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第38章 第38集《摄大乘论》(3/3)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38章 第38集《摄大乘论》

善者于死时,得随乐自满,

胜善由永断,圆满云何无?

你看一个生死凡夫,他依止有所得的善,死的时候尚且得到圆满安乐的五欲果报;我依止菩提心跟空正见所修的殊胜善法,在每一个修善当中,都在对治我的有所得心、对治我阿赖耶识的不平等,那圆满的佛果怎么不能成就呢?我相信我已经开始成佛,我的成佛功德在心中已经透过波罗蜜的积集,慢慢成就了。从刚开始我相信可以成佛、我希望可以成佛、我已经开始成佛,用这三个法来加强菩提心。

癸二、断四处(分四:子一断劣作意;子二断异慧疑;子三断法执;子四断分别)

子一、断劣作意

这当中有四个法是应该断的,第一个断劣作意:

由离声闻独觉作意,断作意故。

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内心要尽量的远离声闻、独觉这种二乘的作意。二乘的思想,他生命的规划,就是安住在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对成佛的功德庄严不生好乐,他对众生的苦也没有承当力。也就是说,他这个人完全没有任何的感觉,你说诸佛的功德有什么好,他没有好乐心;你说众生多么的苦,他也不受你感动,这个叫做卑劣的作意,这个作意是我们应该断除的。就是你修空观的时候,你要保持你的菩提作意,这个菩提作意是不能够没有的。我们应该要知道一个观念,其实大小乘的思想是不相容的。小乘人对生命是没有存在任何的希望,没有任何的期待;大乘佛法是要有希望,他有希望成就无上菩提,有希望下化众生。

我们要加以说明的是:菩萨在初学对治烦恼的时候,在法门上有很多地方要共声闻学,是的,在戒定慧对治三界烦恼的时候要共声闻学;但是内心的思想完全不同,我们不能有小乘的作意,但是我们应该要共小乘修习一切法。所以这个地方,你不应该产生这种自私自利、自了汉的心态,这个你应该断,因为这个生起的时候,你好不容易栽培的菩提心会被破坏。前面是讲栽培菩提心,这个地方是要防止过失。

子二、断异慧疑

由于大乘诸疑离疑,以能永断异慧疑故。

前面的障碍,是你自己打妄想,由虚妄分别产生的;这个地方的障碍是别人给你的,就是这邪知邪见的恶友。大乘佛法有很多的功德、智慧,都是不思议境,它是讲中道的东西,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它完全是离空有二边的一个中道路线;而中道的路线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很多人会产生疑谤,小乘的学者、学术界的朋友,都会产生疑谤。我们面对于这样一种邪见的思想,要永断异慧疑,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解,不要被他们所迷惑。

我自己的成长过程,我觉得愈到末法时代,大乘的善根愈难栽培,我看以后一代一代能够修习大乘佛法的人,一定愈来愈少,因为这个障碍太大,就是这些邪见的人太多了。这个时候,我个人的情况,我是觉得:当你遇到很多很多不同的说法,都在冲击你内心那个薄弱善根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你要归依上师。你相信历代传承的祖师──智者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这些绝对没有错,不要被现代的人所迷惑。所以密宗很强调归依上师,他经常用美好的言句来赞叹他的上师,我们中国对这方面修的不够,佛法一定要重视传承。所以我们根据清净的传承,坚定自己的信心,来断除这些恶知识的诱惑。

子三、断法执

由离所闻、所思法中我、我所执,断法执故。

当我们开始听闻大乘佛法,如理作意的思惟大乘佛法,内心当中会有很多很多的功德庄严出现,这个时候要离开我跟我所执。这个我执就是说,一个人在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容易生起高慢,自我的高慢,就障碍自己的进步了;第二个我所执,对于自己所修的法门认为是最殊胜的:这种我执跟我所执都应该断除。大乘佛法应该要广学,对于法门的执取,《菩萨戒》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去思惟,佛陀说: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就是说你修行不要依止自我意识,你的所知依、你生命的根源是如是一心中,就是把你的生命想象它就是一片的心性,没有一个对立的我相、你相──我或者你的对立,不要这样子想,就是如是一心中。在一心中干什么呢?方便勤庄严,把这一念心性用福德智慧加以庄严,那就是好的,那就是平等法界。就是说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的不同,它必须要广泛的学习很多的知识,甚至于世间法都要学习,那你这个执着太重,会障碍你的广学,你把你自己的地位提得太高,障碍你的广学。所以我是觉得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这个是一个妙法。

子四、断分别(分二:丑一长行;丑二颂)

丑一、长行

由于现前现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断分别就是断除心中的不平等,就是修无分别智。这个我们先说明。由于现前现住,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历缘对境,遇到很多现前安住的人事因缘,叫现前现住;或者说安立一切相住,这个相是你自己名言安立的,就是在你静坐当中,你想出很多很多的影像,不管是日常生活的人事、或者你在止观当中的影像,心中都要保持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尽量不要落入好坏得失不平等的思考,尽量保持离二边的思考,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远离一种有所得的不平等的思考,这种有所得的不平等思考会障碍菩提心。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要经常观察一天当中,你心中都在讲些什么话?这个很重要。不是说你讲出来,不是!当然讲出来也算,就是你心中会不断的讲话。如果你心中的话都是不平等,就是讲一些很偏激的话,那你这个人的感情肯定很重。一个人感情重的人,他讲的话就是很不平等:这个人非常好、那个人非常坏,那你的情感还是非常的重。感情重的人,他心中一定有所畏惧,你要行菩萨道就有困难。

一个人要去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一个菩萨能够勇猛的去弘护正法、续佛慧命,他必须要无所畏惧;一个人要无所畏惧,他内心要经常保持平等、无罣碍,才能够无有恐怖。他为什么无有恐怖呢?他内心就是保持无分别,把得失好坏的分别通通放下,做你该做的事,你心中就不会有恐惧。恐惧就是一人心不平等,才会有恐惧。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是经常用一种很偏激的语言来诠释事物,你的菩提心会容易受到伤害,所以要断分别。一个人要尽量把情感淡薄一点,多一分的理智,少一分的情感。

丑二、颂

此中有颂:

现前自然住,安立一切相,

智者不分别,得最上菩提。

我们对于日常生活当中人事的相,或者在修止观当中,由于文字所安立的相,这些相应该怎么办呢?智者不分别,不要起好坏得失对立的分别,尽量安住在平等,这样子你才能快速的悟入平等法界,成就无上菩提。这四种法──下劣作意、邪知邪见、我执法执跟不平等的分别,会障碍我们的菩提心,我们应该尽量的把它调伏。

这个地方是讲到戊一、举出悟入的智慧,举能入识。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的智慧,简单的说就是二句话:第一个遍计本空,第二个依他如幻,就这二句话。一个是真空,一个是妙有;一个是有所放下,一个是有所承当。放下的是你心中不平等的概念,承当的是你心中的希望跟责任,这个你要提起来,这就是大乘的空观。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有志于消灭心中的烦恼而修空观,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我现在是很正确的来修习大乘的空观呢?我们也可以用结果来推断你的因地对不对。

如果说你大乘的空观修了三年、或者五年,慢慢你发觉这个空观,让你的感情淡薄了,那是有帮助;但是你对人事的因缘愈来愈排斥,内心当中,走入寮房不欲见人,那我敢保证你这个空观错了。大乘的空观,在调伏心中的不平等之后,对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利益的心,一定更有承当力,就是依他如幻这一部分是加强了。如果你修了大乘空观以后,你对于承当佛陀的事业更加的退却,那我敢保证你因地的时候,那个空观的抉择是小乘的空观,你自己要注意,这就是一个警告的讯号出现。因为你有这个结果,就是你有这个因地。

我们一个初心的菩萨,我们可以不采取行动,这个没有人会怪你,度化众生要有因缘,不能强求;但是你心中不能没有那个意乐,你不能没有那种准备,不能没有这样的作意。你说你一辈子都没有做任何利益众生的事情,这个都可以理解,度化众生要等待因缘;但是如果说你连这种心情都没有,那你就完蛋了,你整个大乘善根失掉了,顶多是小乘善根。所以我们经常要用佛法的思想来如人自照镜,好丑生欣戚,用大乘的教法来调整自己,看我们是不是很正确的走在大乘的道上。

所以我总是觉得一个人修行,你要先了解你自己,不要糊里糊涂到处跑,你经常要了解你现在是什么相貌,虽然我们不能够马上调整自己,但是你了解自己,你就知道应该怎么调整,你就有希望。虽然我们不可能马上调整,但是我至少有一个方向。所以这个地方,《摄论》就是很详细的把大乘佛法的一个功德相,从知见到修行,很详细的呈现给大家作参考,给你自己一个修正的标准。好,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二个问题:

【学员提问】:请法师慈悲开示,小乘止观跟大乘止观的不同点?

【师父答疑】:这个我们刚刚讲过了,小乘的空观是一味的出离,所以我们认为小乘的空观是偏一边的;大乘的空观它观遍计本空,但是它又强调依他如幻,它空掉的是心中的不平等,但是保留心中的愿力跟希望。所以这一点是不同。

【学员提问】:《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大乘止观?

【师父答疑】:《金刚经》当然是大乘止观,所以它那个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调伏自己的。诸位要知道:这个止观如果是在调伏你心中的有所得心,那就是大乘止观;如果这个止观是对一切因缘法全盘否定,这个就是小乘止观。比如说:我这一念心中,对常见特别厉害,我总是觉得这个世间是固定的,人也是固定的、事情也是固定的,那你也可以修无常观。但是无常观是在调伏心中有所得不平等的心、这种常见的心,那这也是大乘止观,因为我没有伤害到依他如幻。

总之,小乘的空观叫偏空,它是毫无保留的全盘否定。只要这个空观是在对治你心中的有所得,即使是无分别智也好、无常观也好,都可以当作大乘空观的方便。就是大乘空观,一言以蔽之,它的判定标准就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达到这两个效果,这两个缺一不可。它能够调伏你的执取,但是它不会伤害你的愿力,你对生命的希望,你对虚幻的承当,这个就是大乘止观。

所以遍计本空,依他如幻,是大乘止观非常重要的两个纲目,第一个遍计本空,空正见;第二个依他如幻,菩提心,不能忘掉你的责任。

所以《金刚经》它也是一个内观,往内对治心中的不平等,所以它对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平等的执取,把这四相都把它抹平,当然它是大乘止观。《金刚经》比较没有讲到依他如幻,但是没有讲,不表示它否定依他如幻。《金刚经》偏重在遍计本空,它认为你要修依他如幻,你找其它的经典,但是它绝对不会忽略你的菩提心。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说明。当然本论讲得很详细,它前面讲到无分别住以后,它用三种法来磨练其心,加强菩提心,断除四种的过失,它遍计本空、依他如幻两个都讲到了。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只想要仙子的心
我只想要仙子的心
【仙侠+灾祸+仙子+坏女人】 丁恒误入玄界,成为正道第一大派剑山的弟子,然而他却发现自己不单单是与「灵灾」有关的阴劫体、阳劫体,而是可招来「仙祸」,为天下不容的阴阳劫体! 为了活命,丁恒只能双修! ———————————— ◎娴静端庄、温柔如水的师姐…… ◎外表冰冷却内心火热的神女…… ◎强势霸道、野心蓬勃的女魔头…… ◎一心寄托于太阴圣地的隐世天仙…… 丁恒只想与她们交心!
南风新故
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
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
关于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莫家第三个儿子在老婆死后,哭的昏死过去,醒来时已经换了一个芯了。从末世回来,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死去的汉子,看着三岁的白白胖胖的女儿,他的心还是软了。于是,白斩鸡的莫家三儿,开始了辛辛苦苦的,上山下海混饭吃的日常……
梦回香江
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
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
正在更新:孤注一掷:白苗苗 当影视剧里的各色女配们拥有金手指后,他们的人生将会迎来怎样的改变呢。 高亮:女主并不真善美,会有恶女类型女主,雷者慎入 一、【星汉灿烂:何昭君】身世相似的将门孤女vs冷面将军凌不疑 二、【知否知否:盛如兰】不受宠的嫡女vs高高在上的仁慈帝王赵祯 三、【甄嬛传:浣碧】微万人迷,无cp,男人只是我的工具,假白莲,实际上只爱自己。 四、【如懿传:苏绿筠】微万人迷,吃瓜
冰糖荔枝
离开豪门后,假千金轰动全球
离开豪门后,假千金轰动全球
沈鹿曾是沈家捧在手心的明珠,可转眼她成了被抱错的假千金。 真千金携亲子鉴定归来,沈鹿成了整个玉城的笑话。 沈父:“给你一百万,你离开沈家,我们已经仁至义尽!” 沈母:“我是想留下你的,但思思在外面吃尽苦头,你的存在,就是扎在她心里的刺。” 沈大哥:“你享受了这么多年沈家千金的生活,这是你欠思思的,把你的保送名额给她,我们可以既往不咎!” 沈家人的态
云七七
她掉马甲后,矜贵老公茶化了
她掉马甲后,矜贵老公茶化了
她文武双全,才貌双绝,十五岁名扬天下,十七岁征战沙场,十八岁进宫为后! 一觉醒来,她穿越了! 原主是极品恋爱脑,无敌小怂包,任谁都能骂两句,任谁都能踹两脚?! 巧了! 撞她心巴上了! 她终于可以放开了手脚撒欢了! 她保证,他们想要多刺激就可以有多刺激,想要多炸裂就可以有多炸裂!
唐梦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