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妃灵凰

第六章 青榖(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六章 青榖

“榖树?”

“嗯嗯,就是榖树。”

“谷里从未有过榖树,只是书上有过介绍,说这种树会迷人心智,你怎么会跟他交朋友呢?”九鸾想到榖树成精天生会拥有的能力,有点担心凰羽昨夜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幻象。

“他从有心智到现在也就两百年的时间,顶多只能看清每个人的本体,至于迷惑人心这一方面,估计他还没有悟出来。”凰羽既然认出来他是榖树,当然知道他有什么功能,凤凰一族天生免疫各种迷惑术法,他有没有迷惑人心还是能辨别出来的。

“还这么小确实有可能从未用过,既然和你交了朋友,那希望他以后把这能力用在正途上,不要用它行损人利己之事。就叫明榖可行?”

“明榖?什么意思?算了算了,还是叫青榖吧,跟青玉同用一个字,嘿嘿~~以后欺负他就跟欺负青玉一样。”凰羽有点嫌弃九鸾给的名字,虽然有明月照清心的意思,但还是觉得有点难听,还不如叫青榖。

“什么叫欺负他就像欺负我一样,我又没有得罪你,你为什么要欺负我?”青玉一听急了,同一个字就同一个字干嘛还要挤兑她一下。

“哪有哪有,我是觉得你名字好听,借用一下咯~不要生气嘛,青玉姐姐,待会你还要带我去逛街呢,呜呜~”想到还有求与青玉的凰羽立马服软,“以后我再遇到要我起名字的朋友,我就全部用青字开头,让他们知道他们还有一个朋友名叫青玉,是只不可多见的美鹦鹉!”

“那你可得记住了,以后没有名字的朋友都用青字,也好让我这第一个青字当一回老大!”

“怎么突然扯到老大了,我的朋友怎么能让你当老大?”凰羽直接就把心中所想说了出口。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啊,没有没有,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凰羽认怂,“哎对了,我们昨天来的时候茶楼也没这么多人啊,为什么今天人这么多,都是来喝茶的吗?”

“当然不只是喝茶,不过你来的时间有点不巧,不知道今日还没有机会见到呢?”青玉想也只能用这些世间趣事骗一骗凰羽了。

“不是喝茶,那来茶楼除了喝茶还能干嘛?难道是有什么新茶到了吗?或者有来自澧泉的水?”凰羽想不通茶楼除了茶水之外还能有什么。

“澧泉水不会有,不认路没常识的小鸟倒是有一只。”

“还有这样的鸟,那她长的好看吗?”

九鸾看着满脸傻气的妹妹,再看看绷不住笑的前仰后翻的青玉,实在不知道怎么接下这句话。“还是让青玉带你去逛逛街市,了解一下城里的基本情况,这茶楼的事明日你早一些自己来看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吧。”说完这话九鸾便起身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榖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让你当阔太,你却把军阀大佬给办了
让你当阔太,你却把军阀大佬给办了
三年前老公的爷爷病重,逼迫老公娶了我。 可他从来不碰我,为他的白月光守身如玉, 在领结婚证当天就逼我签下离婚协议和一份表面婚姻协议, 要求我在爷爷去世之前和他扮演恩爱夫妻,爷爷去世后就搬走。 就在刚刚他发信息给我: 【爷爷想在临死之前看到我们有个孩子,你准备一下,我半个小时后回去。】 这真的很好笑,我真的是个牛马吗,想要孩子就必须听他的,立刻就会有? 还找了个陌生男人回来让我跟他睡, 原来让我怀
佚名
青锋传
青锋传
天下扰攘,朝与野对立,官与民离心。江湖纷争,恩与怨共济,情与仇同行。人云:世清则侠隐,世浊而侠行!她,惊才艳艳,踏遍江湖,只为追寻故人。他,幼年罹难,为人所救,后入江湖,寻师亦寻仇。纷争大世再起,江湖新的传说,会由谁续写?
刀锋冷
末世:我能看见血条,杀怪掉宝
末世:我能看见血条,杀怪掉宝
4月4日。末世降临,山河崩碎,人间化为炼狱。4月5日。 “小王兄弟,临死前我求你件事,替我照顾一下你嫂子……”4月7日。 王涛意外发现,他不但能看见生物的血条,被他杀死的生物还会掉宝! “大哥安心去吧,我一定会照顾好嫂子的!”
山鬼执笔
签到系统:开局就送我逆天八字
签到系统:开局就送我逆天八字
他意外穿越到大乾王朝,本是皇长子,理应为皇位继承人。奈何生辰八字不好,从而被父母嫌弃,无人疼爱。 七岁那年就被遣送至敌国充当质子,这一待便是漫长的十年。两国交战时,身为质子的他随时有被拉去祭旗的危险。 好在关键时刻,签到系统降临。经过十年的蛰伏,他一朝展露出惊人的锋芒,已然站在人间巅峰,势力广泛分布于天下。 这让世人震惊不已,而他的父母此时悔恨交加,哭着求他继承皇位,可惜为时已晚!
佚名
我一个金牌律师,被客户送进监狱了
我一个金牌律师,被客户送进监狱了
低价接下拆迁户的单后,他反被污蔑成拿人救命钱的黑心律师! 他费尽心力地帮这些人打赢官司,现在他们竟然把去举报自己没有律师证? 他气的差点晕了过去,为自己的好心感到不值得。 后来,拆迁户们没了他,输了官司。 拆迁户来到监狱面前,求他出来为他们打官司。 他摆了摆手:“不了,我没有律师证。”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