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167章 谭纶:抗倭名将的戎马生涯与戏曲风华
一、早期三战三捷
谭纶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踏上仕途,次年高中进士,初任南京礼部主事,但因母丧离职守孝。复出后,他被任命为兵部职方郎中,旋即转任台州知府,此时正值倭患猖獗之时。谭纶深知仅靠正规军难以迅速平定倭乱,便着手组建和训练地方乡兵,以应对紧急局势。他亲力亲为,制定严格的军纪,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精兵队伍。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前后,谭纶的军事才能在实战中得到验证。当倭寇进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新训练的乡兵迎头痛击,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辉煌战绩,极大鼓舞了士气。随后,倭寇转攻台州、仙居、临海等地,谭纶指挥若定,连连告捷,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谭纶升任浙江按察司海道副使,进一步扩大了抗倭力量的建设。他广泛招募浙东地区的青壮年,加以严格训练,并成功整合了戚继光麾下的精兵,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抗倭力量。次年,倭寇再次来袭,谭纶与戚继光并肩作战,在马岗、何家石览等地重创敌军,斩首七十七级,接着又在葛埠、南湾接连取胜,有效遏制了倭寇的嚣张气焰。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谭纶因战功显着,经直浙总督胡宗宪推荐,被加封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正当其仕途有望更进一步之际,却因父母相继去世需离职守丧,暂时告别了烽火连天的抗倭前线。
二、屡败倭寇
谭纶的军事生涯并未因其短暂的离职守丧而中断,反而在国家需要时再次被召回,展现了他的不可替代性。在兵部尚书杨博的极力举荐下,谭纶复出,这一次他肩负起更为复杂的任务,不仅要继续抗倭,还需平定内部的动乱。
当时,浙东地区虽然在谭纶等人的努力下,倭患有所减轻,但一股新的威胁悄然兴起。林朝曦,原为大盗张琏的余党,张琏虽已被平定,林朝曦却趁势据守旧巢,拒绝投降,并开始袭扰周边州县,其中程乡县首当其冲。面对这股新兴的叛乱力量,谭纶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副使,负责统领浙军进行征讨。谭纶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采取了分化瓦解与直接打击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他派遣知县徐甫宰严密布防,稳定局势;另一方面,巧妙运用心理战术,通过徐甫宰的主簿梁维栋深入敌营,劝说起义军解散,这一计策极大地削弱了林朝曦的内部凝聚力,导致其众叛亲离,最终谭纶与广东军队联手,成功擒获了林朝曦,彻底平定了这一叛乱。
紧接着,谭纶的军事行动转向福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六月,谭纶被调整职责,负责福建地区的粮草供应。此时,福建虽然相较于之前已相对平静,但谭纶深知和平的脆弱,故而以地方局势稍有安定为由,请求回家完成对父母的丧葬之礼,朝廷体恤其忠孝之心,批准了他的请求。同年十月,鉴于谭纶在平定张琏残部及江西流寇中的杰出表现,朝廷给予了丰厚的赏赐,这是对他卓越军功的肯定,也是对其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
三、辖治福建
正当谭纶在家丁忧期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仍在激烈进行。浙江倭患虽得缓解,福建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势力在福建迅速膨胀,连克数城,给当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危急时刻,朝廷意识到谭纶的军事才能对于平定倭乱至关重要,于是决定再次启用他,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月任命其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赋予其领导协调各方军事力量的重任。
谭纶一到任,即面临严峻挑战。倭寇占据崎头城,福建多地沦陷,形势岌岌可危。面对此情此景,谭纶迅速与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名将共商对策,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们首先在海道上设置栅栏,切断倭寇的海上退路,然后以戚家军为主力中军,俞大猷、刘显的部队分列左右两翼,形成合围之势。四月,决战在即,谭纶指挥有方,各部配合默契,最终在平海卫一役大获全胜,斩敌数千,解救民众数千人,重挫倭寇锐气,光复失地。这场胜利极大振奋了民心士气,为后续的抗倭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谭纶不仅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战后亦不忘民生与重建。他鉴于福建部分地区因战乱而残破,奏请朝廷减免赋税,给予民众休养生息的机会,并沿用旧制,设立水寨,加强海防,同时推荐戚继光为总兵官,巩固战果。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谭纶在军事之外的治理才能,为福建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和平并未长久。同年十一月,倭寇再度围攻仙游,谭纶再次调度有方,命令戚继光领兵救援,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彻底消灭了倭寇。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谭纶的统筹下,戚继光等继续取得王仓坪、蔡丕岭之战的胜利,倭寇势力在福建乃至广东被基本肃清。
随着倭患的平定,谭纶终于得以向朝廷申请归家完成丧期,朝廷感念其功勋,批准了他的请求。谭纶的二次出山,不仅成功扭转了福建的抗倭局势,更以其卓越的军事领导力和深邃的治理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历抚三地
谭纶的军事与政治才能不仅仅局限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他的足迹与功绩遍布了大明帝国的多个角落。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成功平息福建倭患之后,谭纶被任命为陕西巡抚,准备前往西北边陲,继续施展其治国理政的才能。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考验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四川大足县突发民变,起义军攻占了七座城镇,局势危急。为此,朝廷临时调整,改授谭纶为四川巡抚,意在凭借其丰富的平乱经验迅速稳定四川局势。幸运的是,起义在谭纶尚未赴任前就被地方力量扑灭,但他并未因此闲下来,而是立即投入到解决云南边境问题中,成功平定了叛乱首领凤继祖,显示了其在处理边疆事务上的高效与果断。
次年,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谭纶的才能再次受到朝廷的重视,被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同时被赋予总督两广军务的重任,并兼任广西巡抚。在两广地区,谭纶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政治与军事环境,既有土司势力的割据,又有频繁的民族冲突和海盗侵扰。谭纶一到任,便迅速展开行动,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成功招抚了岑岗“贼”江月照等势力,有力地维护了两广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进一步彰显了其作为军事将领和政治家的高超手腕。
谭纶的仕途经历,是一段跨越地域、不断应对新挑战的历程。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疆,再到西南边陲,他始终是朝廷倚重的栋梁之才。尽管谭纶任职时间往往不满一年便因国家需要而频繁调动,但无论是在平定倭寇,还是在镇压叛乱,乃至处理边疆事务上,他都能迅速适应,有效解决问题,展现了极高的适应性和执行力。尤其是在东南沿海抗倭告一段落后,北方边关的防御问题又日益凸显,谭纶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经验,无疑成为了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预示着他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继续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督蓟辽
隆庆元年(1567年),谭纶面对国家北部边疆的安全挑战,再次被委以重任。尽管他曾上疏请求辞职,但明穆宗深知其才,不予批准。同年八月,朝廷内部鉴于谭纶、俞大猷与戚继光在平倭中的卓越表现,提议召回他们训练京师兵马,最终穆宗决定调谭纶回兵部,负责军事要务。
次年三月,谭纶被晋升为兵部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并管理粮饷。面对边防兵力不足、装备老化、士气低落等问题,谭纶提出了四大难题:一是缺乏足够且持续训练的车战部队;二是燕、赵士兵战斗力下滑,需引入吴、越士兵混合训练;三是军纪松弛,且地处京城附近,改革易遭非议;四是缺乏实战锻炼,难以彻底震慑敌人。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套详尽的改革方案,包括建立三营制,分别由总兵、参将、游击统帅,并由戚继光总领练兵;春季与秋季,三营兵马轮换至边关,既可御敌于关外,又能确保一旦敌人入侵,能迅速组织有效抵抗。
谭纶的方案获得了穆宗的支持,同时也授权他与戚继光具体实施。谭纶借机强调了练兵必须专一,避免过多干预,以保证训练效果。尽管遭到了一些官员的反对和弹劾,但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穆宗坚定地将练兵权交给了谭纶,并警告其他官员不得干扰。
谭纶根据边关地理特点,将蓟镇分为十二防区,每区设小将管理,全军分为三营,分别驻守关键地带。他与戚继光密切合作,不仅强化了日常训练,还构建了屯兵御敌台体系,共计三千余座,从居庸关延伸至山海关,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同时,谭纶还招募了大量浙江兵驻守,使得边防力量大大增强。
谭纶的这些措施迅速见效,当年秋季,蓟镇、昌平地区未出现任何警讯,过往需从外地调兵防卫的做法也被取消。他在巡视边塞时,深刻总结了南北作战的不同策略,明确了北方边防的“坚壁清野,钳制侵略”的战略方针。经过这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建设,不仅边防力量得到根本性提升,也有效震慑了蒙古势力,使之不敢轻易进犯
六、主掌兵部
隆庆四年(1570年)是谭纶军事与政治生涯中的又一重要转折点。在成功整顿蓟辽边防后,他的才能与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进一步认可,被提拔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同时还肩负起了协理京营戎政的重任。这意味着谭纶不仅要在边疆防御上发挥关键作用,还要参与首都及其周边军事防御的决策与管理,责任之重大可见一斑。
次年,即隆庆五年(1571年),谭纶因在边境修建敌台的显着成效,再次获得晋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继续协理戎政。敌台的修建,不仅加强了边防的稳固,更显示了谭纶在军事工程和防御策略上的远见卓识。然而,长期的军务劳累使谭纶身体状况欠佳,同年十月,穆宗皇帝特许他告假回乡 修 养 ,体现了朝廷对这位功臣的关怀与体恤。
到了隆庆六年(1572年),随着明穆宗驾崩,年幼的明神宗朱翊钧即位,谭纶再次被委以重任,被重新启用为兵部尚书,显示出新皇对谭纶能力的高度信任与依赖。然而,职位越高,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就越大。次年(1573年)正月,给事中雒遵上书弹劾谭纶,指责其不称职,这可能是对谭纶改革措施的反弹或是朝中不同政治势力的博弈体现。面对指责,谭纶本人也多次请求辞去职务,显示出其不恋权位、以国事为重的高洁品质。明神宗并未接受谭纶的辞呈,而是下达了优诏,恳切地挽留谭纶,表达了对这位资深军事领导者的高度依赖和期望。同时,为了表彰谭纶的贡献,他还被加封为太子少保,这是对谭纶在军事与政务上卓越贡献的又一次官方肯定。
七、卒于任上
万历五年(1577年),对于大明帝国而言,是一个悲伤的年份,因为一代名将谭纶在其位于京师的府邸中,因长期的痰疾发作,不幸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谭纶的一生,是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一生,从抗倭名将到总督蓟辽,再到主持兵部,他的每一次转身都深深烙印在国家的记忆里。他的离世,不仅是谭氏家族的巨大损失,也是整个国家的痛惜。
明神宗朱翊钧对于谭纶的逝世深感哀痛,不仅下诏“从厚治葬有仪”,以国家的最高规格来表达对这位功臣的敬意与悼念,还赐予了隆重的祭葬,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赐谥号“襄敏”,以此表彰他一生的卓越功勋和敏捷的军事才能。这一系列的荣誉,体现了朝廷对谭纶生前贡献的极高评价,也是对这位国家栋梁之才的最后致敬。
谭纶的身后事安排同样体现了皇家的重视与厚爱。为了让谭纶的英灵得以安息,神宗特命其长子谭河图世袭锦衣卫指挥,次子谭洛书世袭国子监监正,这样的安排既是对谭纶功绩的认可,也是对谭氏家族未来的保障。同年九月,神宗更是亲派中书官负责谭纶的葬礼事宜,兵部主事则护送谭纶的灵柩返回故乡,这一路上,谭纶的弟弟谭陪伴在侧,共同护送这位国家英雄走完最后一程。
两年后的万历七年(1579年),谭纶的灵柩被安葬于他的出生地——江西宜黄县待贤乡麓塘村玉泉山麓的庞家畲。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仿佛是天地间特意为这位英雄挑选的归宿。葬礼仪式庄重而盛大,不仅有南京兵部尚书凌云翼亲自撰写的神道碑,还有兵部侍郎曾省吾撰写的墓志铭,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谭纶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成为了后世了解和缅怀这位民族英雄的重要文献。
结语
万历五年(1577年),谭纶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赐予“襄敏”谥号,以表彰他一生的卓越贡献。谭纶的一生,是英勇抗敌、保卫国家的壮丽史诗,也是推动文化艺术发展、促进民族精神交流的生动篇章。他不仅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光彩夺目的文化英雄,其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前行。
枫之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