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开局融合富江模板

第二十六章将臣的盘古弓(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二十六章将臣的盘古弓

风暴散去,黑雨和白心媚死了。

不过死前黑雨是高兴的,她拼尽一切的攻击终于伤到了女娲,这就够了,至于人类能不能赢,黑雨根本不在意。

“好机会!”

司徒奋仁、何有求对视一眼,齐齐对女娲发动进攻,现在的女娲伤的很严重。

近,两人离女娲越来越近,两人脸上的兴奋之色止不住,现在的女娲是元神状态,更受了重伤,承受他们这一击,会死的。

很快,两人的表情变得骇然起来,因为他们动不了了。

“定身术!”

何有求脸色很难看,他没想到有人能有这种不算高明的术定住自己。

轰隆!

乌云笼罩着这一片沙漠,将臣降临了,那乌云更是宣告着他的心情很不好。

将臣是强大的,定住何应求两人的手段僵约二中他用过。

这不是时间能力,而是他自身神通结合道法所演变的,以前他做不到,后来在人类世界不断学习,他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开发。

前些日子恢复记忆后,他再次通过自身的超级学习能力将实力提升上去。

将臣看到虚弱的女娲,连忙渡了一口精纯的元气过去。

像将臣这种纯粹的盘古族,其实不能称之为僵尸。

这个时候马小玲才姗姗来迟,如果不是将臣的注意力在女娲身上,这么一会功夫,足以杀死司徒奋仁、何有求。

况国华、孔雀也来了,特别是孔雀,原本他实力大进也只能与普通二代僵尸抗衡,现在变成三代僵尸,反而实力大进,比寻常二代僵尸强上不少。

固魂术是修炼元神的术,若是修炼肉身的术,况国华、孔雀完全可以靠固魂术打破桎梏使得血脉晋级。

说实话,宇智波修炼法那种凝聚自己血脉的术,反而适合这个世界的僵尸。

要知道忍界的宇智波就是靠这门大术打破血脉桎梏,超越了先祖因陀罗,甚至超越六道仙人,超越大筒木神式。

现在女娲受创,力量大减,她现在单打独斗不是何有求的对手,现在真正的阻碍反而是将臣了。

马小玲、司徒奋仁、况国华、何有求、孔雀五人将女娲、将臣围住,真正的决战来了。

真是可悲,别看马小玲那边五个人,这五个人中有四个是僵尸,只有何有求是人类。

僵约世界如同火影世界一样,极为看重血脉的力量。

火影里第四次忍界大战,最终决定忍界格局的战斗,都是与大筒木有关的人,就算是鸣人、佐助,还得得靠六道仙人赠予的阳之力、阴之力。

僵约二、三也是如此,都是盘古血脉、命运血脉说了算,唯有地藏王是例外。

然而地藏王这个例外,是他掌握了人书,否则仅仅是地藏王,还不被盘古、命运放在眼里,君不见如来、观音乃至满天神佛都被阴死了。

“我不会让你们伤害女娲的。”

将臣扫视着众人,真正让的他重视的只有马小玲和何有求。

不知何时,将臣手中出现了一把弓,连马小玲、何有求都没察觉到这弓是怎么出现的。

但是这弓散发着一股神秘、高贵、霸道的气息,任何武器与之比较都为之黯然。

炉中烈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修行全靠娘子,疯狂娶妻后我赢麻了
修行全靠娘子,疯狂娶妻后我赢麻了
林牧穿越修仙界,觉醒女帝养成系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恭喜宿主,成功与太阴之体结合,获得荒古圣体!】【恭喜宿主,成功养成太阴女帝,获得九转弑神诀!】【恭喜宿主,成功与先天圣体道胚结合,获得大帝修为,永恒寿命!】【恭喜宿主,成功养成幽冥女帝,获得证得红尘仙道果,无敌于万界!】等到妻子们都成为女帝时,林牧才发现自己都不用努力,就无敌了。
老紫蜀道山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家父秦始皇,天下岂有三十年之嫡长子乎?扶苏:“这日子,不造反根本没法过了!”
皎皎秦时月
玄幻:当不了天才只好命格成圣
玄幻:当不了天才只好命格成圣
苏源穿越玄幻世界,拜入玄天宗。 开局就被青梅竹马的美女师妹退婚,更是天赋低等,马上要被逐出宗门…… 好在觉醒了金手指,可以查看别人的气运词条。 “我一个月后内门考核失败,被逐出宗门,郁郁寡欢,英年早逝,年享十八?” “咦?同样身为外门弟子,他随便在一个摊位上就买到五品丹药,逆天改命?好好好,这份机缘我要了!” “气运子的机缘?我也要了!” “天命女主?薅羊毛少不了你!” …… 随着苏源查看各种人
萨拉齐之王
秒增一年寿元,燃命光速修仙
秒增一年寿元,燃命光速修仙
简介:【快节奏+修仙+脑洞+爽文+杀伐果断(不种马,无后宫)】杜天乐穿越到修仙世界。不仅每天增加寿元,还能通过击杀妖魔鬼怪掠夺寿元。而寿元可以灌注修仙功法,获得对应的修炼效果。有了如此逆天的系统,杜天乐能打过的当场就宰了,打不过的就先苟起来,过上两个月再去报仇雪恨。能莽能苟,就问你怕不怕!
三尺神
兵王之风云再起
兵王之风云再起
关于兵王之风云再起:特种兵风彬因故退役,受牺牲的战友委托来江宁照顾其家人。在江宁惩处奸邪,匡扶正义,并为兄弟们报仇的都市故事。
袁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