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第42章 第42集《摄大乘论》(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42章 第42集《摄大乘论》

其实在经论上说:主要是他心理上有障碍。他心理上有什么障碍?我说明一下。他在因地的时候,修习厌离三界苦果的这个观法,是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看三界就像火在燃烧一样。当然刚开始的时候这是一个妙法,但是当他以这样的观法把三界厌离以后,留在心中的那个印象,对他行菩萨道变成是一种障碍。

所以为什么菩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一定要依止一念心性作平台,然后观察法门是如梦如幻的,这个法门是暂时借用的,以如梦如幻的法门,对治如梦如幻的烦恼,把这个烦恼调伏了,这个能对治的法门你也要把它忘掉,因为有的法门你不把它忘掉,以后你要成佛,这个法门会变成障碍。

譬如说厌离三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其实小乘的学者,他有足够的功力来三界度化众生,对他没有任何的伤害,他的实力是够的,但是他内心当中,对三界害怕的阴影挥之不去,所以对他要积集广大的福德智慧,造成严重的伤害。就是他的法执太重,把杂染的生死法、清净的涅盘法,那种对立性、真实性看得太严重。所以菩萨能够如梦如幻,看到三界是如梦如幻的火,他知道其实这个火是心随境转。你说它是火,但是你观察它是一个温暖的火、冬天温暖的火,它就不会伤害你。

所以大乘菩萨能够观察万法唯识,境是由心所变现的,所以它这个思考模式,比小乘高明。所以我们在思考事情的时候,同样在断烦恼,有些思考模式你用了以后,要适可而止。你用得太厉害,虽然这个药吃下去很有效果,但是你要注意它以后会有后遗症,有些法门你用的时候没有后遗症。所以我希望我们在修习佛法的时候,对治烦恼,你当然要用药,但是你用猛药的时候,你要注意!你不能够只是看眼前的利益──我把这个烦恼断掉就好!这个药性本身,在你成佛之道会不会产生后遗症,这个你也要评估。

小乘学者,他的我空法有,使令他在修习善法、度化众生、成就成佛之道的后半段……,就是小乘的前半段他走得很顺利,他离开三界了;但是他后面要从空出假,广修一切福德、广度一切众生、趋向万德庄严佛果的时候,他的后半段就很难走下去,因为他的法执障碍了他。大乘没有这个问题,他到了初地走得很快,二地更快,这个地方有差别。通达,就是他后劲的通达是有差别的。

四、由涅盘差别,摄受无住大涅盘故。这个涅盘就是一个不生不灭的依止处、一个安乐处。小乘的涅盘叫做偏真涅盘,他这个涅盘是偏在真谛,对世俗的因果是没有交集的。所以小乘的涅盘,基本上只能够自受用,不能说我的涅盘跟你共享、我这个大般涅盘摄受很多众生来我这个地方,不可能。大乘菩萨的涅盘叫做无住大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也就是说菩萨能够假藉母胎来到三界里面度化众生,你看他到处跑来跑去广度众生,但是他的内心还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还是涅盘。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涅盘是无住。他不决定在生死、也不决定在涅盘,他永远是走中道的路线,他的涅盘是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妙用。

五、由地差别,依于十地而出离故。小乘的空观,这种空观非常可惜,没有大地的资持,而大乘的空观有大地的资持。这个大地有两层意思:第一个不动义,你看这个地,人车在大地上跑来跑去、动来动去的,大地它永远不动;第二个大地有荷负义,负载众生,所有的人、所有的房子、所有的树木都要依大地,大地它能够无怨无悔的来承当一切众生、荷负众生。这当中随着他内心的功德增加,他从初欢喜地到法云地,他地地不动的力量,使他对众生的承当荷负的力量增长,依止这种承当力来出离烦恼障、所知障。

我曾经听一个老和尚开示,他把菩提心解释成责任感,这个责任感就是菩提心。我觉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对我有好处,依止对自己有好处的动机做这件事情。当你度化这个众生,这个众生对你没有好处的时候,你一定把他放弃掉,因为你一开始的动机,就是以一种好乐心去度化他。但责任感不同,我对你有责任感,你对我好,我对你也有责任感;你对我不好,我对你也有责任感:这责任感是超越好坏的,这叫大地。你看那个大地,你用干净的东西丢到大地,大地也是如如不动,也是荷负你,不论你怎么样,它就是不动。所以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彼此的感情,感情是变化的,靠不住的。所以这个地方叫地,不动,在不动当中生起它的责任感。

小乘的空观,它对众生是没有责任感的。在经论上说:小乘的学者在空性的涅盘当中,其实他很清楚的知道,他过去的眷属在三界流转,受了很多痛苦的折磨,他很清楚。他的内心当中没有悲悯心,因为他认为这不是我该度化的,他没有这个责任感。其实他不是不知道,他很清楚的知道,因为他内心当中的空里面没有大地。菩萨的空性当中有大地,他有名利不可争、义务不可辞,他对弘扬佛法、度化众生有责任感。

六、七、由清净差别,这六跟七是合并,都是属于清净。这个清净有两个:一个是自受用的清净,一个是他受用的清净。先看自受用:断烦恼习故,断除烦恼习气的差别。什么叫习气?就是说事实上他没有这个烦恼,但是表面上看他好象有这个烦恼。

比如说这个杯子,以前装酒,现在用水洗干净,但是你闻这个杯子还是有酒的味道。比如说,你看难陀尊者,难陀尊者以前贪爱的烦恼很重,但是他修小乘的四念处、我空观以后,他已经把烦恼的根断掉了,因为没有我,谁起烦恼?心若灭时罪亦亡。但是你看难陀尊者看到女众时,还是上下打量。你看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以前瞋心很重,他证得我空以后,瞋心的烦恼消灭,但是舍利弗尊者他的身影,映到一只鸽子身上时,鸽子还是会恐惧,就是因为他的习气还在。

菩萨是断烦恼、也断习气,这一点是断得彻底,净佛土故。小乘的空观,他没有理想要成就一个佛的净土;大乘菩萨不是,他观一切法空,他总是想:以后要把自己福德、智慧的资粮,庄严一个净土,盖一个道埸,成就一个国土,把有缘的众生摄受来这个地方修学,他有一种要成就净土的目标。一个是自受用的清净,一个是他受用的清净,这个清净是有差别的。

八、由于自他得平等心差别,成熟有情加行无休息故。小乘的空观是自他不平等,他的空是有法执的对立;大乘菩萨的空是自他平等,他对一切众生的感受是感同身受的,所以他能够生起成熟有情的加行,他为了要使令众生的善根成熟,不断的努力,假藉方便度化众生,而且是尽未来际没有休息的。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一个菩萨能够长时间的度化众生,他的心一定要安住在无所得的平等心;一个人感情太重,他度化众生好坏的心太强烈,他一定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经常看到经典上,赞叹菩萨没有休息,其实他不是勉强,是任运的,因为他内心平等,所以他就能够不断的做下去。

九、由生差别,生如来家故。这个生就是安住。小乘的空观不能安住在真如、真如家,小乘的空是心外求法,他的空是安住在心外的一个法上,他那个空是一个法。大乘的空是安住在内心,叫做现前一念心性、叫真如。所以佛陀在经典上说:小乘他不是真佛子,叫外子,只有菩萨才是真佛子。因为他没有生如来家,没有安住在真如的家。

十、由受生差别,常于诸佛大集会中摄受生故。这个地方是讲果报。菩萨的受生在因地的时候,他能够在十方诸佛的大集会中,这个大集会是实报庄严土,他能够摄受,莲华化生。你看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只要还没有入无余依涅盘之前,他的果报都是业报身,他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他只要还没有达到四果之前,甚至于他在有余依涅盘,没有入涅盘之前,他那个老病死的身躯是不能够解脱的。菩萨不同,因为长时间福德、智慧资粮的加持,他生在大集会中实报庄严土。

十一、由果差别,十力、无畏、不共佛法,无量功德果成满故。这个地方讲他受用的果,前面是讲自受用的果。菩萨的一念空性,具足了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无量的功德成就。不像小乘的空,是空空荡荡的一个素法身,什么都没有;它有万德庄严的:这是有差别的。

佛陀在《法华经》上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能生产事业、也没有资产。没有资产怎么办呢?向人家乞求,完全靠你因缘的业力。因缘好,讨一顿饭吃;因缘不好,这一顿饭就饿肚子。

就是我们生死凡夫,流转三界中,内心没有一个依止处,随业流转,就像乞丐。小乘的圣人好一点,叫做大富长者家中的清洁工人,他能够除粪,把厕所扫得很干净,把三界的爱烦恼、见烦恼消灭了,还得到这个大富长者的照顾,有房子住、有正常饮食的提供,他觉得很满意了。大乘的菩萨,他掌管这个大富长者所有的珍宝,做当家师,准备继承佛位、准备继承大富长者的阶位。所以从这个譬喻就知道,小乘观一切法空跟大乘观一切法空,他的万德庄严是有差别的。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清楚。

我们应该这样说,成佛之道的确有两个选择,这两个都是佛说。你可以先享受后痛苦,先甘后苦──先离开三界,反正小乘的方法很快,六生、或者是四生、或者六十小劫;但是你要是用小乘的方法修学,后面的路你就很难走下去,所以叫做先甘后苦。所以小乘一旦回小向大,他要适应大乘中道思想,就很困难、很难适应的。大乘菩萨前半段很难走,因为你要一个生死凡夫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对凡夫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要求。但是这个菩萨,从刚开始的摇摇晃晃不断的调整,等到他正常以后,他后面的路就走得很快,初地以后那个船开得很快。看你是要选择哪一条路!

有人把众生分成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这种人永远活在过去,他没有现在、未来,这种人叫下等人。你看一般的工人,他内心当中,他以前做什么,他现在就做什么,他一天过一天不思进取,活在过去。第二种人是中等人,他活在过去、也活在现在,这种人一般来说都是做中阶的干部。他有过去的经验,但是他也随时不断的调整自己,作状况的处理,就是他活在过去、也活在现在。

上等人是活在过去、又活在现在、又活在未来,他未来有理想目标:我现在做得不够好,但是我未来有一个理想,我绝不放弃。这种人大部分都是做老板,老板都是活在未来。(呵──)你看老板一天到晚在工厂现场走来走去,这公司没有希望。一个老板要想想这公司未来要怎么办?十年后要怎么经营?所以你要走大乘路线,你实在要有一点目标才走得下去,否则你看到三界的痛苦,你就会害怕。当然你也可以不要害怕,你求生净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到这个地方,是把大乘空观的庄严殊胜,跟小乘单纯的空观作一个比较,勉励我们应该要坚持这一条路,不要退大取小。

丁二、颂(分二:戊一自颂前义;戊二引余颂证)

戊一、自颂前义(分二:己一四寻思;己二四如实智)

己一、四寻思

前面的丁一是长行,这个地方偈颂。偈颂有两段:第一个自颂前义,这是无着菩萨自己做的偈颂;后面第二段是引余颂证,引用其他的经论。先看自颂前义:第一个四寻思,第二个四如实智。先看四寻思:

此中有二颂:

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

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

我们刚开始修四寻思的时候,就观这个名──心中的思想,由这个思想产生了种种的义相,这两个是互为客,这个互为客,客人当然是不决定,主人是决定的。就是你的思想影响外在的作用,外在的作用又会牵动你的思想,这两个相互作用,但这两个都是其性,它的体性都不决定,这应该要想一想,都是你的心变现的。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于二就是自性跟差别,这两个你也应该推论,都是你心中的思量所假立的。所以四寻思的意思是先破名跟义,然后自性差别自然消失掉。

己二、四如实智

实智观无义,唯有分别三,

彼无故此无,是即入三性。

真实的智慧──这个遍计本空的智慧现前的时候,我们观察外境的这些差别作用是没有体性的,这个是破所取相。义被破了以后,能分别的名、自性、差别也可以破除。为什么破除呢,彼无故此无,是即入三性。因为彼义相不存在,能分别的名、自性、差别也不存在,这样子就悟入了唯识三自性的道理。这个偈颂,等于是先破外境的所取相,再破能取相,这个前面说过了,这只是一个复习。

戊二、引余颂证(分二:己一教授二颂;己二别五现观伽陀)

己一、教授二颂(分二:庚一现观边;庚二真现观)

庚一、现观边(分二:辛一先遣义想观唯自心;辛二印空所取能取亦无)

辛一、先遣义想观唯自心

这当中有两段:教授二颂、别五现观伽陀。二颂当中先看现观。现观当中先看第一段,先遣义想观唯自心:

复有教授二颂,如《分别瑜伽论》说:

菩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

义相既灭除,审观唯自想。

一个菩萨在禅定的寂静心中,观影这个影是外境的影相,看这个是好人是坏人、是得是失,你应该思惟:其实是你心中的联想。这条绳子,你看它是蛇,你就产生害怕,它就扮演蛇的角色;你观察它是蚯蚓,你内心就产生慈悲心:所以它是你自己定义的,观影唯是心。你知道外境的体性是不决定的,你能观的心──心中的联想也慢慢消除,内心就安住在无分别智。这个地方是观察外境是无自性。第二个是内心也是无自性:

辛二、印空所取能取亦无

如是住内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无,

庚二、真现观

后触无所得。

为了对治外境的执取,菩萨开始不再向外境追求,安住在内心,他已经知所取非有,知道这个外境的执取是没有意义的,一切法是因缘生嘛,好坏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能取的心这种智慧的观照,也觅之了不可得,最后后触无所得,就入了这个现观。触就是证入,就证入了无所得的平等法界。就是先对治外境的执取,再舍离能观的智慧,这个时候能、所双亡,唯是一心,入平等法界,就证得无所得的真如。这个地方是把前面资粮位、加行位的修学到见道位的过程,再作一个重颂。

这个止观,是一个心地法门,就是要经常的要观照自己。我们发觉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想改变。你去看一个修行人,如果他自己不想改变,你怎么讲都没有用。一个人要颠倒,佛菩萨来也是没有用。所以你不修止观,你不想修观照力,那你的生命就不会改变。你三十年前是什么样的心态、你是什么样的命运,你现在也是什么命运,顶多你修一点福报而已。一个人要改变,是什么要改变?就是他本身有在观照。你做错了,别人点你一下,有观照的人,马上能够自己觉悟,然后改过。

所以所有的改变,都是在于自己的觉悟,别人只是点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别人只是点一下,他就能改变?有些人点了半天,也没有改变?因为他内心没有观照力。所以你看菩萨劝谏,讲三次就好了,讲多了也没用,徒增烦恼、结恶缘而已。所以你一定要自己去观照,别人讲的话你才听得进去。临命终的时候,你说我颠倒了,我可能去执着某一个人跟事;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被临终关怀时,讲几句话,诶,他就醒过来了?有些人颠倒,你怎么讲都没有用?因为他内心的执取非常坚固,你怎么讲都没有用。

所以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个情况──你自己想改变。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不能让你改变,释迦牟尼佛也不能让你改变,因为你活在妄想当中,谁也没有办法,你要往火坑跳,谁也没办法。我们下一堂课马上讲到菩萨广修六波罗蜜,成就广大的福德资粮,你看菩萨修善、成就功德之前,先产生内心的观照。你自己要有反省的力量,否则你这个菩萨道资粮力一修下去,谁也不能改变你,这个地方错就一直错下去。

所以你看菩萨修六度之前,先成就观照力,然后再产生行动力。就是你有这个观照,你在行动的时候,你随时可以微调一下。一个有观照力的人,起码今生不会有重大的过错,会有过错,但不会有重大的过错。一个人今生会产生重大的罪业,一定是没有修观照力,因为这个罪业不可能马上产生,所有重大的罪业都是点点滴滴的,今天做一点,没事;明天再做一点,也没事;愈做愈大胆,然后罪业愈造愈大、愈造愈大。为什么他这个罪业在生命当中能够连续那么久呢?我相信一定很多人点过他,但是有什么用!他自己不观照,谁点你也没有用。

所以说,你内心当中有真实在观照,我们不敢说你没有过错,但是你起码不会有重大的过错,因为你有小过错就可以调整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真实的行六波罗蜜行动之前,菩萨要先修观照,有了目标以后再修观照,然后再采取行动,是这个次第。这个地方大家要想一想它的差别。好,我们讲到这里。

【学员提问】: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上课提到大乘菩萨的修法,是先修戒、再修慧、修禅定。请问想修大乘的行者是否应先修戒、后修解门、再修行门?

【师父答疑】:这个解门跟行门,你不可以这样分开来。因为你都不行门、不拜佛,你心静不下来,你解门也读不下去。所以我不同意把解门跟行门切开。这段时间完全解门、这段时间完全行门,其实这样的分法是不对的。你可以不成就禅定,但是你要成就寂静的力量。如果你没有行门,完全看书,我看你身体也受不了,没多久就高血压。(哈──)因为看书都是分别。因为行门它是安定,你拜佛、持咒都是无分别,安定,而且这当中有佛力的加被,你念佛,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念〈大悲咒〉,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这些都可以灭罪。一个人如果不从行门上作忏除罪障、积集资粮,你修习解门,你身体的病痛障碍特别多。你光是自己的障碍就冲不过去,不要说度化众生!

所以我觉得解行不能分开,解行是不能切割的。禅定跟智慧是可以有次第,我们刚开始偏重智慧,这是对的。因为你没有智慧,遇到禅定你就迷惑,它的诱惑力太大。但是你虽然修智慧,你这个智慧也要有一点寂静的力量,就是行门的定课。我再强调行门的定课不是寂静而已,如果只是寂静,那跟外道差不多,这当中有不可思议的三宝加持力,你在拜佛、念佛的时候,有三宝灭除罪障、增加福报的力量,那是我们所有佛弟子的根本,就是归依。如果你对念佛、持咒产生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你都不相信,那你连三归依都不如、你连佛弟子都不是。佛法是重智慧,但是它这个智慧刚开始是带一点宗教情操,就是对三宝的归依,你相信三宝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所以我认为行门跟解门是不能分开的,而且初学者行门的时间要多于解门的时间。你妄想那么重,你听佛法也听不懂。其实佛法是这样,我自己读佛学院读了三年半,佛法跟读世间的学问不同。读世间的学问,你读科学,你一本书要读到通。佛法你读一句算一句。你说我这一堂课都昏沉,突然醒过来听到一句,诶,不错。明天要是打瞌睡,醒来又听到一句,也不错。诶,这个点点滴滴的累积,听十年下来你也开悟了。(呵──)为什么开悟呢?因为我打妄想、昏沉、掉举的时候,我总有空档,我不可能一天到晚打妄想,总有空档。(哈──)这个佛法就在空档的时候渗进去。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佛法的善根不可思议,你只要让它渗进去,它就永远不会出来,这个三宝的力量不可思议,叫金刚种子。只要你在妄想的空隙有佛法的力量进去,就不可思议,它就慢慢增长,你就会慢慢觉得:诶,我这样做是不对的。

所以我刚刚讲:一个人要改变,一定要自己觉悟──诶,我昨天这样做是不对,我应该要调整一下自己。诶,你就慢慢进步。为什么进步呢?就是那个观照力慢慢现前。为什么观照力现前呢?你就是打瞌睡醒过来的时候,听到这几句话。所以修学佛法不要太急躁,好象一定要每一堂课都听得懂。我今天听两句、明天听三句,点点滴滴,不思议心,不思议变,佛法的善根不可思议,它永远不会退失。所以说刚开始,先拜佛、修忏、修习福报,但是行门可以比解门稍微多一点,这两个都需要。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阿弥陀佛。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独断万古之后,竟要被灭族
独断万古之后,竟要被灭族
最强大帝林破天,为守护诸天万界,只身平定黑暗动乱,镇守天缺!却不想十万年后,守护林家的极道帝兵竟发出了灭族的悲鸣!那一日,剑鼎齐鸣,大道都在颤栗!其心中怒火滔天,大喝一声:“剑来!”
失眠的人
村医小神农
村医小神农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摸爬滚打
部族败落后,我一手撑乾坤
部族败落后,我一手撑乾坤
“你是部族最后的男人了!” “先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部落比拼,没了父亲的照拂,整个部族没有一个能打的。 男人们败的败,逃的逃,最后只剩他一个年纪小的依偎在母亲怀里。 所有人都劝母亲带他走,他是部族未来的希望! 可他却爬上擂台…… 叛徒:“哈哈哈,就凭你,也想对抗我们。” 他:“就凭我!” 既然说他是青山,那他就要发挥这青山的作用! 守护部族!
佚名
都市逍遥圣手陈南朱可人
都市逍遥圣手陈南朱可人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摸爬滚打
神算真千金,傅太太被豪门圈宠爆
神算真千金,傅太太被豪门圈宠爆
她是上古凶兽,一朝穿成被豪门遗弃的小可怜。他是豪门贵子,血煞缠身病弱植物人,注定活不过仨月。江小姐掐指一算,这个血煞缠身的傅大少,竟然是她命定的伴侣。所有人都以为,江小水嫁入傅家是贪图豪门的钱,只有傅少知道,江小姐是图他的“人”。血煞缠身?全是滋补药丸。邪气入体?吸溜起来口感更好。鬼门开,阴气来,傅大少招阴体质。江小姐心说还有这等好事?阎王让你三更死,江小姐再给你一百年。……江家四位哥哥:“我妹
小猪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