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前言
各位侠客朋友,我们都是一样爱好武侠题材作品,可谓志同道合。“武侠”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武侠的爱好者。我现在还在看央视版本的《笑傲江湖》,想到武侠未尝不是像中国象棋、围棋、茶道、中餐那样牵动海内外华人的情怀。
中国武侠界六七十年代,可谓是黄金时代。出现了像金庸、古龙、梁羽生那样的大师,三位前辈代表了新派武侠的三座高峰,并称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金庸武侠小说取材于历史野史,集佛学哲理、道家哲理、诸子百家文化、成语俗语、传说典故、诗词书画、武术流派、奇经八脉、地理名胜之长,熔于一炉之中,境界高深莫测。至今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射雕英雄传》,街头巷尾流传过这样的歌谣:“东邪西毒欧阳锋,南帝北丐洪七公。傻郭靖,娶黄蓉,美丽的公主是华筝。”可见他的小说流传之广,上至学者教授,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为之倾倒,至今还被反复翻拍成各种影视作品,造就了无数金庸迷;真正将台湾武侠推向世界华人圈的则是古龙,古龙武侠小说引进戏剧、推理、诗歌的成分,潇洒自如。如同福尔摩斯探案那样,只不过那些主人公不仅头脑聪明,而且亦侠亦盗,身怀绝技,在我看来,这要比福尔摩斯探案精彩多了。古龙一生著叙颇丰,他笔下的人物风度翩翩,令无数读者心向往之,譬如小李飞刀李寻欢、《大旗英雄传》铁中棠、侠盗楚留香、陆小凤等等。当年《楚留香传奇》在台湾播出的时候,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盛况;梁羽生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从他写《龙虎斗京华》开始,中国新派武侠小说就诞生了,代表作是《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录》等。我看电视剧《七剑下天山》的时候,非常着迷,看完影视又找了原著来读,各位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一下,相信你也会被它吸引的。当然,既然是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武侠名家自然就不止这些了,譬如台湾武侠四大天王诸葛青云、程青云等,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一样唯美,但远比言情小说精彩,因为除了言情部分以外,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激烈,因此我更喜欢武侠小说。我看言情小说时经常犯困,一部《红楼梦》我断断续续半年还没看完,一部《水浒传》我一月不到就看完了,那时我在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以及节假日就翻开看,没看完总感觉不舒服,在脑海中幻想着后面的情节。到现在我都有这个毛病,看一部书或者一部电视剧没看完心里很不舒服,总想一口气将它读完看完,为此还耽误过不少正事,这些都是后话了。
很多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都曾幻想自己是一个行侠仗义、
(本章未完,请翻页)
锄强扶弱的侠客,幻想自己像郭靖那样,有黄蓉那么聪明活泼又漂亮的女孩子陪伴;幻想有洪七公的打狗棒,甚至偷偷练过“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其实我也一样,我小时候就对乔峰、郭靖、杨过、令狐冲、天山七剑客、金世遗、于承珠、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这些人物痴迷不已。
武侠影响了当代不少人,而且不止我们这一代。一九八五年,大陆开始播放《射雕英雄传》,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农村只有少数人家买了黑白电视机,辛苦劳作一天之余,晚饭后把电视机放在门口的一张大桌上,下面挤满了人,或坐或站都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这种情况到现在还偶尔有人提起。我父亲那时候还小,直到现在他映像最深的、最喜爱的电视剧还是那部八三版的《射雕英雄传》。他自己也很爱好武侠,看过不少武侠原著,我看过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散花女侠》,就是我父亲小时候留下来的,现在我还收藏着他看过的《鹿鼎记》和《飞狐外传》。实际上,现在的武侠读者除了大部分青少年外,仍有不少中老年人。而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阅读武侠提供了便利,我们不仅可以买到武侠原著,还可以在网上阅读、在手机上阅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观看武侠题材的影视作品。
唯一令人感到不快的是,现在的武侠有些变了质,不是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差。现在的武侠作品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作品相比,相去甚远,这不得不令人失望。现在武侠由“金古梁时期”的新派武侠风格转向言情、玄幻、穿越、仙侠、修真风格,此后再也见不到多少经典作品了。当然,我是从整体上来说,现在的武侠小说不如以往的武侠小说,现在的武侠影视不如以往的武侠影视。但是,现在的武侠小说中仍然是有大师和经典作品的,像步非烟、沧月这些作家的小说,文字写得非常美,其中还是有很多可借鉴之处的;像《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神话》这些作品亦不失为经典之作。同样,武侠影视经典作品也日渐减少,现在翻拍的很多武侠作品都将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减去了武侠的戏份,增加了很多无聊的言情,剧情拖沓。至于武打场面,更是天马行空,一飞飞到月亮之上,真正做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种太过浮夸的特效,实在不敢恭维。这种情况,对比八九十年代与一零年以后的武侠影视作品就知道了。
我是一个
纯粹的武侠迷,武侠看得多了,自然而然有些手痒。于是想练练笔,自己尝试写点东西,也算满足一下自己小孩时的武侠梦。《烽火女儿行》我费劲构思了许久,我写字比较慢,因此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一想到在武侠世界里,有我崇拜的那些英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物形象,在现实世界里,又有许多与我志同道合的“侠友”,我就十分高兴。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我姑妄言之,各位读者朋友姑妄听之。
正如前面讲过“武侠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武侠源远流长,其源头就是原始时期,人们狩猎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格斗技术,才能更好地避免自身受到伤害,也就是说,“武术”的诞生就是“武侠”的源头。中国古代对于武侠的理解还真不少,其中有名的是韩非子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从某种层面上看,中国四大传统文化可归为“武”、“侠”、“儒”、“道”。“武侠小说”是一种文学题材,里面包罗万象,既有诸子百家文化,又有古人的社会生活画面、政治体制,更反映了古人的思想观念。现在的武侠小说完全脱离时代和社会背景,内容和形式不统一,将现代人的观念嫁接在古人心中,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批评现在的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写作者缺少生活体验,编剧缺少文化常识。不止武侠影视,很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一样,比如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初衷是为方便自己下江南游玩,当时的人埋怨劳民伤财,昏君无道,怎么会知道“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更不会喊出这样的话;还有西汉时期有包子吃,宋朝出现一大片玉米地,这样的明显错误是不应该有的。
关于“武侠”最早的记载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里面写的那些刺客,就是最早的武侠故事。比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刺杀吴王僚的专诸;“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这些人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此后历朝历代,“武侠小说”都以其独有的形式发展,例如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等等。真正对现代武侠小说有大贡献的是两部书,一是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二是清朝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民国时期亦有不少武侠大家。现代武侠小说自从梁羽生先生的《龙虎斗京华》之后,便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丰富了武侠的内涵,“侠”不再是统治阶级的鹰犬,不再是个人的快意恩仇行为,而是一种正义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大到保家卫国,小到锄强扶弱。
《烽火女儿行》是我的一次尝试,我将会不停地耕耘下去,虽然有时比较忙,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会继续写一点。我写字比较慢,而且词句会反复推敲,有时一天只能写一千字,这过程会比较漫长,写完不知何年何月,我希望各位知心读者朋友能够持续关注我,给我一些鼓励,你们的支持将使我继续走下去。小说中难免有不少失误败笔之处,望各位慧眼读者批评指正!朋友们的意见永远是受欢迎的。
(本章完)
周泽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