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0章 大势所趋
【对此,武则天方准所请,然后于九月九日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也就是当时的神都,再以长安作为陪都,到同月乙酉,上尊号曰圣神皇帝, “以皇帝,即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p>
【丙戌,又在神都洛阳正式立武氏七庙。】</p>
/&amp;gt;</p>
这一路听下来,嬴政脑海里下意识就浮现出了四个字-大势所趋。</p>
当真是大势所趋。</p>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不乏武则天的种种作为在,而且这必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最不可否认的是,能够上位成功,从根本上而言,还是源于武则天的个人能力,否则一个女人身边,又如何聚集起支持和拥立她的那些人</p>
这从当皇后时的开始参政,再到临朝称制期间的种种措施……这些心计谋略和胆识手段,可真是哪一样都不能缺少。</p>
【说实在的,武则天称帝,是历史的一个偶然,但也是必然。】【毕竟和唐中宗李显,以及唐睿宗李旦相比,这两人登基为帝的能力当真是不够看。】</p>
【也别说当时朝政一直被武则天把持着这种话,若是真有能力,能笼络人心,收拢人才等等,也不是没有别的可能。】</p>
【但和武则天相比,这两个儿子的能力就是不够看,所以基于此,最后发展成武则天登基为皇,也当真是无可厚非。】</p>
【而武则天在位约十五年期间,甚至包括之前以皇后身份参政,以及临朝称制的时期,做的也不比一个男子为帝差到哪里去,更甚至还可以说,在整个唐朝期间,亦或是纵观历史,武则天为帝的政绩,也能排在前列。】</p>
&amp;34;当真是如此&amp;34;</p>
于武周之前,不少人心中大概都下意识产生这种想法。</p>
于武周之后,哪怕知晓有女帝存在,但越是往后,就可能越是对其不甚了解,亦或是嗤之以鼻。毕竟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女子。</p>
然而现在听天幕如此评价,还是已经不算低的评价和赞扬,不得不说,这在绝大多数人心中,都掀起了无数波澜。</p>
尤其是那些为帝者——</p>
一个女人为帝的功绩,竟可能排在他们之前</p>
这简直是……让人心情复杂,也不想接受承认。</p>
而天幕还在继续说下去——</p>
【我们详细讲一下武则天参政期间的功绩。】</p>
【——如政治上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等。】</p>
【像之前讲过的关陇集团,其中包括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于是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和李治一起,将这些人赶</p>
出政治舞台,于是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p>
【这也由此为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p>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由此扩大其统治基础。】</p>
&amp;34;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吗&amp;34;</p>
刘彻摸了摸下巴,倒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p>
不过是怎么个具体扶持法</p>
【对于以何种途径搜罗更多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种——】</p>
【其一即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p>
【如《大唐新语》中记载——&amp;34;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p>
【最终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其二是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即准许官吏以及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p>
【其三则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即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武则天还首创殿试制度。】</p>
【如载初二年,即公元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即公元702年,武则天还“初设武举”,更是扩大了选官范围。】&amp;34;首创殿试,初设武举&amp;34;</p>
嬴政瞬间兴趣更浓,这是所谓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完善吗</p>
还有那“制举,策问”等,经由皇帝来亲自考试,倒也是一种得用方法。</p>
【武则天可谓选官范围广泛,虽然其中也不免有滥竽充数者,但也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p>
【如《新唐书》中所说——&amp;34;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p>
【而这些贤才在当时不仅是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唐玄宗李隆基</p>
“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并且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像娄师德,狄仁杰等</p>
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p>
【就如朝臣陆贽也曾有言道——】</p>
【”(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p>
“君子满朝……”</p>
听到这里,李世民也不得不叹息一声。</p>
毕竟连大唐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竟是都有赖于武则天时期选拔的贤相人才这可真是叫他越来越心绪复杂。</p>
【此外,武则天在同李治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p>
【这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p>
【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p>
【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由此更是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p>
秦王宫。</p>
赢政听到那《氏族志》, 《姓氏录》等,直接又是拿起了笔——看桌案之上,他亲自记录的内容,已然更多起来。</p>
笔尖点了又点,这个那个,这些还有这些等等……可真是为他不断打开了新的思路。嗯,不错,当真是不错。赢政不禁满意点头。</p>
快,天幕再继续多说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