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66章 努尔哈赤之死
朝廷援军的到来,让几乎濒临崩溃的明军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顿时士气大涨。
刚刚还凶悍无比的女真人,此刻被打的节节后退,数百女真人不一会就被打死的不剩下几个了。
阿敏带着几个亲兵,被一步步的挤压到了边角处,没了落脚之地,后续的士兵也根本上不来。
阿敏还想再冲击一次,可任凭他手里的刀再快,也抵挡不住如飞蝗一般射来的弩箭。
没往前走几步,阿敏就被射成了刺猬,身上插满了箭,眼神里纵有万般不甘,还是直挺挺的倒下了。
接下来一鼓作气把女真人完全赶下了关城,狄明这时就发现了城下二三百步远的地方,有一个明黄色的伞盖,四周还有不少的士兵拱卫着。
狄明猜测那一定是女真的大人物,于是命令手下抬过来投弹机,朝着城下连着扔了几十颗炮弹。
把那明黄色伞盖下的人,炸死炸伤数十人,剩下的落荒而逃,狼狈不堪。
此时城上的人还不知道,就是刚刚这几炮,对努尔哈赤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末学后进天狼军指挥副使狄明,见过吴襄将军。狄明奉江宁首辅大人之命,特来增援山海关。这一路上是紧赶慢赶,总算没来晚。”
吴襄没想到来将居然如此年轻,不过狄明的态度放的很低,让吴襄还是很受用的。
“狄将军赶来的正是时候,吴襄感激不尽,也多谢首辅大人能派兵如此及时。”
江宁的首辅是自封的,京城几乎所有的官吏都不来衙门上班,江宁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勉力维持着大明朝廷的运转。
吴襄虽然嘴上说着感激的话,心里却并不是很认同江宁,但江宁毕竟关键时刻派来援军救了自己,所以嘴上才会这么客气。
两个人只寒暄了几句,吴襄就抓紧时间重新布置山海关的防御,修葺城墙,毕竟谁不知道女真人下一次进攻是什么时候。
不过让他们意外的是,直到天黑,女真人也没有再进攻。吴襄和狄明都有些疑惑,于是派出去侦骑探查。
很快,侦骑就回来报告,说女真人都撤走了,营寨都是空的。
女真人撤了!
山海关上顿时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六天来实在太过难熬了。如今危机解除,大家自然开心。
阿敏的头颅被割下来,用石灰腌制,快马加鞭送回北京城。
当晚,吴襄就大摆筵席,给狄明一行人接风洗尘。狄明认识了吴襄手下的张华、吴三省和吴三桂。
吴三省是吴襄的侄子,游击将军,态度比较傲慢,说话也不好听。
张华是副将,为人果敢,他是凭着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
不过,狄明比较欣赏年少的吴三桂,英气不凡,锐气十足,两个人年纪相仿,也十分谈得来。
努尔哈赤被一枚炸弹近距离爆炸崩伤了,近卫快速的把他抬了下去。
可已经五十八岁高龄的努尔哈赤,伤势严重,已经昏迷不醒了。
阿敏死了,努尔哈赤伤了,女真人已经没有了再继续战下去的锐气,匆忙撤走了。
阿敏的死让江宁有点意外,没想到狄明一到山海关,不仅解了山海关的危机,还顺手干掉了阿敏。
阿敏可是女真人的八大贝勒,女真八旗镶蓝旗的旗主,绝对算的上是女真金国的大人物!
这一仗打退了女真人的进攻,还斩杀了阿敏,这算是大胜了,嘉奖就不能少了。
斩杀阿敏的功劳应算是狄明的,不过江宁不打算把这嘉奖给狄明,而是给吴襄。
这也是为了让吴襄放下戒备心理,以便之后能把他调到京城来,这样狄明才能顺利的掌控山海关。
几天后,一份嘉奖吴襄及其手下的圣旨从北京发出,与此同时,一名暗卫正快马加鞭的秘密赶往山海关。
江宁是怕狄明想不通,再引起他的心里反感,以为师父是要打压他。江宁这才让暗卫秘密传去亲笔信,亲自开解他。
吴襄升了总兵,张华则做了副总兵,吴三省做了副将,吴三桂都被提拔为游击副将,其余军将都有升迁奖赏,吴襄手下是一片欢腾。
而反观狄明的军中,却是出奇的安静。没有人受封赏,却也没人大喊大叫说不公平,这都是狄明和手下将领提前开导过的。
这是吴襄率军坚持了整整六天应得的奖励,他们才刚来,不应该去分一杯羹。
吴襄的士兵再欢呼完之后,渐渐安静了下来,没人去取笑天狼军的人。他们也知道,要是没有天狼军及时赶到,他们此刻不是一具尸体就是逃兵。
别说今天受封领赏了,不被关进大牢,开刀问斩就算是烧高香了。
也因为这个缘由,两方的士兵变得出奇的融洽和睦。
时间又过去一个月,军情司派往关外的密探带来一个消息,辽阳城中素白一片,虏酋努尔哈赤死了!
对于这个消息,吴襄和狄明都是又惊又喜,为了确保消息的真实性,反复派人出关,确认消息的真伪。
努尔哈赤真的死了!
再把消息传回京城的同时,吴襄和狄明积极备战,打算趁敌酋新丧,打女真人一个措手不及。
江宁在得到消息之后,也很是高兴,这个努尔哈赤总算是死了!
这比后世史书上的记载已经晚了两年,现在是崇祯元年了。
努尔哈赤的死讯在北京城广为流传,也让老百姓们欢欣鼓舞。借着这股东风,民间也开始流行一种说法:江宁做首辅,是大明的福报。
而且这种说法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很多老百姓对此深信不疑,也让江宁的声望高了很多。
北京城虽然繁华,生活成本很高,想在北京城落下脚,不容易。
一些低级的官吏,他们收入本来就非常微薄,长时间出去衙门当值,没有了收入,很难在北京继续生活下去。
所以陆陆续续大多数五六品以下的官吏,都回到了衙门,不过这衙门却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