望,陈人把他们比作陆机与陆云。当年伐陈后,朕曾致书同召二人,他们以母亲老迈为由推辞,那时候朕召集了一批江南文士,听许多人说虞世南的诗文技艺相当了得,后来便执着于延揽他,而忽视了其兄长。”
柳见皇帝并无反感之色,于是更进一步道:“虞世基虽然在对偶、声采等技巧方面稍逊虞世南,但他的诗文风格比其弟更加典丽清雅,且入隋后又注入怆然苍劲之情,近似庾信之风,不经意间中和了南北所长,正符合陛下一向推崇的理念。”
杨广闻言,哈哈一笑,语调轻松地说:“是嘛,那待朕有空,确实要会一会这虞世基了!”
这时,侍女端上一些花糕和酥饼,杨广兴致勃勃地招呼柳来吃,他自己也拿起一块软糕尝了尝,然后随口道:“顾言,朕又想起一事,还是得麻烦你。”
柳赶忙放下咬了一口的梨花糕,恭敬地回道:“陛下言重了,有什么事需要臣去做,尽管吩咐即可。”
杨广惬意地又吃了几口糕点,而后慢条斯理地说:“朕这次巡幸扬州,天台山定会派僧团恭迎,为了表示尊崇,朕打算为智者大师立碑作传。你一向好内典,《法华玄宗》亦是由你所撰,当年在扬州时,朕每次拜见智者大师,也都让你作陪,所以这碑文的内容就劳烦你动笔了。”
柳欣然应承:“原来是此事,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妥善完成任务。”
杨广点点头,忽而有些突兀地推心置腹道:“顾言,你出身南梁,有些话朕说了,恐怕你会不高兴。其实,朕虽然信佛,但并不佞佛,从某种程度上说,朕对佛教自始至终都没有梁武帝那般信仰。”
柳闻言,却是微微一笑,温和而又舒缓地回了一句:“臣知道,陛下真正推崇的是儒释道并重,且以儒为先!”说完,他见皇帝眼中闪耀着欣喜的光彩,于是洋洋洒洒地剖析道:“南朝虽然盛行佛教、道教,甚至成为显学,但儒家的统治思想并没有动摇,有关经学的研究也没有中断。只是受玄学影响,南朝经学比较重义理,不拘一家之说,会有一些新颖的见解,而北朝经学则遵循汉代训诂章句之学,较注重历史考证。南北学风不同乃历史分裂所致,如今天下一统、四海混一,经学分立的时代也该结束了。”
听过这一番见解,杨广不假思索,全情投入地说:“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朕不想以强制手段统一思想,只能下诏兴学,复开庠序,同时广招南北儒士,给他们营造讲席论辩的环境,以此促进南北学风融合。”
柳顺着皇帝的思路,继续延展话题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陛下能纠正先帝晚年废学之失,尊师重道、培养人才,实乃圣明之举!”
杨广虽内心完全认同柳的说法,但面子上还是婉转地替父亲粉饰道:“开皇年间,先帝也曾大力倡导文教,用在办学上的钱财可是不少,然而二十年来却未能培养出明经高第,诸生多不精励,徒有名录,空度岁时。如此情况,先帝不能容忍靡费,大肆简省学校,倒也有可理解之处。”说到这里,他自觉已客观陈述前情,方才话锋一转:“当然,朕认为不能因噎废食,学校教训不笃、考课未精,可以加强管理,敦奖名教,久而久之从学之风总会改善。”语毕,二人相视而笑。
之后,杨广和柳越聊越投契,就这样悠哉畅谈了一下午,仿佛又回到了坐镇扬州的岁月。
作者有话要说: 柳顾言的名字是柳(上巧下言),音bian(四声),这个字输入法可以打出来,网页版也能正常显示,但app会显示乱码,再次解释一下。
阿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