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429章行营调动
为了挡住这些反扑,同时将对方围死,楚军也派出了不少兵马拦截。
这一冲一拦之下,伤亡自然是少不到哪去的。
南阳郡的魏军,死了七八十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29章行营调动 (第3/3页)
楚军也丢下了五六十万条人命。
河南郡魏军的抵抗,虽然要轻一点,但在保家卫国的信念下,也没轻到哪去。
而且此郡魏军人数更多,背后还有赵国在支持,实力远比南阳郡的魏军要强。
为了打下此郡,楚军甚至还付出了更多的牺牲,死伤人数足有八九十万人。
所以,虽然最后成功逼降了两郡魏军残部,顺利拿下了河阳二郡。
但河阳行营付出的牺牲与伤亡,其实也不少,足足损失了差不多一半人。
剩下的行营兵马经过休整,只剩下一百六十万人了,其中战兵六十万,民夫一百万。
对于这些空出来的兵马,陆渊也没让他们一直歇着。
只是休整了一月,到了六月初,陆渊就从河阳行营调走了八十万人,派往关内战场,归入汉中行营麾下。
去年一年,由陆渊直接统帅,北伐梁国的西、中、东三路行营,在青州地区打的火热。
打出了北伐第一枪的汉中行营,在关内地区,与魏国的战争,声势也不小。
虽然楚军突然反目,确实打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
甚至就连帝都长安,都被楚军兵临城下,直接给围了起来。
可正如黄欣原先报告的,魏国民间风气尚武,对方拥有的战争潜力其实并不弱。
楚军出其不意,直接来了个飞龙骑脸,杀到了长安城下,确实让魏国一阵惶恐。
可惶恐过后,等反应过来,魏人做出的抵抗,也极其坚决。
在长安城内,虽然魏国君臣选择了暂时北狩,但他们还是给留守长安的皇子大臣,留下了十万人的精锐守军,以及六位先天。
再加上从长安城内原有的百姓中,又征集了二十万的民夫,所以长安城中,还是凑出了三十万大军的。
以长安城的坚固,再有这些守军,楚军远道而来,想要将其轻易拿下,可没有那么容易。
而魏国君臣撤离了长安后,在朔方郡稍稍站稳了脚跟,便立刻筹备起了抵抗反扑之事。
不仅先后向西都长安和东都河阴,派遣宗室大臣,令他们筹备河阳、关内防区。
同时在朔方郡,也进行征兵,准备聚集兵马,随时支援前线。
甚至魏国还派出了使者,凭借着他们在兖州残余的一些影响力,去往占据兖州的一些蛮夷部落中,招募雇佣军,用于增强己方兵力。
这种种举措下,不仅使得河阳方向的魏军,抵抗之心大增,与楚军进行了死磕。
就连关内这边,除了长安城的三十万魏军外,在京畿地方,魏人还筹集了五十万兵马,进行着各种抵抗。
而在朔方郡,经过魏国君臣的一番努力,也重新募集了六十万兵马,以及三十万用钱粮利益诱惑而来的蛮夷军。
如此多方努力,在关内朔方一线,魏人就聚集了一百七十万的兵马。
你别管这些兵马能不能战,数量上就颇为唬人了。
而且楚军汉中行营这边,其实也是楚国各个行营中,实力最弱的一个。
总兵力不过二百四十万,其中两百万人是民夫,真正的战兵才四十万人而已。
就这,还因为先前为了迷惑魏国,不得不先出兵河陇,与那些西域异族死磕一阵,本就损失了不少兵马。
等到打魏国时,兵力人数就更少了。
以这种实力,哪怕开始时,有突袭的优势,但想要击败魏国在关内郡的残余力量,拿下长安城,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去年一整年时间,黄欣率领的汉中行营,都是在和魏军拉锯中度过的。
两边围绕着长安城的归属,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大战,各自都死伤不少。
一直打到现在,也谁都奈何不了谁,战局陷入了僵持。
从这个态势来看,除非将魏国耗到粮尽崩溃,不然只凭汉中行营,肯定是夺不下长安了。
于是,鉴于此点,当河阳行营,在河阳战场取得了胜利后。
看着这个行营闲了下来,而同属魏国战场的汉中行营,又陷入了僵局,陆渊自然不能干看着。
于是便调了河阳行营剩下的一半兵马,送到了汉中行营去,打算为这场僵持的战争,注入新的动力。
给予魏国最后的致命一击,彻底终结这个帝国的命运。
“不过现在看来,需要支援的不仅是汉中行营,西路行营同样也要支援。”
陆渊揉了揉额角,最终给青云子发去了调令:“留下三十万人,驻守河阳二郡,而后抽出五十万人,调入西路行营麾下。”
在黄林这个分身的坚持要求下,他继续给出了第二波援助。
“先后调了一百万人,再算上原有的,西路行营就有三百万兵马了,赵军也才三百六十万人而已。
这要是还打不过,那这分身也就太废,直接回炉重造好了。”
陆渊低声自语,心力交瘁。
要协调数个行营,处理几百万人的事务,实在太累了。
累到哪怕是他,都有些难以坚持。
但如今,天下未平,大战未歇,便是想歇息,也学习不了。
“这九州,统一起来,比原本想的要难的多了。果然,想重现上古三帝伟业,不是那么轻松的……”
陆渊叹息一声,然后又重新低头伏案,处理公务。
喜欢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请大家收藏:()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泡书吧更新速度最快。
明月共举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