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10章 第10集《摄大乘论》
癸二、释
谓依彼法俱生俱灭。此中有能生彼因性,是谓所诠。
熏习当然不是一个法,一个单一的法不能熏习,要两个法,就是说阿赖耶识跟第六意识,这两个法要构成熏习,要俱生俱灭。俱生俱灭这当中有两个条件:第一个,这两个都必须是生灭法,如果一个是不生不灭的涅盘,就不能够成熏习,这两个都是生灭变化的有为法;第二个,它必须要俱,要同时的存在,如果是有前后,它生起的时候,你消失了,这样子就不能构成熏习:这两个法必须同时的存在,能够相互生灭的作用,就构成熏习了。熏习的结果,就能够生起对方的因性,这个就是所谓的熏习。
比如说有两个人住在一起,某甲跟某乙住在一起,某甲某甲的个性、某乙某乙的个性,某甲喜欢拜佛、某乙喜欢打坐,刚开始这两个法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两个住在一起(刚开始这两个会互相的冲突,冲突到最后达成平衡。什么叫平衡呢?就是说它有一部分的功能给你,你有一部分的功能给对方。),你看他们两个,某甲当中有某乙的功能,某乙当中也有某甲的功能,这个叫做熏习,彼此都释放一种讯息,强势的一面是能熏,弱势的一面就是所熏。每一个人都有强势的部分,可能你拜佛这一部分比较厉害,你就来熏习我;我喜欢打坐,打坐这部分我是强势,我来熏习你。这两个法俱生俱灭,使令对方生起因性,这叫熏习。我们看譬喻,看譬喻就更能容易了解:
癸三、喻(分二:子一世间共成喻;子二余部共成喻)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先看世间共成譬喻,再看余部共成譬喻。先看世间的譬喻:
子一、世间共成喻
如苣蕂中有华熏习,苣蕂华俱生俱灭。是诸苣蕂,带能生彼香因而生。
这个苣蕂的蕂,是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殊胜的胜,这个苣蕂就是胡麻,印度做油,是拿胡麻去榨油。印度人习惯把香油涂在身上,但是胡麻本身没有香气,所以在制作胡麻之前,先把苣蕂的胡麻跟有香味的花两个混在一起,先把它们放在一堆。我们说过,这两个有为法一放在一起,彼此间就会释放一种讯息。苣蕂是没有味道,它什么讯息也不能放;花有味道,它有强烈的味道,它就不断的去熏这个胡麻;放久了以后,是诸苣蕂,带能生彼香因而生。这个时候,胡麻本身没有香味,但是它跟花相处久了以后,它就带有这个花香的功能。
就是说阿赖耶识它的体性是无记的,第六意识是通善恶,第六意识跟第八意识两个经常在一起,第八识把第六意识创造出来,这个时候第六意识不断的造业,第六识就把这个业力熏习阿赖耶识,是这个意思。
子二、余部共成喻(分二:丑一贪等熏习;丑二多闻熏习)
这个余部就是经部,小乘的经部,他们在小乘的经典当中,也有一些关于熏习的譬喻,这方面是小乘共许的。这当中有两科:一、贪等熏习;二、多闻熏习。先看贪等熏习:
丑一、贪等熏习
又如所立贪等行者,贪等熏习,依彼贪等俱生俱灭。此心带彼生因而生。
比如说有一个修行者,他修戒定慧,但是他内心当中有很粗重的贪欲烦恼,这个等包括瞋或者痴。一切法因缘生,他为什么会有这么粗重的贪欲烦恼呢?因为他过去生当中贪等熏习,他不断的放纵贪欲烦恼,一次一次的现行;这个时候,现行熏习阿赖耶识,就累积很多贪欲的功能、种子。所以阿赖耶识依止这样的一个贪欲烦恼,跟它俱生俱灭,使令阿赖耶识,带动这样一种贪欲烦恼的因种而引生,这就是杂染法的熏习。
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比较粗重的烦恼,有些人是贪烦恼、瞋烦恼、高慢心,这种烦恼的生起,都不是上帝给我们的,是我们在过去生中,我们习惯性的放纵这个烦恼的相续活动,所以它不断的熏习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累积很多这方面的功能,遇到环境刺激的时候,它就生起现行,这叫贪等熏习。
前面一段是杂染法的熏习,这一段是清净法的熏习。
丑二、多闻熏习
或多闻者,多闻熏习。依闻作意俱生俱灭。此心带彼记因而生。由此熏习能摄持故,名持法者。
或者我们在佛法中多闻,多闻有两种解释:第一个你广泛的学习;或者你对一个法,专一深入数数的去思惟,因为你多次的思惟,内心当中由这样的作意俱生俱灭,跟阿赖耶识俱生俱灭,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就生起一种清净的正念功能。
比如说,你内心当中对于往生净土特别的急迫(当然往生净土的因,你之所以跟弥陀感应道交的正念是信、愿、持名),你相信弥陀有能力救拔你,你也发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后依止这样的信愿,不断的忆念弥陀的圣号。这个时候,由此熏习能摄持故,名持法者。这个时候你内心当中,就会产生一种忆佛、念佛的强大功能,就是持法,这个法就时时在心中。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人在修行当中,有些人对持戒、有些人对禅定、有些人对智慧特别的强,都是因为他不断熏习的缘故。我们看癸四最后的总结:
癸四、合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身为生命的一个根源、或者是一个总仓库,它之所以累积那么多功能,也都是我们无始劫来不断不断的造作熏习,所以才有这个结果的。这个熏习,本论当中主要是讲到第六意识,就是妄心的熏习;
但是《大乘起信论》讲熏习,它是讲到两种因素。就是说内心,你内心的作意,如理作意跟不如理作意,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大乘起信论》认为说:我们内心的熏习,这个外在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你内心经常跟五欲的境界接触,你也容易生起杂染的功能;你经常跟三宝的境界接触,你就容易生起清净的正念。
所以从外境的角度,我们出家众理论上是比较容易修行,因为你早上一起床就做早课、吃饭的时候就念供养咒,你每一个时段,祖师都会安排一些功课,让你能够念佛、念法、念僧的净法熏习。
诸位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你会发觉:同样是三宝门中的佛弟子在修行,比如说你在家的时候,有很多同参道友,当初你的资粮跟他差不多、善根也差不多,结果你选择出家,他选择在家;但是你十年后再去看看他(哈──),你会发觉两个不一样,很明显的不一样。但是你不能怪他不一样,因为他的熏习,他是在五欲中打转;你占了优势,你在三宝境界中修行。
所以这个环境,对我们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这个就是阿赖耶识的熏习道理,亦复如是,跟你所接触的环境、跟你的起心动念都有关系。它虽然是生命的根源,但是它本身是生灭法,它受到环境的影响、受到你内心造作的影响而有变化。
壬二、辨种一异(分二:癸一征;癸二释)
这个地方是辨别赖耶识跟种子的体性,是一呢?还是异?一是没有差别,异就是有差别。阿赖耶识它熏习以后,摄持很多的善恶种子,那这个阿赖耶识跟种子的关系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先看征问:
癸一、征
复次,阿赖耶识中诸杂染品法种子,为别异住?为无别异?
身为阿赖耶识,它无量劫当中,不断不断的接受你第六意识的熏习,有时候第六意识释放了善业给它、有时候释放罪业,阿赖耶识照单全收。那它累积这么多的善恶功能,这个功能跟阿赖耶为别异住?它是有差别的呢?还是没有差别?这提出一个问,这以下解释:
癸二、释(分二:子一释双非;子二释相应)
子一、释双非
解释当中分两科:一、释双非;二、释相应。先看双非:
非彼种子有别实物于此中住,亦非不异。
所谓的熏习,不是说有一个种子,好象有一个真实体性的东西,进入到阿赖耶识当中安住了。换句话说,这个地方是讲阿赖耶识的种子,进入阿赖耶识以后,它们体性是相同的,没有另一个其他的体性进入到阿赖耶识,就是任何一个种子进入到阿赖耶识,被阿赖耶识同化,都是无记性。所以说,第一段是解释它是相同性;
但是也不能说完全相同,亦非不异,也不是完全相同,也有差别性。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种子,当它遇到环境的剌激,表现出现行的时候,贪有贪的现行、瞋有瞋的现行、痴有痴的现行,那就各式各样。
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种子当它是一个潜伏的功能,它是种子位的时候,它就是无记的,跟阿赖耶识同一个味道;但是它生起现行的时候,那就各式各样,跟阿赖耶识就不同,它有善恶不同的体性。
子二、释相应
然阿赖耶识如是而生,有能生彼功能差别,名一切种子识。
所以阿赖耶识它是因为第六意识的熏习而引生的种子,这个种子它的功能是差别的,叫做一切种子识。
简单的说,种子跟阿赖耶识体性是相同的,但是它表现出作用的时候就不同。这种子在阿赖耶识中保存的时候,种子跟阿赖耶识同一个体性、同一个味道,都是无覆无记的;但是当种子起现行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差别的善、恶、无记。这一段是讲到种子跟阿赖耶识的关系。
辛二、因相(分三:壬一喻与诸法更互为因;壬二喻与异杂诸法为因;壬三显生诸法有二缘起)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