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动的手
“你成功的说服了我。”李贤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阻断了全面消灭明妓暗娼的计划,他觉得有必要等一等。
这不是李贤害怕困难。
而是在现实中,他们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娼妓身上的疾病。
解救不太乐意被解救的她们,并且让她们和被解救的畸零女户住在一起,是对畸零女户的伤害。
洁身自好,是屈原的成语。
屈原因为不肯跟楚国的贪官污吏走到一起去,被人陷害流放,碰到了一个农夫,农夫问他为何变的如此的落魄。
屈原说,这世道就像是泛滥的江水一样的浑浊,而他的自己却像是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清澈见底的山泉,是不愿意和浑浊的江水河流,这有错吗?
晏子听闻之后,就说洁身守道,不同世人陷乎邪。
而后洁身自好这个典故,就被孟子的徒弟,万章给整理到了《孟子·万章上》之中,算成了儒家经典。
洁身自好这四个字,知易行难,又有几个出淤泥而不染?
他暂时放弃了对南京城,甚至整个南衙,近乎于猖獗的娼妓现象的梳理。
他不害怕困难,但是脆弱的畸零女户,不能再承受更多的伤害了。
徐承宗松了口气,李贤因为有陛下的兜底,每次做事都比较激进。
他笑着说道:“佛尚且不渡无缘、无信、无愿之人,我们何必惹这等事呢?”
李贤却摇头说道:“佛也不渡穷人。”
一时间整个应天府巡抚衙门充满了欢快的空气,独特的大明笑话,让人忍俊不禁。
这个笑话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任何一个教派,他的第一要义都是劝人向善,佛门亦是如此,劝人作恶,那就是邪异。
但是在大明,佛门本是劝人向善之地,结果慢慢变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洪武六年高皇帝下令,凡是民家女子,年龄未到四十岁,不许当尼姑、女冠。
洪武二十年高皇帝再下令,百姓若年龄在十五岁岁以上,不许入寺为僧。
洪武二十四年高皇帝又下令,假若有人效法瑜珈教,自称善友,假藉张真人的名头,私造符录,均治以重罪。
洪武二十七年高皇帝再下严令,在僧道中,若有人私自拥有妻妾,允许众人赶逐。若包庇容隐,一同治罪。僧人自称白莲、灵宝、火居、僧道不务祖风,妄为议论,也要治以重罪。
永乐十年,太宗文皇帝下谕,如果僧道不守戒律,参与民间修斋诵经,并计较报酬厚薄,或修持没有诚心,饮酒食肉,游荡荒淫,乃至妄称道人,男女杂处无别,败坏门风,将杀无赦。(明太宗实录128卷)
这种禁令之下,在明初的那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僧侣极少。
能招致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如此严苛对待,可见风气之糜烂。
皇帝,始终处于整个大明的最顶层,如临九霄,看不清世间的细节,这是必然的,所以能闹到让大明的太祖太宗皇帝三令五申,可见其风气之劣。
要知道朱棣手下的头号文臣,黑衣宰相姚广孝,可是个大和尚。
南衙就有一首流行的民谣唱的就是和尚:「炉中烧上马牙香,门外悬着白纸榜,堂前列起铜佛像。鼓钹儿一片响,直吃得拄肚撑肠。才拜了梁王忏,又收拾转五方,没来由穷日忙。」
这是贪财。
在松江府有一个康员外最近在告状,这位康员外告的是一个淫僧,康员外年过四十无子,纳了一方小妾,生了个儿子,眉眼一点都不像。
这康员外察觉到了不对劲,他这小妾,天天到一个庙里去求子,生了孩子还去还愿,康员外便带着人去抓,抓到了这小妾和淫僧玩的正欢。
这小妾一供述,这康员外的原配,居然也是淫妬。
松江府的蒋通判,以严刑毙淫僧,报到了京师,大理寺卿核准,呈给陛下,陛下朱批淫僧死罪。
南衙缇骑查补三次,找到了不少的受害者。
「上海吏员康姓者,妻妾皆为淫妬。后事觉,蒋通判以严刑毙之。市曹时有“削发复犯纪,出家又带枷”之诮。」
这是贪色。
更有杭州府的嘉定县新行镇净相寺,刮地泥,掺和了一点香料,号称灵丹,可治万疾,雇了不少的托儿,假装聋喑跛躄,服药便好,数千人上当。
这是缇骑们在走访之中发现的,那还能饶得了他们?杨翰立刻就抄了这净相寺,居然在净相寺发现了不少畸零女户。
这一下子,又闹到了陛
这是欺诈敛财。
简单来说,在大明,佛门是个生意,不渡穷人,闹到被朱棣要杀无赦,就是其歪风邪气,已经不是清规戒律可以约束,只能上国法了。
李贤和徐承宗的这简短的对话之后,是大明礼乐崩坏的一个缩影,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但是我们要广开教化之门,若是肯回头是岸,也未尝不可接纳,只是得检查清楚,莫要混入害群之马便是。”李贤还是开了个口子。
畸零女户年龄都没有超过十五岁的,所以她们还没到接客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烈性花柳病,但是这些明妓暗娼那就说不准了。
这也算是收容先行探索一下,日后有了解决之法,再行解决。
徐承宗点头说道:“那是自然。”
李贤想了片刻说道:“最近京师来了个新科进士,二甲第七,四川镇雄府人士,名叫李燧,倒是正直之人,把这事交给他去做吧。”
“登闻鼓啊,他胆子是真的大,这都有五十多年没人敢去敲了吧。”
徐承宗叹了口气说道:“最后一次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了。”
“怀远县的一个老翁七十七岁,两个儿子都上了战场死在了塞外,家里只有一个孙子,只有八岁,有司追逮补伍,把这八岁小儿拉了壮丁。”
“高皇帝闻之哀怜,大怒追问群臣:军士追补之例,年幼者勿许,何有司违令如此耶?!”
洪武二十五年,距离大明军大破元廷的捕鱼儿海之战,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朝中马放南山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为了反对重文轻武,更是各种手段齐出,类似于这种一家皆亡,追补幼孙之事,此起彼伏。
就如同刘玉娘的父亲南下西洋出海,死在了海上,刘玉娘的母亲领不到抚恤就算了,生活也没有了任何的保障,不得不把刘玉娘卖给牙行,是一个道理。
刘玉娘现在成了李贤的继室,她那个母亲来认她,她死活不肯相认,刘玉娘的不孝,成了李贤身上的笑柄之一。
为了阻止朝廷振武备、阻止朝廷下西洋,有司什么干不出来呢?
徐承宗时常想不通他们兴文匽武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