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第16章 第16集《摄大乘论》(1/3)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16章 第16集《摄大乘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六页。

寅二、等引地(分二:卯一总辨色无色界初生位;卯二 别显无色界生已位)

卯一、总辨色无色界初生位(分三:辰一辨由染生;辰二辨染所摄;辰三结种子体)

辰一、辨由染生

我们前面讲到生命的转变,是约着欲界的众生;这以下是约着色界、无色界禅定的众生,来说明这个生命的转变。这当中分两科:一、总辨色无色界初生位;二、别显无色界生已位。先说明色界、无色界出生的状态,这当中分成三科:一、辨由染生;二、辨染所摄;三、结种子体。先看第一科辨由染生,说这个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体,事实上是由染污的心识所生的,看论文:

若从此没,于等引地正受生时,由非等引染污意识,结生相续。

假设一个人从欲界死亡,这个欲界众生虽然是欲界的果报体,但他经常的修习禅定,由这个禅定业力的资持,他来生投生到等引地──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从一个欲界散乱的心识,而转成色界、无色界一个禅定的心识,它是怎么转变呢?由非等引染污意识,结生相续。除了求生净土以外,一般人的死亡都是要经过中阴身,在中阴身的时候,它是一种非等引的染污意识。非等引就是说,他毕竟是一个欲界的众生,所以这个时候,他生起的爱取,是一个散乱心的爱取。

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散乱心的爱取?在《成唯识论》当中讲到:即使你是一个成就禅定的众生,你死亡的时候,你不能在禅定中死亡,不可以!你一定要从禅定出来,进入到一个乱心位,在散乱的阶段才能死亡。不要说是一个凡夫,就算是一个成就四禅八定的阿罗汉,你死亡之前,你可以入三禅、二禅、一禅,但是你最后一定要从初禅出来,进入到欲界的散乱阶段才能死亡,因为禅定的时候不能死亡。所以即使你成就了禅定,但是你死亡的时候,这个中阴身是非等引的染污意识,它是散乱心相应的。这个时候,在散乱心的染污意识的爱取滋润之下,第六意识消失,下一剎那产生第八识的和合识,然后再产生一个结生相续,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当然色界、无色界,没有所谓的胞胎,他是化身。

辰二、辨染所摄

此非等引染污之心,彼地所摄。

他在临终中阴身即将死亡的时候,去刺激阿赖耶识投胎的那个染污心,是彼地所摄,虽然非等引是散乱,但是它的性质是色界、无色界相应的。我们作一个说明:我们前面也说过,你来生能够到哪一个果报,业力是一部分,临终的正念才是一个最重要的主导作用。一个人能投生到色界,除了平常经常打坐、累积禅定的善业以外,他临终的中阴身所引生的染污意识,那个爱取的心,一定是爱着色界、无色界的三昧乐。他对于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体,充满了希望、充满期待,而心中是厌恶世间有漏的五欲果报,一定是有这种心情才有办法投胎的,才有办法把这个禅定的善业,滋润而转成一个强大的业力。所以说,虽然它是非等引的染污之心、是散乱的染污心,但是它的体性是跟色界、无色界相应的,他是爱着禅定,厌恶世间粗重的五欲,那这个地方就有一个问题:

辰三、结种子体

离异熟识,余种子体,定不可得。

他是一个欲界众生,怎么能够在临终的时候,生起色界、无色界的染污意识呢?这个种子体,如果离开第八识,就不可得。这句话怎么说呢?小乘的学者,他一直认为不需要第八识,生命就能够相续。这个生命的相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心念要相续。你说你不用安立第八识,那你这个念头怎么相续呢?你怎么把前一念的功能传递给下一念呢?说你念佛:诶,你刚出家的时候,念佛的功力跟现在不同,那你怎么说这几年来修持的力量能够不断累积呢?

小乘的学者说:那很简单,前念转给后念,这个前念要消失之前,赶快把这个功能传给下一念,第二念再传给第三念,这样子善恶的功能就能够相续下去了。但是这个地方有问题:因为我们在欲界的时候,不管是起善念、恶念都有中断,你造善的时候,不可能永远造善,偶尔也会起恶念,会打妄想、起烦恼!一个再恶的众生,他不可能永远起恶念,他有时候也起善念。他临终的时候,怎么知道一定会生起一个色界、无色界的爱取呢?这个爱取的功能从哪里来的?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这个人身的种子就不可得,那就变成要靠运气了。

所以,合理的解释就是说:离开了第六意识的造作,它的背后有一个不造业的阿赖耶识,它把你今生所起的善恶念全部收集起来,等到临命终的时候,看哪一个心念强,就表现出来。所以说,假设你说是前念引生后念,而这个善恶念都有中断,那欲界的众生要投生到色界的时候,那是一个很大的心识转变,从一个欲界的散乱心,要转成一个色界的禅定心,那临终的时候,他好乐色界的心情,这个种子的自体,是怎么生起的?因为他禅定的心被中断了。所以说,离开阿赖耶识,能生起这个色界心情的种子,是不可得的,就这个意思。好,我们再看下一段:

卯二、别显无色界生已位(分二:辰一约染善心难;辰二约出世心难)

辰一、约染善心难

这个地方是约着无色界,前面是总说色界、无色界。无色界它有特别的情况,因为它没有业果色,所以他的心灵活动,又占了更重要的角色。这当中分成两段:一、约染善心难;二、约出世心难。首先约着染污的善心,染污当然是有所得,但是他那个禅定的心,毕竟是能够招感安乐果报的善心。我们看论文:

复次,生无色界,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染污善心应无种子,染污善心应无依持。

假设有一个人,他前生是一个欲界,来生就变成无色界,这样的心情转变太大了!欲界是一个有男女欲望、饮食欲望、睡眠欲望的心情;他到了无色界以后,这种欲望都消失了,他有事没事就希望入禅定,享受清净的三昧乐。从一个欲界的心情转成一个无色界的心情,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这个一切种子的异熟识,这种染污禅定的善心,就没有生起的因缘,而且染污善心的现行就没有一个依止处了。就是说,他前生是欲界,今生变成无色界,假设前念转给后念,你就这么刚好,转到最后临终的时候,刚好转到这个无色界!那这样子就不合道理了。

比如说,我们看文昌帝君的故事。文昌帝君他十七世做一个读书人,苦读圣贤之书,久修圣贤之道。在十七世的阶段当中,他内心的状态是知书达礼,是善良的心识,后来到第十八世的时候,就出了状况。所以这个世间法是无常的,这生命是水流,它有时候碰到石头,有时候很顺畅。他到第十八世的时候,碰到了大石头,他因为投生为汉高祖、戚夫人的儿子,因为权利斗争,被吕后所杀。他被吕后杀死的时候,他就是赵王如意,他非常不甘心,他起了邪念:我一定要变成毒蛇来报仇。结果就变成大蟒蛇。变成大蟒蛇的时候,他的心情有所不同,那是一个愚痴的、高慢的、狂妄的心情,到处去伤害鸡、鸭、鱼等畜。

这个时候,我们从缘起法来判断:他前十七世是这么善良的心情,第十八世怎么会出现一个蟒蛇的心情呢?如果说是前念传递给后念,那他十七世传的都是善念,怎么传到第十八世变成恶念了呢?所以说,你只有靠第六意识是不能足以解释的。应该说:有一个大仓库,他以前曾经有恶念的种子,因为他发了邪愿,把他恶念的种子刺激、成熟;那他那个善心呢,他前十七世的善心也没有消失掉,现在变成种子位隐藏,是这样子的。

就说你今生修行,你发心修习戒定慧,或者你在家、或者你出家,就算你今生没有往生,今生失败了,但是你今生点点滴滴的功能,没有消失掉。比如说,你今生六十分是往生,你考五十八分,唉呀,真可惜!没有考上;但是你来生再来的时候,修行会比一般人轻松:就是这五十八分没有失掉,只是它变成一种潜伏的状态。那你来生的时候,你就觉得:诶,为什么持这条戒,别人很困难,我很简单?我在念佛的时候一下就进入状态?所以说,生命是累积性的,而累积的状态,有时候起现行,有时候是种子位,而这些都必须要靠阿赖耶识生灭门的一个根源,才能够建立生命的相续。所以离开了一切种子异熟识,这种禅定的善心,没有生起的因素;这些禅定的善心,没有生起现行的依止,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转变。

辰二、约出世心难(分二:巳一依前三无色辨;巳二依非想非非想处辨)

巳一、依前三无色辨

前面是约着有漏的禅定的善心,这个地方是约着无漏的智慧来问难。这当中分两科:一、依前三无色辨;二、依非想非非想处辨。在无色界的四空定当中,它分成两类:第一个是约着前三的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

来说明,第二个是单单约着非想非非想处来说明。先约着[前三]的无色界来说明:

又即于彼,若出世心正现在前,余世间心皆灭尽故,尔时便应灭离彼趣。

无色界的众生跟我们不同,我们欲界众生有果报体的障碍,但是无色界的众生没有业果色。假设一个三果的圣人,他生到了无色界,在这禅定当中,修习四念处的无常、无我的智慧会现前,这个时候,他这些有漏的有所得心都消失了,光明跟黑暗不能共存,清净心跟染污心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所以他清净心现前的时候,就应该赶快进入涅盘!假设没有第八识的话,他的心情已经变成一个清净的心、出世的心了,那他应该要赶快进入涅盘!但是他还是一个无色界的众生。

这个地方是说:虽然第六意识的变化很大,但是我们生命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第八识。当第八识这一期的果报是人的时候,就算你已经成就了阿罗汉出世的心情,在你今生的果报还没有受完之前,你的果报体还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有阿赖耶识,就是阿赖耶识的业力还没有释放完毕。所以这个地方说: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这个无色界的出世心──我空的智慧现前的时候,他应该要赶快的灭离彼趣,远离这个无色界的果报而趣向涅盘,但事实上他没有办法进入涅盘,因为他还有剩余的业力要受完。

巳二、依非想非非想处辨(分二:午一离二趣灭离 ;午二难非所依处)

午一、离二趣灭离

这当中分成两段:一、离二趣灭离;二、难非所依处。看离二趣灭离:

若生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出世间心现在前时,即应二趣,悉皆灭离。

假设一个人生到非想非非想处,这个非想非非想处的禅定太深,古德说为三昧酒所醉,所以他的内心极度暗钝,不能够在这个地方起观。所以这个时候,他要入于下一界的无所有处定,在无所有处定当中,生起一个出世的智慧──无常、无我的智慧,这个时候,他的果报体是非想非非想处,但是他入的是无所有处定,但是他生起的心是出世心。如果说没有阿赖耶识,他应该二趣悉皆灭离,非想非非想处跟无所有处都应该灭离,因为他这个时候的心是出世的心,是无漏的心,是无所得相应的。这以下提出一个总结,这是不合道理的。

午二、难非所依趣

此出世识,不以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趣,亦不应以无有处为所依趣,亦非涅盘为所依趣。

因为这个无所得相应的清净心,它不能以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处,不可以!因为非想非非想处这个果报是有所得的,是杂染性的;他也不能依无所有处,因为这个也是杂染性;当然也不能依涅盘,因为这个出世的心,这个时候还是因地,还是一个生灭法,它有时候现前,有时候不现前,而涅盘是不生不灭的,不能有生灭相,它是一条直线的,不能有断续的。这样子的话,问:一个圣人入了出世心,这个时候,这个出世心还是一个有为法、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他不以欲界果报为依止处,也不以涅盘为依止处,那他依止谁呢?就是依止阿赖耶识,暂时由阿赖耶识来保存。

我们修行,在本论当中它的思考,它一直要你住在阿赖耶识来思考。为什么呢?当然,你能够入真如门那是最好的,有时候我们从真如门出来,面对这个有为的对立法,这个阿赖耶识是一个重要的思考。你一个人不住在阿赖耶识,你就会在果报中打转,你会被一时的感受(快乐、痛苦)、一时的思想这种情绪所干扰。你经常住在阿赖耶识,你就知道: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在阿赖耶识当中,有很多杂染的业力,我必须消除;有很多清净的功德,我必须建立。因为有这样的思考,你就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对于这个果报──阿赖耶识释放果报的时候,你不要太在意。当然果报的刺激也不能太严重,基本上吃、穿、住的所需足够以后,所有的果报体,佛法的意思:我们在面对果报的时候,要把那种感受降到最低;但是因地你要很小心,你每一件事情要做之前,要非常精准的思考,菩萨畏因,因为你的每一个因地的造作,都会保存到阿赖耶识,对你临终的正念都有主导的影响。

所以说,你经常依止阿赖耶识来思考事情,你会对今生的果报放弃,我们可以这样讲:你不放弃今生,就没有来生,可以这样讲。你花了很多的精神体力去经营今生,你的来生不可能庄严,你要追求果报,你一定会放弃因地,这两个在菩萨修行的时候,不能两全。你要追求果报,你就要花很多精神体力,在眼前的果报里面去努力;你要追求来生,你一定要注意你的因地:什么事情对你来生会有帮助?所以说,生命就是一个抉择,你要追求来生,肯定要放弃今生;你觉得今生很重要,你就要牺牲来生,就是这样子。你能够生起这样的思考,就是观察阿赖耶识,你要依止阿赖耶识而住。前面所说的,都是约着生命存在的时候,来说明阿赖耶识的一个角色;这以下说明死亡的时候:

子二、约死位辨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玄学大佬穿成真千金,全侯府悔断肠
玄学大佬穿成真千金,全侯府悔断肠
归元派的掌门叶知秋飞升失败,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昭武侯府的真千金身上。哦莫!原主生前是遭了多少欺负!“既然现在我是这具身体的主人,凡事有愧于我的,通通送去见阎王!”
清风向禾
官路无尽
官路无尽
第一,这是一本纯正的官文,作者是最资深官文作者之一,故事逻辑合理,可读性很强。精品保证! 第二,直接从地级市层面开局,不计划让主角下乡镇。那种乡镇级写几百章的情况,本书不会出现。 第三,有官场博弈,有经济建设,有快意恩仇,自然也有个人生活。 第四,不是和尚文,不是绿帽文,坚决不送女。 第五,重生者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预知未来,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不但自己选择正确,还能帮助领导选择正确。 一路正
佚名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偶得系统,获得了穿越影视世界的机会,一切从小舍得开始!…………(穿越以都市世界为主,比如小舍得,咱们结婚吧,都挺好,欢乐颂之类的!)
山俪
开局校花太太向我道歉,东京末日
开局校花太太向我道歉,东京末日
关于开局校花太太向我道歉,东京末日:江辰是一名日本留学生,却总是被校花的恶作剧弄地焦头烂额......没想到末日直接到来......
血色玫瑰shy
官场奇才:最强靠山竟是我自己
官场奇才:最强靠山竟是我自己
初入职场,我就离开了权力中心,被贬到偏远乡镇的年轻人,到处受人排挤、嘲笑…… 事到如今,首长竟亲自来到自己眼前,告诉我是他遗落乡村多年的亲儿子? 首长:“放心,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倾尽所有,让你在仕途上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