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2章 南山经(南次二经)
南次二经是《山海经》南部山系的第二部分,记载了从柜山到漆吴山的一系列山脉及其周边的地理特征、神话传说和奇异生物。
南次二经的首山,被称作柜山。柜山,其山脉走势独特,宛如一道巨大的柜子,横亘在此。从柜山向西临近“流黄”。流黄在历史上可能指一个地方的名称或者城池名。如果是指地名,在古代的地图上,很多地方都是以颜色来命名,这可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土壤颜色或者文化传统有关。
从柜山向北方望去,可以看到名为“诸毗”的山峰。诸毗山脉连绵,如同一条巨龙,盘旋在柜山的北侧。而柜山,如同龙首,引领着诸毗山脉,向远方延伸。
从柜山望向东方,就能看到名为“长右”的山。长右山脉在柜山东侧,如同一条巨蟒,蟒头高昂,傲视大界,蜿蜒如虹的气势,显得相当庄重而威严。
柜山山脉中,有一条河流,名字叫“英水”,它沿着柜山山脉,向西南方向流淌,汇入赤水。
这条河流富含白玉和丹粟,白玉是一种珍贵的白色矿石,而丹粟是指一种含有丹砂的矿石,它们都是古代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
柜山山脉中,有一种动物,被称作“狸力”。它的形状如豚,却长着像鸡一样的距,发出的声音像狗的吠叫。这种声音可能使得人们在听到时感到惊恐,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物。柜山山脉中,还生活着一种独特,被称为“鴸”(zhu)的鸟。“鴸”这种鸟,形状像鸱(一种鸟类,外形类似于鹰),却长着人手,其叫声如同痹(类似于今天的笛子)。
鴸的声音悠扬、悦耳动听,十分引人注意。它的名字,就是它鸣叫时发出的声音。这种半人半兽的身体特征与它鸣叫声的另类,也许寓意着某种信息,或是对人类的警示,或是对未来的预言。
传说鴸鸟是一种吉祥鸟,它一旦飞临某地,用它悦耳的声音,盘旋低鸣。就意味着这个地方将会出现政治上的变动,会有许多人才和有识之士得到重用和提拔。
这种鸟在古代传说中并不罕见,通常用来比喻或象征某种特定的情况或人物。通过对鴸鸟的描述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以及他们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
从柜山望向东方看见的山叫“长右山”,距离柜山大约四百五十里。长右山,地势险要,山高水长。山间多条溪流汇聚成河,蜿蜒流淌,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令人费解的是,这座山上竟然没有一丝绿色,没有草木生长。
从地理角度分析,长右山,应该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植物生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恰恰是这种看似完美的生长环境,却导致了草木无法生长的尴尬局面。
经深入探索得知,长右山的土壤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矿物质,这种矿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尽管山上的气候条件适宜,但植物仍然无法在这里生根发芽。
那么,长右山没有草木,那里的水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长右山的水源并非来自地下,而是山上丰富的降水。这里的降水量远超一般地区,雨水在山间汇聚成溪,最终形成多条河流。这就是长右山“无草木,多水”的奥秘。
长右山之所以叫长右山,应该也是因为山里有一种动物,动物的名字就叫“长右”。所以这座山就被人们直接称之为长右山。
“长右”这种动物,它的形状像禺(古代对猴子的称呼),头上生着四只耳朵,它的声音如同人类的低吟,它还具备人类的喜怒哀乐情感。它还有一种超自然现象能力,能够接收和传递,通常人类无法感知的预警信息。它的名字“长右”在古老的语言中,“长”代表持久或连续,而“右”可能与吉祥或正确的方向。
传说,长右一旦出现在某一地区,可能会预示该地区将发生不可预知的事件或自然灾害。因此,在南次二经中,它的出现被描述为郡县地区将有大水患的灾害征兆。
在古代,人们生产力水平较低,对自然界的认识有限。当遭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人们无法解释其发生的原因,便创造了长右这样的神兽,以释自然现象的变化,是这些异兽的出现而形成。长右的形象和传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沿着长右山再向东三百四十里,有一座山叫“尧光山”。峰峦叠翠,景色迷人。在这座山上,阳光照耀的一面,玉石熠熠生辉;而背阴的一面,因有黄金储矿,到处一片金光闪耀的景象。尧光山地处大陆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喷发,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山上多玉石和金矿,这与地质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尧光山中有一种异兽,被称为“猾褢”([huá huái),其形象和习性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它拥有着与人类相似的外貌,耳朵像猪的耳朵,尾巴则长而弯曲,类似于猛兽的尾巴。彘鬛(liè yà兽畜的鬃毛)如同猪的鬃毛,给人一种粗糙、野性的感觉。它还具有穴居和冬蛰的特点。从这一点理解,感觉这种兽如现代的熊类类似。猾褢的形象可能是古人对这类动物的一种艺术夸张和想象。
猾褢的语音独特,叫声听起来像是砍伐树木的声音。如果猾褢身影出现在某地,就会有大繇(zhou)将随之而来。古人认为,猾褢是一种预兆性的神兽。当猾褢出现时,将会发生重大的变故,可能有自然灾害或重大社会动荡就会降临。
再向东走三百五十里之处,有一座山,叫羽山。它的脚下流淌着众多河流,山顶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羽山虽然气候条件适宜,山上却没有多少植被,草木难以在此生长。倒是由于湿润环境,为蝮虫等爬行类动物提供了在此生存和繁衍生息的有利条件,成为了这里的主要生物。
在古代羽山是一座荒凉、险峻的山峰,虽然不适宜人居住,但却吸引很多隐士和道士,在此仙居或修炼,为羽山增添了无尽的神秘魅力。
自羽山向东三百七十里,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瞿父山”。瞿父山比起羽山,更为荒凉,这座山根本就不生长草木,却富含金玉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沿着瞿父山向东四百里,遇见的山,叫“句余山”。句余山,山高水长,万鸟飞绝,人迹罕至。亦不生草木,却富含金玉矿藏。
传说精卫填海用的石头,就取自于句余山上之石。
再向东走五百里,就到了“浮玉山”。站在浮玉山向北望有具区,向东望为诸毗。浮玉山位于具区的北方,诸毗的东方。具区,是指广阔的区域,而诸毗,则是一个邻近的区域。从浮玉山向北望去,可以看到广阔的具区,向东望去,则可以看到近在眼前的诸毗。
古代汉语中,“浮”字有着飞翔、轻盈的含义,“玉”字则代表着美好、珍贵。浮玉山,这个名字本身就给人一种神秘、梦幻的感觉。古代人们可能认为,这座山是一个充满奇迹和美好事物的地方。浮玉山,也是古代人们东西交流、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
浮玉山一带,活动着一种神兽,名字叫“彘”(zhi)。彘的体型庞大,头如老虎,尾巴像牛的尾巴,叫起来的声音像狗一样。它不仅凶猛,也攻击人类。
对彘的形象的描绘。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彘行青草中,遥见王孙愁。”的诗句。白居易所写的的彘,如果不带神话色彩的话,那么,白居易就应该见过这种凶猛的神兽。
浮玉山有一条河流,被称作“苕水”。源头在山的最深处,向北流入具区,形成一个广阔的淡水湖泊。苕水,河水寒冷,适合多种冷水鱼类的生存,其中就包括鮆(ji)鱼。鮆鱼是一种耐寒的珍贵的淡水鱼类,鮆鱼对水质的要求极高,苕水环境幽静,水质清澈,非常适合鮆鱼在这里繁衍生息。
鮆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种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的鱼类。
再向东行进五百里,就到达一座名叫“成山”的山。“四方而三坛”是成山独特的地形特点。
四方形,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平衡和稳定。成山山脉,山山相连相环,远看像是分布了三个大坛子一样。
成山的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玉资源,成山的山脚下则生长着大量的青雘(huo)。青雘是一种粉红色陶土矿物质,古代常用来做绘画颜料,也有药用价值。
散清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