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宅嫡妻上位手札
- 林浅意挟恩嫁给将军连盛,夫君厌,妾室欺,唯有婆母喜,堪堪苟活于深宅。 连盛轻视她是一只靠母亲娇养着的可怜米虫,白白浪费了将军府粮食,而他仰慕的昭月,当真如天上的明月,林浅意比不过分毫。 林浅意冷笑回击:将军对我不宠不爱不疼不理,我亦不闹不争不抢不斗,当我真不会斗? 内宅斗法易如反掌,诛贼心赚银钱扬声望…… 退可安内,攻可攘外,她林浅意招招擅长,惊艳世人目光。
- 十千啊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45章 第45集《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四七页,庚二、相。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假设遇到了人事的障碍,产生了痛苦的感受,这个时候我们习惯性的方法,就去改变外在的人事,使令它能够随顺我们的心意。但是当我们努力的这样做以后,发觉:我们障碍依旧存在、我们的痛苦依旧出现。这是一个什么道理呢?因为外在的世界,是我们内心所变现出来的,我们讲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能变现,外境是所变现。
所以你的内心在生命当中,它是一个主导者,它能变现,就是它是一个根源。也就是说我们要修行,重点不在改变别人,重点是要改变自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佛法之前,你应该有一个最重要的方向,所谓的莫向外求。当我们已经掌握了生命的修行方向,应该是改造我们现前一念心识。
那应该怎么改造呢?
在本论当中,无着菩萨提出了三个重点:第一个,你要确认你修行的目标。我们一个人,假设生命当中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力量,我们修行起来就没有前进的动力。这样子,我们一生的所学,就会变成分散的,而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刚开始的时候,知道你到底是要成就一个什么样的功德?你必须有一个远程目标,成佛的目标;有一个中程的目标,你来生要到哪里去?近程的目标,你今生当中要完成什么样的功德?你一定要有一个目标,来引导你的内心。
第二个,你要具足方便。我们要趋向目标的时候,我们是有很多障碍的,不是很顺利,烦恼会障碍我们、罪业也会障碍我们、色身的老病死也会障碍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有我空、法空的智慧。所有的障碍出现的时候,都是因为我们对它的执取,而使令这个障碍变得扩大而不可收拾。所以障碍的本身并不可怕,重点是我们不能够使这个障碍扩大,你就必须要消灭你对这个障碍的执取,所谓的我执、法执的执取,使令这个障碍降到最低。就是你有了目标,你应该有我空、法空的善巧方便,来消灭我们心中对障碍的执取,这是所谓的破障法门。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又具足善巧方便,第三个就应该要付诸行动,实际的去修习六波罗蜜的法门,来忏悔业障、积集广大的福德、智慧两种资粮。我们这一科叫做彼入因果,这第四科;前面三科主要是建立目标跟具足方便,就是建立菩萨的两种的根本功德──菩提心跟空正见。第四科以后,彼入因果是告诉菩萨:如何把我们的目标付诸实践。
付诸实践当中,是讲到六度的法门,这当中有总标跟别释。前面的总标是把凡夫的六度跟圣人六度的差别,作一个笼总的说明。别释有十门,广释十门:第一门是讲到这个数,讲到佛陀安立六度的理由;这个是在十门当中的第二科相,这个相就是一种殊胜的功德相,每一个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每一个度的内涵当中,都有一种殊胜功德相。我们看内涵,这当中有问跟答,先看问的地方:
庚二、相(分二:辛一问;辛二答)
辛一、问
此六种相,云何可见?
这六种波罗蜜多的功德相,应该如何了知呢?因为佛陀在人天的善法,乃至在二乘的教法当中,佛陀也谈到了六度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到底它的六度跟人天的六度、小乘的六度,这当中有什么差异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功德相呢?应该如何了知?就是说,为什么只有大乘的六度,有资格称为波罗蜜,其他都没有资格称为波罗蜜?这当中的差异是如何了知呢?就提出这个问。
辛二、答(分二:壬一由六最胜;壬二四句分别)
壬一、由六最胜(分二:癸一标数;癸二列释)
癸一、标数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由六最胜,第二个四句分别。先说明每一个度都有六种殊胜的功德,第二个再把这个四偈作一个总结。我们先看前面的由六最胜,先作一个总标:
由六种最胜故。
因为大乘的波罗蜜,它的每一个度,都具足了六种殊胜的功德相,这不是一般的凡夫跟二乘所能及的。所以,在大乘当中,只有大乘菩萨在修习布施、持戒、忍辱,才有资格称为波罗蜜,因为它每一个法门都具足六种的功德相。哪六种功德相呢?我们看列释:
癸二、列释(分六:子一所依;子二事;子三处;子四方便善巧;子五回向;子六清净)
子一、所依
列释当中有六个功德处:一、所依;二、事;三、处;四、方便善巧;五、回向;六、清净。我们先看第一个所依:
一、由所依最胜,谓菩提心为所依故;
菩萨在修习六度的时候,他内心有一个依止处。什么样的依止呢?他依止菩提心,来修学六度的关系,所以他那个所依是最胜的。我们一般的人天善法,他修习六度是没有目标的,他是随心所至,他突然间想到要布施就布施了、想到放生就放生,这种没有目标的行为,是不能成就一个广大的功德。这个菩萨他在修六度的时候,他是事先有一个目标。什么样的目标呢?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目标。
在经论上说:你心中已经有一个要成佛的目标,这个目标很明确,那你所修的所有的戒法,都是菩萨戒法。就是你还没有发菩提心之前,你受五戒,有五戒的功德;你受比丘、比丘尼戒,有比丘、比丘尼戒的功德。但是当你受了菩萨戒以后,所有的戒法,通通是成就菩萨戒,全部是菩萨戒。你现在受持比丘尼戒,也是受持菩萨戒。为什么呢?所依最胜故,你所依止的菩提心是特别殊胜的。
我们在修行,我们对于目标的确定是不能忽略的,因为为一个人没有目标,你的生命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力量。科学家曾经作一个实验,他把高中生分成二组,a组跟b组。a组有一百个高中生,b组有一百个高中生,然后作跳高的测试,就是跳起来用手去摸这个墙壁,看你摸得多高。a组,他们是要求他:你一定要设定一个目标,你希望跳多高?那b组呢,你不要设定目标,你喜欢跳多高就跳多高。测试的结果,发觉:有设定目标的a组的分数,远远地超过b组。
所以,从这一点可以了解:我们内心的状态,你设定目标,对启发我们潜在的力量,的确是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有目标的人,他修行力量,是超过一个悠悠泛泛没有目标的人。
宋朝有一个宰相叫做文天祥,文天祥当初代表宋朝跟元朝去谈判,结果谈判不成,元朝皇帝看这个人是个人才不敢放他回云,就把他抓起来,抓起来,因为文天祥在宋朝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要逼迫他投降。怎么样逼迫呢?他把文天祥关在水牢,这个水牢的水淹到他的脖子,长时间把身体浸泡在水中,他身体都腐烂了,那个虫无时无刻白天晚上咬他的肉。文天祥在这样的色身的痛苦之下,他讲出一个世界的名言,他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自己的生命,但是文天祥的意思就是说:我爱着我的生命,但是我也爱着我内心的目标──丹心,我忠义的功德。如果你一定要逼我作出抉择,我两个只能够选一个,那我只好放弃我的色身。我们从历史来看,文天祥应该是一个凡夫,他也没有证得空性,换句话,他对于外境是有执取的,所以他的色身这种腐烂的状态,一定有痛苦的感受。那他为什么不会被这种生命一时的因缘所转呢?这当中只有一种解释,因为他生命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菩萨在修行六度的时候,他为什么在布施的时候,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力量?他持戒的时候,也能够产生比二乘人、人天人更大的力量呢?因为这个菩萨他心中有一个目标在资持着他,所以这个地方是特别殊胜。
子二、事
二、由事最胜,谓具足现行故;
前面是指他内心的所依,这个地方是讲:他根据这个菩提心所表现的一种事,这个事就是一种造作,他所造作的事业是特别的殊胜圆满。为什么呢?具足一切现行故。就是菩萨在造作六度的时候,它的内涵是广大圆满的。我们举布施来说,你看佛陀在人天的善法、在声闻教法里面,布施顶多是外财的布施,没有可能讲到内财色身的布施;只有在大乘的经论,才讲到用色身来布施。我们再讲持戒,佛陀在声闻教法持戒,只讲到摄律仪戒,告诉我们怎么断恶,没有提到如何的修善,也没有提到如何度众生。只有到了
菩萨戒,才讲到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这个广大圆满的功德。所以这个大乘的六度,他造作的事业,是特别圆满,因为他具足一切佛的现行,这一点是不共于人天,不共于二乘的地方。
子三、处
三、由处最胜,谓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事为依处故;
前面的事,是偏重在自利的功德;这个地方的处,是讲利他的功德,利他。菩萨在生起菩萨戒的时候,他所缘的处所,是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事为依处故。菩萨在修六度的时候,他所面对的有情是一切有情,是冤亲平等的一个广大的所缘境。他面对有情,他所做的事业有两种:第一个是利益,第二个是安乐。这个安乐是约着现世生命的趋吉避凶,这个利益是约着未来生命的究竟解脱。
也就是说,我们在人天善法的时候,我们给众生的利益,大部分都是约着现世的。你要是在声闻乘教法,你遇到一个阿罗汉,阿罗汉他在利益众生的时候,他是偏重在给众生成就来世的解脱。只有大乘的菩萨,他给众生的利益,是包括现世的安乐跟来世的利益,这两个都具足。
我们在受菩萨戒的时候,我们得戒体,诸位回忆一下:得戒体的主要因素是缘境发心。你所缘的境,就是这个地方所谓的处。就是你到底要对谁发心?你发心要有一个对象,你要对一切有情成办他们的利益安乐,以这个当你的处所,就是你修习持戒的处所,就是这个处所。对这个处所,你要干什么呢?发起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心,这样的发心叫做事。一个是约着能发心的造作,一个是你所面对的境缘,这个都是从菩提心发动出来的。
子四、方便善巧
四、由方便善巧最胜,谓无分别智所摄受故;
菩萨从菩提心,一个目标,要表现出一种事跟处,他必须有方便善巧,因为这当中困难重重。这个方便善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能够把极度困难的事业,转成非常容易的事业,这叫做方便善巧。什么是方便善巧呢?无分别智所摄受故,就是菩萨在遇到障碍的时候,是修习我空观跟法空观。我们行菩萨道,你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你要知道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所有的障碍都是从内心变现出来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科学家曾经作一个实验,拿一只跳蚤。诸位知道,跳蚤是会跳来跳去,它会从这只狗跳到另外一只狗。这只跳蚤,他把它放在桌上,他一拍,跳蚤就往上跳。然后这个科学家上面放一个玻璃,跳蚤碰到玻璃的时候,它感到障碍,它第二次就调对高度,它下次再跳的时候,高度在玻璃的地方再低一点点。然后你再把玻璃再往下降一半,它往上跳又遇到玻璃,它又调整它的高度。然后你再把玻璃再往下降,降到跟这个跳蚤贴近的时候,这跳蚤稍微动一下就碰到玻璃了,这个跳蚤它再也不跳了,你怎么拍,它都不跳了,这叫做自我设限。
就是说,我们发了菩提心,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当我们要实践的时候,会有一种障碍,就是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因为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我们曾经遇到很多的失败、遇到别人很多的指责跟批评,这种叫做破坏性的情绪,这样的阴影在我们心中累积了很多,让我觉得:这件事我做不来。果然你就做不到,因为你不愿意尝试。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尝试呢?因为我们从过去生到现在,阿赖耶识当中累积很多负面的、破坏性的情绪在里头。
这个时候,菩萨要观察我空、法空的智慧,把生命回归到原点,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内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有的障碍都是如梦如幻的。这个时候,你相信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所以修习空观,了解到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所有的恶法可以断除、所有的善法可以成就。你可以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这是菩萨道的根本精神,你相信你做得到。
诸位要知道,你在菩萨戒,你可以暂时做不到,但是你要相信你做得到,就是菩萨不能放弃对功德的意乐。那你为什么相信这件事情呢?因为你有方便善巧──我空、法空的智慧。否则我们永远就像跳蚤一样,其实这只跳蚤有能力跳,它为什么不跳呢?因为它认为它做不到。所以我们在修习六度的时候,你要能有方便善巧,化解心中的自我设限。
子五、回向
五、由回向最胜,谓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故;
这个回向就是说,他这个方向,本来我们设定的方向是往东边跑,结果他已经往西边偏了。那怎么办呢?稍微把它回转倒向,使令他跟我们的目标相随顺。那回向是回向到哪里呢?回向正无上等菩提故,就是我们不求人天的福报、也不求二乘的偏空涅盘,但求无上菩提,这叫回向。古德说,前面的所依叫做发心,是一种动机,动机是我们刚开始设定的目标;这个回向,是我们趋向目标过程当中的一种回转倒向。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