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第34章 第34集《摄大乘论》(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34章 第34集《摄大乘论》

好,请大家大开《讲义》第一一六页,这一段我们讲到有情众生的因果相貌。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吗?其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的基础,它不是整个佛教重要的核心价值,因为外道也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法不共的法门,其实来自于解脱道,而不是这个善业力,这个解脱道,就是老和尚常说的心地法门。

这个心地法门怎么说呢?我简单的说明一下。如果你在打禅七、或者佛七,你一定会有一个所缘境去专注。比如说佛号,

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

这个佛号的专注,就会把浮在表层的妄想,全部慢慢慢慢的消灭掉。妄想有两种:一种是表层的妄想;取而代之的是你内心深心处坚固微细的妄想,《楞严经》说坚固妄想。这个时候,当你的心寂静到一定的时候,它开始浮现。这个表层的妄想它是流动的,它不是很坚固,你一破坏它就消失;但这个坚固妄想它不是,你可能在前生有某一种习气的熏习特别重,它就会不断的出现。你把它调伏了,它会再出现,调伏了再出现,这叫坚固妄想。

很多人刚开始用功的时候,看到这个妄想现出一个杂染影相的时候,非常害怕。其实我告诉大家:那个不须要害怕。就是说,妄想它从内心生起,这个是依他起,问题是你内心面对这个所缘境的时候,你不能产生一个错误的联想,就是你不要对它产生遍计执。就是说当一个杂染影相出现的时候,你可以诃责它。诃责以后,你说:诶,这个是苦恼相,会给我带来痛苦的,这个是杂染相、是不净相、是无常相。透过你正面的联想,它这个影相就慢慢慢慢消失掉。

所以我们经常说: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很多人在用功的时候,错认消息,他一直要把这个影相去掉,可是他不知道改变自己的观念,这个是本末倒置。你对这个影相充满了爱着,但是你不对治爱着的心,你要把这个影相去掉,怎么可能呢?其实影相不要急着去掉,它是你修行的所观境,你用诃责的心面对它,它自然会改变,所以讲

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当你把遍计执去掉的时候,它的因缘法就会改变,所以你知道什么叫心地法门?就是你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重点不在这个外境。有时候我们说:唉呀,糟糕了!我刚刚听到一个不应该听到的声音、看到不应该看的的颜色!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影像进来的时候,你要如何面对!你是用爱着的心面对?或者是用诃责的心面对?这才是重点。就是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心灵联想,这才是重点;重点不是它进来、或者没有进来,这不是重点。我这样子讲,大家知道什么叫心地法门了吗?可能有些人知道。

重点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而不是这个所缘境是杂染相、清净相。这一段观念懂了,你就知道前面的意思,也知道什么叫做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就这个道理。你所对治的是你自己错误的思想,而不是去改变外境,简单说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外境是你的所缘境,你越多的外境,你可以产生越多的诃责,对你有更强的功力,这何乐而不为呢?你今天对外境产生执取,这个外境伤了你,也不应该说它伤了你,而是你自己伤了你自己,它只是个助缘。前面的两段论文都是在讲这个观念,讲到有情众生为什么会产生生命、如何相续,其实深深的受到遍计执的影响。

辛三、说语义(分二:壬一释标二处;壬二随标别解)

壬一、释标二处

前面是讲有情的有漏因果,以下讲圣人无漏的清净因果。这以下有两段:一、释标二处;二、随标别解。先看第一段的释标二处:

说语义者,谓先说初句,后以余句分别显示。或由德处,或由义处。

我们在表达诸佛菩萨的功德,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先说明它的表达方式,我们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说初句,先作一个总标;然后别释,各别的加以说明,再以余句详细的分别说明:佛教都是用总标跟别明来表达。前面这一段是讲表达方式,这以下讲表达的内涵。或由德处,或由义处。所表达的有德处,这个德处是讲到佛陀的果地功德;或由义处,这个义处是讲到菩萨因地的修行方法。在本论当中,功德有二十一个,菩萨的方法有三十二种,这以下会详细的说明,这一段等于是一个总标。

壬二、随标别解(分二:癸一长行;癸二颂)

癸一、长行(分二:子一由德处;子二由义处)

子一、由德处(分二:丑一引经;丑二释义)

丑一、引经

这当中有两段:一、长行;二、颂。长行讲到德处跟义处,德处当中先引经,然后再解释经的要义。先看引经:

由德处者,谓说佛功德:最清净觉,不二现行,趣无相法,住于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无障处,不可转法,所行无碍,其所安立不可思议,游于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于一切法智无疑滞,于一切行成就大觉,于诸法智无有疑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一切菩萨等所求智,得佛无二住胜彼岸,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证无中边佛地平等,极于法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这以下是讲到佛的功德,功德当中有两段:第一个是最清净觉,这是一个总标,佛功德的代表就是最清净觉。从不二现行以下,有二十一种的功德是别说的。这个地方是引经,根据《华严经》把佛功德的总相跟别相先标出来;这以下第二段,再加以解释:

丑二、释义(分二:寅一释说意趣;寅二释德种类)

寅一、释说意趣

这以下是无着菩萨解释《华严经》的道理,这当中分两段,先说明它的意趣,再说明它的种类。

最清净觉者,应知此句,由所余句分别显示,如是乃成善说法性。

这个意趣,就是说它的表达方式,我们都是先讲总标。佛的功德有很多,一言以蔽之,就是最清净觉,就是佛陀的功德是以智慧的觉悟做代表。因为他的觉悟是阿罗汉、菩萨所不能比的,所以加一个最,就是最圆满的清净智慧,这是我们对佛陀所有功德一个代表性的赞叹。其他的二十一句,事实上是从这一句功德而开展出来的个别差异,所以叫做说意趣,把佛的功德分成两类来说明。

寅二、释德种类(分二:卯一略标;卯二别显)

卯一、略标

开始解释功德的总相跟别相,先看略标:

最清净觉者,谓佛世尊最清净觉,应知是佛二十一种功德所摄。

最清净觉是整个佛陀二十一种差别功德的一个总持。佛教的功德,跟我们一般说的福报是有差异的。就是你今天创造一个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力,它在你心中出现的时候,它对你心中的遍计执并没有对治的力量。就是说你今天虽然产生一个善业力,但是过去很多很多错误的思想依旧存在,你过去有多少错误的思想,现在就有多少错误的思想;只是在这么多的垃圾的错误思想当中,多了几个珍宝,如此而已。这个善业力是共世间法的,其实一贯道、基督教也可以做到。

而佛教不同的地方,乃至于它的功德:就是说佛陀在布施、持戒、忍辱的时候,多了一个心地法门、多了一分智慧的观照。他每一个布施、持戒、忍辱的时候,都在观照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假藉这个善法的修学,来产生自我的调伏,这个是非常珍贵的,就是他每一个善法的修学,都生起光明的观照。这个地方就是说,佛陀的功德虽然有这么多,但是最根本的就是他心中有光明,这种光明能够灭恶生善,调伏邪恶的思想,建立善良的思想,这个是总标──最清净觉。这一段是总标,以下看别释,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卯二、别显

谓于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于有、无、无二相真如最胜清净能入功德,无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修一切障对治功德,降伏一切外道功德,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安立正法功德,授记功德,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断疑功德,令入种种行功德,当来法生妙智功德,如其胜解示现功德,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穷生死际常现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功德,无尽功德等。

这以下讲到二十一种功德,跟前面是对比的。我们先看第一个,谓于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这是解释前面的不二现行。这个所知就是对于我们所应了知的杂染因果跟清净因果的差别种类,佛陀对于这个世间、出世间的因果,是无障碍的,这个地方是赞叹佛陀的后得智。佛陀很清楚的知道,你今天去佛堂拜了一部《八十八佛》会有什么结果,他很清楚的可以告诉你。每一个法都有它的因果,佛陀都可以告诉你,就是对于所知是无障碍转。这个是讲到后得智。

第二个,于有、无、无二相真如最胜清净能入功德,前面是讲后得智,这个地方是讲根本智。佛陀对于有相的生灭法跟无相的寂灭法,都能够达到一种无住的境界,远离有相、远离无相的一个平等法界。凡夫都是在生灭相的有相里面产生执着,所以流转生死;二乘人对于不生不灭的涅盘产生执着,结果障碍他的大悲;佛陀能够远离有相跟无相的执取,而进入到无二相真如的平等法界,所以他能够入不思议的不二法门,他远离有跟无这样二法门的对立。这个地方是讲到根本智。

其实后得智跟根本智,这个功德都是在解释前面的最清净觉。最清净觉其实就是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一个根本无所住的智慧、跟后得智的身心智慧这两种智慧。这两段是解释智慧的一个总说,以下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讲到自受用的功德,依止根本智跟后得智,佛陀会产生一种自受用的功德。从三到七是讲到自受用,八到二十是讲他受用,第二十一是作总结。我们先看佛的自受用,三到七。

看第三个,无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这是赞叹佛陀的精进。佛陀在度化众生的事业当中,他能够不休息,能够安住在不休息住,他没有所谓的白天晚上这种必须要休息的分别。我们一般的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从事利他的事业,因为我们心中是一种有所得心,有所得它是一种对立的二分法思考,有成功、失败的想法,有好跟坏的想法;这个有所得的心,就耗损我们太多的精神体力,所以我们必须要休息,不休息不可以。佛陀的心是一路平等的,所以他没有所谓的休息,因为他的法界是一种平等的一真法界,他没有对立的思考,他是永远精进的,这个地方是赞叹佛陀的精进功德。

看第四个,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佛陀在这个清净的法身当中,他的所依(这个所依是佛陀的智慧,我空、法空的智慧。),还有他的意乐(这个意乐是大悲,不忍众生苦,不愿圣教衰的大悲。),佛陀在清净法身当中,他的智慧跟大悲所产生的六波罗蜜作业的行动,是无差别的。我们凡夫菩萨,这个悲智是有差别的,虽然我们在因地的时候缘境发心,缘着十法界发了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成就菩萨的戒体。我们在缘境的时候应该是平等的,这个是正确,就是缘境发心所成就的第一个种子是平等的;

但是当依止这个种子产生现行──就是启动菩萨道的时候,是绝对不平等的,没有一个人是悲智双运、没有一个人。有些人他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时候,会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上求佛道,这就是为什么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佛堂,很少跟众生接触;有些人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跟众生在一起,你在佛堂很少看到他存在,这个是大悲心,悲增上的菩萨。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不要要求因地的菩萨就圆满,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他的想法、思想,我们都是带着遍计执修行的。虽然我们的理想是无遍计执的平等法界,但是在因地的时候,都是对悲智有所偏差。

但是,没关系!因地有偏差,当结果到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你总有一天会把悲智调成平等、总有一天,那就是成佛的时候。就是所谓于清净法身中清净大悲的作业,是安住在平等无差别的,这个是赞叹佛陀的智慧跟大悲。

看第五个,修一切障对治功德。佛陀内心当中对于所有的障碍都可以破除:佛陀能够用空观,来对治内心的烦恼障;能够用假观,广学一切世出世间的善法,来对治所知障。所以佛陀对烦恼、所知二障,他是能够善加对治的,这个就是无障碍的对治功德。

第六个,降伏一切外道功德。前面是讲对治,这个对治是内心的对治,这个降伏是对外在因缘的降伏。佛陀对于外道所安立的言说,都能够一一加以破除。对治是保护自己,但是佛陀身为三界的教主,他有责任保护众生的善根,不受外道的染污。所以佛陀对于外道所安立的法,都可以用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的法门一一的破除,他有降伏外道的功德。

第七个,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佛陀的大悲心来到世间,陪着众生流转;但是在流转当中,他不为世法所碍。世法简单的说就是

八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 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
修仙:从提升灵根资质开始
修仙:从提升灵根资质开始
《修仙:从提升灵根资质开始》 周寻穿越修仙世界,成为红叶坊中的一位散修。 好在他发现,自己灵根资质竟然能够不断提升。 下品灵根、中品...
炎陵黄桃好吃
霸婿奋起
霸婿奋起
作品简介:朱厚照是大明堂堂一介天子, 因玩世不恭, 不慎失足坠落一臭水湖呛死,被勾了魂魄到了阴曹地府, 阎王殿过堂时阎王掐指一算, 哇塞, 这庸君功过参半, 成仙门都沒有, 成畜难免委屈了这小子, 算来算去刚好其人生有一个赘婿的环节没走, 遂打发他到了兵荒马乱的民国一姓旷的草根人家恶补功课.穿越重生后朱厚照浪子回头金不换,一改了前世纨绔, 通过先皇遗留的一面魔镜来学习和解决生活难题, 并感同身受
樵夫在深山1
断亲绝缘后,六个姐姐悔哭了
断亲绝缘后,六个姐姐悔哭了
我断亲绝缘离家的那一天,向来不可一世的父亲和六个姐姐,一下子慌了神。 上一世,江舟为了得到六个姐姐和父亲的重视、疼爱,与江龙你争我夺,最后却双腿残废,被江龙夺取家产,推下天台。 六个姐姐、父亲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着他死去。 这一世,江舟决定离开江家,与父亲、六个姐姐断亲绝缘。 谁知他的做法,让六个姐姐竟然后悔痛哭,跪着求他原谅。 父亲将匕首抵在自己的喉咙,求他再喊一声父亲。 但晚来的爱,你还要吗?
林平之
穿成炮灰女主后,引诱了疯批暴君
穿成炮灰女主后,引诱了疯批暴君
一朝穿书,她竟成了被穿越女抢气运的言情女主,面对一尸两命、家族灭门的悲惨结局,她两次重生都无力改写。 但这回,她勾起红唇,誓要逆天改命!演到你心碎,醉到你流泪,她深情告白又绝望哀求,让高冷男主都摸不着头脑。 然而,她的终极目标竟不是这个男主,而是一统天下的男频大男主! 王座孤影的他,遇上执着追爱的她,一场爱恨交织的较量悄然上演。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