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96章 有功受奖
一周北美票房
8月27号-9月2号,2004年
--------电影---------排名-----上映周数----影院数量/变化---------平均-------本周票房--------总票房
《英雄》-------第1位-----第1周--------2031家-----------11,680---------23,722,503----23,722,503
《大人物拿破仑》--第14位-第12周-----706家(+129)---4,476----3,159,981-----23,456,682
《婚期将至》----第29位-----第14周-------317家(-18)------1,174-----372,158-------38,124,775
开学周的影市也有亮点,晚了中国公映时间近两年的《英雄》拿下周冠军,《卧虎藏龙》之后华语电影的又一次胜利,米拉麦克斯的发行颇受争议,若然是在2002年它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时趁热上映,票房理应会更高。
《大人物拿破仑》继续着奇迹,这部仅仅40万制片费的喜剧片已经成了一个现象,深受年轻人欢迎,风头盖过诸多大片。
也遮掩了《婚期将至》很多光芒,在媒体上赫斯夫妇是英雄式的天才,叶惟则是堕落的坏天才。不过《婚期将至》的票房收尾做得还不错,乘着叶惟人气上升的势头,距离四千万票房的目标只差两百万不到,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梦。
时间也进入到9月份,me公司公布了2004年第三期的q分统计,是为过去四个月的最新情况。
一个夏天下来,有很多新的明星名人进入了调查范围,其中当然包括了叶惟,正面q分27分!
这个分数让布瑞恩、莱斯利他们欢呼雀跃,叶惟比起他们另一个客户,以57分排在第一位的汤姆-汉克斯不算什么,像金-凯瑞、布鲁斯-威利斯、汤姆-克鲁斯这些50分以上的人才能称为巨星,27分还够不上一线电视明星,但实在太惊喜了!
原来的最低设想是一年内10分,三年内20分,最乐观的想法也是要等《阳光小美女》成功后才可能20+分,结果亮相半年不到,就已经27分,这绝对是最快的飙升速度之一。
当布瑞恩欣喜地通知了叶惟,却得到对方一声懒洋洋的哦,“才27分?难怪这边还没有人把我认出来。”
27分当然不会走在街上谁都认识,倒是会被人错认“你是那个,那个……演《猪头逛大街》的?”如果不是叶惟比约翰-赵年轻得多帅得多,肯定会有这种情况。
“什么时候等我上了30分,像个热门肥皂剧明星了,再高兴吧布瑞恩。”
“惟,我服你了,你只是个新人,多少迪斯尼孩子都没有这分数!”
另外还有一点……叶惟的负面q分也远远超出预期:15分。
这是非常危险、开始发臭的分数,而且得分不是主要因为“我不知道他”,而是“他是一个低劣的家伙”,我恨他!也许是因为他近期的绯闻和丑闻,也许是其它原因。
正负分加起来的总分42分,其实知道viy的人真不少了,热门肥皂剧明星不见得有这个总分,除非是《欲望都市》的一员。
叶惟对负面q分同样感到不满:“才15分?我以为怎么的都会有个20分。”
布瑞恩哑然,真是第一次听到有客户希望自己的负面q分高的,多少经纪团队、公关团队就因为某客户的负面q分过高而被解雇,就算是专门哗众取宠搏人眼球的那些真人秀明星,都只希望自己的正面q分高。
“你不要故意做什么增加负面q分的傻事啊!”布瑞恩不得不提醒一句,想想那公开声明,真的有些怕。
“没空,没兴趣。”
布瑞恩想,viy跑到加拿大去,有好有坏。
坏的是离开了聚光灯范围,曝光度持续下降,自从他去了多伦多,媒体上他的街拍都没了,也没有什么他参加活动的消息,要不是“viy说了”专栏每周一篇文章,在公众眼里,叶惟就像消失了一样。
这对一个新星是致命的,大家还没有怎么记住你呢,你就没动静了。
他现在是真心惋惜叶惟和莉莉-柯林斯玩完,本来叶惟出席前几天菲尔-柯林斯的洛杉矶演唱会的话,又有曝光,恋情又会自然地公布,如今什么都没有。
而好的是多伦多是个远离种种诱惑的清静地,对突然成名的16岁少年来说,对《阳光小美女》才是计划的重中之重来说,那里最好不过。要知道viy如今不但有名气,还有钱,开个派对、飙个跑车、吸个大麻什么的不在话下。
钱可以让人幸福,钱也可以让人毁灭。
能怎么样,就看叶惟自己的了,这个有人爱有人恨的坏小子。
……
上映三个月,《婚期将至》的北美票房接近于尘埃落定,一笔笔分账结算也在陆续进行。
时常会有这种情况:一部独立影片由一家知名或不知名的发行公司发行,赚了大钱,大家先是一片欢腾,最后是反目成仇。
原因可能是发行商虚报票房,也可能是不遵守协议、拖欠款项……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新鲜热辣的例子是《耶稣受难记》这部有着巨大争议的影片,制片人梅尔-吉布森刚刚把发行商纽马基特告上了法庭,纽马基特的实际分账比例和协议比例不一致。
还好这种事情在ifc和普雷通上没有发生过,他们既不是大得可以欺人的六大片厂,也不是以前没人关心、以后也人关心的小片商,他们有很多的顾忌,像汉克斯的名声,为什么要搞这种得不偿失的事?
《婚期将至》目前的3812万美元票房,由三方分账:放映商、发行商和制片商。
怎么分呢?早在合同制订阶段就已经定好的了,索尔顿律师因此还得了一笔律师费。
要弄清楚票房分账,首先要明白第一步,放映商和发行商之间怎么分。
以术语来讲,电影院为一部上映影片支付给发行商的费用叫做该片的“租金”,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电影院使用电影的版权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不同时间的租金占票房收入的比例可以不同,结算时间也不一,视协议而定。
通常情况下,主流发行商可以得到53租金,放映商得到剩下的47。
而独立发行商没有主流发行商的实力,一般只能得到40-50,如果是在艺术院线发行就更低了,只有35-40,因为独立片商的艺术片往往没有做过什么宣传,导致影院自身要承担很多宣传费用。
所以说拍文艺片是吃力不讨好,什么都艰难,还赚不到钱,只是有些影片总要有人去拍。
这个百分比的计算还要涉及到两种主流的分成协议:标准协议和总计协议。
标准协议又有着不同的几种,最主流的是90/10-wish-floor-of-70,方案a有着“房屋租费(影厅的运营成本和场地费)”,前2-4周90/10(发行商/放映商)地分账,接着每周递减的60/40、50/50、40/60……方案b没有房屋租费,前2-4周直接70/30,到最后大概50/50。
这种协议十分复杂,双方为了利润最大化,存在着很多的角力,开幕就大规模上映的影片前几周票房是大头,发行商喜欢90;到了后面收尾,发行商分的本来就少,如果还要交房屋租费,那基本上就是白忙活,随时还亏了人力成本。
于是另一种完全不同并且更加简单的分账方式应运而生:总计协定。
所有票房收入按照最初商定的一个比例进行分配,而且不存在房屋租费,从第一周到最后一周都这么分,一般流行的是55/45。
采用标准还是总计,还要视乎影片自身的情况,像《蜘蛛侠2》那样的大片当然用90/10了,它的前两周(包括首周末前两天)北美票房是2。77亿,到现在第9周3。68亿,用总计的话放映商会笑疯的。
但对于上映周期十分漫长的独立影片则完全相反,像《我盛大的希腊婚礼》上映周期长达51周,如果用传统的90/10,第10周之后等于把这部电影送给放映商;又像《大人物拿破仑》,到了第12周才开始冲刺。
又像《婚期将至》,它第1周只有1家影院,90/10又有什么用?
所以ifc和院线方签的是总计协议,51/49,这已经是ifc最大的能力了,也幸亏它的母公司是amc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