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第170章 大观园抄检何以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170章 大观园抄检何以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

因\"绣春囊事件\",愚蠢的邢夫人借机向王夫人发难,以为可以出口恶气。盛怒的王夫人也罕见配合,欣然同意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提出趁夜\"抄检大观园\"的突袭建议。

这其实是王夫人顺水推舟反制邢夫人,拿她当挡箭牌,意在整顿\"花红柳绿\"的怡红院,撵走晴雯芳官等\"轻狂\"丫鬟,让林黛玉难堪,从而全盘否定贾母支持认可的\"木石前盟\"。

于是,这次杀气腾腾的大观园抄检,便在管家王熙凤带队、王善保家的督导下,颇有玄机的启动拉开。贾迎春的紫菱洲、贾探春的秋爽斋、贾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林黛玉的潇湘馆,以及贾宝玉的怡红院,都一一被翻箱倒柜,查了个遍。

可奇怪的是,薛宝钗的蘅芜苑却不在抄检之列。

这是何故?

抄检组给出的解释是:薛宝钗属客居贾府的亲戚,抄不得。

按王熙凤的原话,\"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

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没意见,\"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

由此,薛宝钗的蘅芜苑用不着抄检,自然一夜风平浪静,没被打扰。

但贾府的闲言碎语却不径而走,有认为这是王夫人的意思,要保护她的外甥女,不愿惹麻烦的王熙凤只得遵照执行;也有认为这是王熙凤的心机,她不想给薛宝钗自证清白的机会,有意逼她离开大观园。

后来薛宝钗见自己的蘅芜苑没有被查抄,第二天就以薛姨妈病了需要照顾为由,匆匆搬走了,就是明证。

这样看来,带队抄检大观园的王熙凤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看似讨好王夫人,假装维护薛宝钗,实则坚定地站队贾母,将林黛玉视为贾家人,让她得证清白,可以不被嫌疑理直气壮地客居贾府。

果真是这样的吗?

毕竟王熙凤以亲戚为由,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从公平的角度而言,是站不住脚的。因林黛玉也是亲戚呀,虽说她以孤儿的身份寄居在贾府,与贾宝玉有\"木石前盟\"的姻缘,也只是贾母支持下的默许状态,远没有达成定局,林黛玉并非事实上的贾家人。

但林黛玉的潇湘馆却在必查之列。因王夫人早就对林黛玉与贾宝玉亲密的往来十分反感,根本不认可什么\"木石前盟\"这样的天作之合,她内心当然是倾向于与自己妹妹薛姨妈的宝贝女儿薛宝钗联姻的:二宝的\"金玉良缘\"才符合她们的家族所需。

明白王夫人意图的王熙凤,本身就受\"绣春囊事件\"的影响,也就不敢多言,只得遵照王夫人的指令行事,否则交不了差,王夫人对她更会不满。

但如此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抄检大观园\",王熙凤本身是不情愿的,并非她不敢,实则那时的贾府暗潮涌动已显败落迹象,内部不宜内耗不止再起矛盾纷争。这样下去,贾府的彻底没落必然是板上钉钉。

探春姑娘就公开说出有名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论断,\"家里先自杀自灭起来\",岂不迅速\"一败涂地。\"

深晓这一道理的王熙凤哪能不明白当下的贾府更需要和衷共济,更应注重精诚团结,她原本希望邢王二夫人暗暗压下\"绣春囊事件\",先维持大观园的安宁,待悄悄查出绣春囊的罪魁祸首后,再低调严惩。

这样,\"绣春囊事件\"造成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毕竟贵族之家百年望族贾府丫鬟婆子那么多人,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牵扯,是不宜将绣春囊这类不雅之物公之于众,哂给所有人看的。

更何况红楼群芳冰清玉洁,更不宜被\"绣春囊事件\"裹挟有毁声誉。多事之秋的贾府,低调谨慎处理\"绣春囊事件\"才是理性之举。

只可惜邢王二夫人头脑简单,只盘算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如何保住,哪管偌大的贾府整体利益受损不受损?被邢夫人激将的王夫人,根本想不到维护贾府的百年声誉,反在王善保家的挑唆下,利令智昏,同意发动一场损人不利己的\"抄检大观园\"行动。

在王夫人看来,这次将错就错的抄检,自己管理的大观园既不能让邢夫人看笑话,反过来可以将\"勾引\"宝贝儿子贾宝玉的晴雯芳官等一众丫鬟清理干净,借机向林黛玉施压,让贾母放弃支持\"木石前盟\"的念头。如此,就是最大的胜利。

在邢夫人看来,大观园出现了淫秽物绣春囊,显然就是王夫人治家不严,说明荣国府的作风建设很成问题。这样的丑事发生,王夫人难辞其咎,必须得有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如此,刑夫人也就出了口没能当家的恶气。

这就是邢王二夫人联合发起\"抄检大观园\"的内因,也称得上各有\"小九九\"的不谋而合。

很显然,邢王二夫人公然背着贾母发起的\"抄检大观园\",并不高明,还凸显了她们的短视、自私与愚蠢。事实上,\"抄检大观园\"带来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她们的想象,红楼群芳就此消散凋零,赫赫贾府也彻底走向没落,\"抄检大观园\"成了徒让人感伤的分水岭。

可以说,邢王二夫人直接指挥的\"抄检大观园\",完全是蠢笨的互怼行为。说穿了,邢王二夫人还是缺乏长远眼光,谈不上有什么境界或者多大格局,可能就是针眼小的风都容不下的所谓得封诰命的贵族夫人。

夹在中间的代理管家王熙凤无可奈何,只得心不在焉的奉令行动,既要自保做做样子,又要有过得去的交待,还得给自己真正的主子贾母一个默契的表现。

王熙凤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在是否查抄薛宝钗的蘅芜苑上,聪明的王熙凤颇费了一番心思。几度考量之下,王熙凤便以薛宝钗是亲戚为由,直接敲定了用不着查抄蘅芜苑的意见。

这样,明面上既顺着王夫人的心思,又让邢夫人得了个顺手人情。邢夫人原本对薛宝钗没有针对之意,也就无碍。

如此,王熙凤断定,以邢王二夫人的蠢笨与短视,肯定赞成这样的抄检,王夫人可能还会心生感激:

王熙凤到底是娘家人,还是懂得照顾自家亲戚,说不查抄薛宝钗的蘅芜苑就不查抄,不错,靠谱!

殊不知,王熙凤的智商岂是邢王二夫人看得出来的。她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却不一视同仁偏要查抄林黛玉的潇湘馆,就是云里雾里的放烟雾弹。

因为林黛玉的潇湘馆必须查抄,这既是做给邢王二夫人看,给她们一个交待:你们要我查抄潇湘馆,我是认真照办的哟。

同时,也向贾母传达一个默契的信号:老封君放心,不抄检薛宝钗的蘅芜苑反抄检林黛玉的潇湘馆,这是一件好事,您的外孙女林黛玉可以得证清白消除嫌疑。

毕竟林黛玉行得正走得端,本身又是大家闺秀有良好的家风熏陶,就是身边的丫鬟都不会有绣春囊之类的低俗之物。她与贾宝玉的往来,也正大光明,根本不怕抄检。更何况贾母、王夫人都对贾宝玉溺爱有加,王熙凤自然不会让幺蛾子在贾宝玉那里出现。

情商智商都在线的贾母,对此当然心领神会,也就更加欣赏王熙凤这般果断杀伐的高明手段了。

综上而言,王熙凤奉令\"抄检大观园\",有意不查亲戚薛宝钗的蘅芜苑,不仅是巧妙的自保,也是相机行事,既迎合邢王二夫人,又力挺林黛玉维护了贾母的心愿。

当然,也有特别针对薛宝钗的意思。薛宝钗尴尬之下,必然会选择离开大观园,也就化去了王熙凤潜在的威胁。

不得不说王熙凤的确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她在极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执行的情况下,带队夜袭大观园,还能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得到邢王二夫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大局观,尽量消除\"绣春囊事件\"带来的危害,让\"木石前盟\"不受影响得到力所能及的保护。

这样,邢王二夫人挑不出刺,睿智的贾母又能懂她的良苦用心。如此实现多赢,也就够了。

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鉴宝神眼
鉴宝神眼
父亲得了重病,巨额医药费让古玩店学徒杨波压力巨大,因为善心偶得琉璃石,让他拥有一双鉴宝金瞳,且看他如何鉴宝捡漏,颠覆命运……
七宝琉璃
夫君洞房花烛夜,她在乱葬岗被活埋
夫君洞房花烛夜,她在乱葬岗被活埋
又名《被我始乱终弃的小和尚成了当朝第一奸臣》前世,魏无双赔光嫁妆,帮丈夫官场得意,平步青云,最后落得个破席卷尸,乱葬岗活埋的下场。再活一世,她只想让渣男前夫认清,没有她和她的娘家,他狗屁都不是!然后就是孝敬弥补爹爹,做一切爹爹喜欢的事情,包括嫁给爹爹最欣赏的人那个被她始乱终弃的残废小和尚秦煜。只不过,小和尚摇身一变,怎么成了一手遮天的辅政大臣?还有,大家都说他命途多舛且不能生育,却为何府里娃娃一
清热颗粒
陆少久治不愈,您未婚妻是医学天才!
陆少久治不愈,您未婚妻是医学天才!
在所有人眼里,顾清是乡下来的小诊所医生,殊不知,她是国外闻名的鬼手神医,最具权威的外科医生。三年前,天之骄子陆景炎心里注入一道光,从此沦陷,为追求顾清苦守寒夜,三年后,一场车祸让陆景炎沦为残废。为救陆景炎,顾清与之联姻,却发现那场车祸不仅夺走了他的健康,还夺走了他的记忆。他跟她说,我不会喜欢你。她微笑着告诉他,没关系,我还没答应你。因为双腿残疾,他自卑黯然,从不敢奢望她指缝里流出的光,她却步步紧
雪青柠
玄幻:重生配系统,我无敌很合理吧
玄幻:重生配系统,我无敌很合理吧
【重生+脑洞+无敌+腹黑+多女主(三个)+杀伐果断+奸诈】季无常重生了,回到了与萧凡比武前!并觉醒了签到复制系统!系统只有两个功能,一为签到,二就是复制!每日签到均有奖励!复制就是复制对手的东西,包含功法、战技、秘技、寿元、根骨、丹药、领悟力等等!上一世的悲惨皆因萧凡而起。这一世就从打败萧凡开始,开启新的篇章!无常索命,谁敢留人!一遇无常万事空!众天骄哭诉:既生无常,何生吾!
风九元
退婚是你家提的,现在后悔什么?
退婚是你家提的,现在后悔什么?
三年前,他威震北疆,燃烧魂魄,屠戮敌国十大神境强者,受帝国全民敬仰,却也因为身负重伤成为了一名“傻子”。三年后,一场针对灭门秦家的惊天阴谋展开,兄长接连阵亡,家族危在旦夕,未婚妻当众退婚,六位倾城准嫂子,当即跪求改嫁将门孤子。纵算成了傻子,秦烈依旧没能逃过为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直到那天,魂魄齐聚,帝国天骄,强势归来!秦烈:嫂子,这样不太好……
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