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133章 特色制度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对于这个疑问非常不满,即使他知道最终是耶律德光继承大统,但也并不妨碍他对此生气不满:“已经立下了太子,当然是要太子继承皇位的!不是太子,还能是谁?”
皇子和大臣们一看,就知道这是皇帝因着耶律倍的事情联想到自身了,不然不能这么真情实感地愤怒和不满。
朱棣悄悄道:“要我说,这还是因为契丹本身的特殊条件,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什么特殊条件?当然是像神迹说的那样,刚刚从部落转到国家,各项制度都不稳当,人们的思想也都还没有切实的转变,那么自然不会像中原王朝那样,干脆、绝对只有太子能够继位,阻止的人都是乱臣贼子。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契丹特有的后族的力量了。述律平可不是什么花瓶,或者说,辽国的皇后、王妃、公主都不是花瓶,她们本身都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又有家族力量支撑,加上种种原因下辽国不排斥她们参与政事和战事,自然继承人的选定也会是她们参与的内容之一了。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回忆了一下:“等等,这个问题……虽然这辽太祖驾崩了,可这太子耶律倍可还好好的,没有被废呢吧?”
又不是太子被废了,也不是在皇帝还活着的时候二儿子就像李世民一样干出了大事——这样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继位人,居然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若说类似的著名事件,那也就是始皇帝的扶苏和胡亥,可扶苏到底没有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独孤伽罗觉得这其中必然不能只依靠耶律德光的势力:若说他随同征战、立下功劳,那是肯定的;但是一个刚刚从神迹口中的部落变成如中原一般的国家的地方,太子怎么可能不随同征战?若说有军中力量,大家应该都有。
最可能的是,耶律德光的功绩超过耶律倍,声望也超过了。
于是,她开口道:“我觉得,这个契丹内部的构成是最关键的。遥辇氏时有八部,那如今耶律氏有没有八部?八部分别在谁手中?还有皇后,她手中的力量有多少?以及,她本人的能力如何?”
杨坚点头,两人都没有提汉地,且不说日后汉地的重要性会是怎样,只说当下,能够左右皇位继承的必然还是契丹本族力量。
“游牧民族都是全民皆兵的……”杨坚缓缓道,他尝试推测这个契丹初建国时的调整情况,“所以,契丹虽然变成了国家,但理论上短时间内也不会改变这个传统。”特别是眼下还是开国时期,耶律阿保机还在到处作战,更是缺不了兵卒。
“确实,所以辽太宗想要继承皇位,肯定少不了部族、或者说军队的支持——那罗延,你的意思是,皇后手中握有不小的兵力?”独孤伽罗转念一想,觉得很有可能。皇后不仅不是摆设,还能实实在在调动一批人手,这才是真正能够左右朝政的根基。
【这里先说明一个情况,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并没有立刻继位,而是在一年后才登基为帝。】
宋朝,天宝年间。
赵匡胤叹气:“是啊,没错,就是一年后辽太宗才继位,中间这空档的一年,都是皇后总摄军国大事。”
这是辽国自己的风俗习惯,赵匡胤也没兴趣多管,反正应天太后做得相当完美,辽国也平平稳稳。
只是,他不由又想到了那个承天太后:“所以,赵光义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是被什么玩意儿糊了脑子了吗?辽国这么多先例在,他怎么就觉得太后摄政时期是个正好攻打的机会?!”
别的朝代可能对辽国都不算了解,但作为与辽国共存时期的大宋,即使是宋初,也在认真搜集辽国的各项情报资料,自然也对辽国那与中原各国并不相同的组织架构有所了解。
深刻的可能不行,但浅显的,如王族与后族、皇后掌握的军事力量等方面,还是知晓一二的。
【最终结果我们都已经知道,是二子耶律德光取代大哥、也是太子的耶律倍,登上了帝位。】
【那么,是什么让耶律德光能够成功上位呢?】
【首先,这和耶律德光本身的实力、人望密切相关。】
【虽然此时的契丹本质上还是带着游牧色彩,并不会让太子不上战场,相反,还会让太子通过战争来展示力量,耶律倍就“尝从征乌古、党项,为先锋都统,及经略燕地”,并且“从征渤海”。】
【但他的弟弟耶律德光更是战功赫赫、不容小觑,又有大元帅之名来统领兵马,“东西万里,所向皆有功”。】
【这样的耶律德光,既有大量的声望——在契丹这样如今并未脱离游牧的国家,军功就是最好的实力证明、也是最让人推崇的成绩;又拉起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马——还是那句话,在如今的契丹,并不像中原那般,看重太子,立了太子就必须是太子继位。】
【毕竟,就连世袭制都是确立不过十数年,之前都还套着世选制的制度呢。】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笑了:“所以,这个耶律倍,就又是一个功绩声望不及弟弟的太子了?”
也不知道耶律阿保机生前有没有发现他的儿子们之间的问题,有没有想过太子能否顺利即位的问题——或许有过,但是可能在他眼里这种问题并不算太严重,也可能是他觉得即使出了什么岔子,契丹也能够平稳度过。
而耶律德光本人的实力名望还是原因之一,那其他原因是什么?会不会就是耶律阿保机认为不需要过多担心、提早处理的原因所在?
“说到底,耶律阿保机和李渊还是不一样的。”他想了半天,最终却把话音落在了另一个方向。
大臣们一愣,又赶忙附和,确实如此云云。
确实不一样,所以这一场争位风波发生在阿保机死后,而不是在他生前爆发。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若说对这样的环境的了解,康熙绝对算其中一人。
虽然他所处的时期是大清,又没有经历过清初的政治局面,但且不说他作为幼主登基时面临的种种危机,就说清朝自己的史册,就对清初的情况记载的一清二楚。
世选制,这样的制度,再转变成皇位世袭,从根子上就存在着对皇权的威胁。
大清当年,和这世选制又有多大区别?太宗皇帝须得八王议政,几大贝勒各自拥兵,八旗简直就是各个旗主的私产,被各个旗主用来和中央对抗……
直到如今,虽然这宗室旗主已经被数次削弱,但康熙还在持续加强对八旗的掌控。
【另一个原因,就是地皇后述律平的支持。】
今天有猫了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