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二讲】
甲二、修学宗趣 分三:乙一、安住真如。乙二、修学止观。乙三、破除三障。
【第二讲:图一在评论区】
乙一、安住真如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页。甲二、修学宗趣。
这一段是讲经文纲要。“经文纲要”有两段:甲一是经文大意。我们把整个经文分成六大段,来说明它整个大意。现在的“修学宗趣”是把整个经文的修学内涵标出来。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就是在返妄归真,破除障碍。在返妄归真当中,第一个先安住真如。《楞严经》很重视你整个修行的心,你的依止处,认为你这个根本很重要。你说你要去煮饭,你一定要先找到米才能煮饭。如果你随随便便拿一个沙去煮饭,你煮了很多天,它顶多只是一个热沙。也就是说,你即使做了很大很大的加行,你没有用到你的真实的本心,那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因为你没有依止真实的心。所以《楞严经》中,安住在真实的本性是一个重点。这个地方讲了三卷半。这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第一个,破除虚妄。
我们平常在修学的时候,都是根据我们的情绪:诶,我们看他拜佛拜得不错,很有感应,你也去拜佛。你依止这个动机,你一辈子不可能把佛拜好。你是缘外境的殊胜而去用功的。哦,这个人念佛很有感应,你也去念佛。那你没有用的。在《楞严经》的观念是:所有的修学,要透过你内心的智慧的观察,要由内而外地从你内心发动,不能从外境而来。由外面而来的,到最后很容易被外面所破坏。就像阿难尊者一样,他刚开始看到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结果他还是被摩登伽女的邪咒所破坏,因为他没有找到他的本性。所以,首先要破除我们过去习惯性去使用的这个攀缘心。这个地方是我们所要破除的,就是所谓的“七处破妄”。
第二个,开显真实。
阿难尊者被破到最后,他自己说:那我的心在哪里呢?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佛陀说:还有!佛陀先破,然后再立。说你的心就在哪里、哪里——在眼睛叫作见性,在耳朵叫闻性。佛陀用十个地方来开显,我们的真心是随时存在的——十番显见,只是我们没有去认识它而已。
第三个,真妄不二。
佛陀刚开始把真跟妄讲得很清楚——什么是妄、什么是真,最后告诉你:其实妄的本质就是真,只是迷跟悟的差别。当你迷惑的时候,全真成妄;当你悟的时候,全妄即真。所以你今天要回家,你不是把妄想舍弃掉,你只要不随妄转,妄想就会转变,即妄显真,就路还家。换句话说,整个三卷半的思想,蕅益大师给它一个总结——就是让我们了解: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两句话非常的重要,如果大家要用功,这两句话一定要把它参透。首先你要知道妄想的本性是空的,你面对妄想的时候要知道,它是缘生缘灭的,它不真实,它不是本来有的,它是后来才有的。如果妄想是真实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不是说:哦,真实有一个妄想,然后我们真实把它消灭,不是这样子的。而是我们觉悟了以后,妄想自己消灭掉,像那个水泡一样,太阳出来,它自己消失掉了。其实太阳不出来,它也是不真实。妄想是本空,真心是本有。
在本经当中讲一个例子,给大家作一个参考。
佛陀说:在城里面有一个人叫作演若达多,“怖头狂走”。什么叫怖头狂走?就是这个人他早上起来的时候照镜子,看自己的脸长得不错,眼睛眉毛都具足,却突然发狂,在镜子当中找不到自己的头,头消失掉了。他非常紧张,就到处跑,说:我的头在哪里?我的头在哪里?去找他的头。有一个善知识过来,告诉他:诶,你的头就在你的身上啊。过去“啪”打他头一下:你的头就在这里。他突然间醒过来,再去照镜子:哦,原来头又出现了。佛陀就用这样的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告诉阿难尊者:这个人发狂去找他的头,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狂妄之心,在错误地引导他。但是这个狂妄心在引导他的时候,他头并没有失掉,只是找不到而已。最后这个狂妄心被这么一“啪”打下去,醒过来了,找到头了,狂妄之心也消失掉了。
这意思是说,我们今天为什么流转三界呢?就是一念的妄想、一念妄动,然后跟着妄想走,再从妄想当中变现了地狱、饿鬼、畜生等很多很多的因果出来。等到妄想被真如的三昧破坏以后,整个三界果报也消失掉了,取而代之是一种清净庄严的世界出现。但是清净庄严的世界,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只是我们以前跟着妄想走而已。所以,你要能够从妄想里面出来,回归本性。而妄想本身是不真实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学观念。这个观念你要建立起来,你整个修学就有善巧,你就不会修那么辛苦。而且在进步的过程当中,你会突破得很快。这是讲理论。
乙二、修学止观
(一)道前基础
第二个是讲修行,“修学止观”。这里正式说明返妄归真的方法,佛陀讲到有“道前基础”跟“正修止观”。佛陀讲二十五圆通之前,先讲修学有三种基础:
第一,严持净戒。当然佛陀讲的戒没有那么广,他主要是提出四根本戒:杀盗淫妄。这四根本戒,是三世诸佛出世的一个根本。佛陀说,不管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这四条戒是一定会制的,其他的戒就不一定。为什么呢?这四条戒是修道的根本。你根本破坏了,你三昧也消失掉了。
第二,诵持神咒。这是在对治鬼神障。佛陀说:末法时代,所谓的魔强法弱,鬼神特别多,所以要诵持楞严神咒,来保护修行者免离鬼神的障碍。
第三,安立道场。就是说你修学依止的处所很重要,你要有一个清净的处所,还要结界,还要供养佛像——要有种种的香华灯烛的供养。这个地方讲到依众靠众、依止道场的重要性。
这三个都是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可缺乏的基础,缺乏一个,你这个三昧就修不成。这个是修道的基础。这个基础你具足以后,你就有资格来修学这个三昧了。
(二)正修止观
这当中有“正修止观”,这个止观在修学中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发菩萨愿。《楞严经》在修学之前先发愿,就是你找到本心以后、开始要修行之前,要发菩萨愿:你为什么而修习?你用这个愿来引导你的修学。当然这个愿是从内心发起来的,我们思惟道理、了解本性以后再发动出来的。
第二个,正念真如。正念真如是整个正修。
正念真如在本经当中,它是先观察内心的真如,然后再观察外境的真如。先观察你这一念心是有不变的体性、从你的心中找到不变的体性,然后再从外境——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整个身心世界变化当中,找到外境的不变。
《楞严经》的正念真如——其实真如是包括不变跟随缘两个功能,但是它主要先找到不变。就是说,生命是变化的——你看那个波斯匿王说,我三岁的时候身心世界是这样子,二十岁的时候是很年轻,现在六十岁又衰老了。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世界,身心世界是刹那刹那变化。你看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不一样,前一个小时的你跟现在的你也不一样。那我怎么办呢?云何应住呢?所以你在这个变化当中,要找到一个不变的体性。《楞严经》是先找到不变,然后再去求随缘,以不变应万变。先求不变,再求随缘。它的观念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楞严经》的观念,你没有找到不变的体性,你没有资格谈随缘。你连不变都没找到,你怎么随缘呢?你随缘的时候就跟着妄想走了,你没办法随缘!你先找到不变以后,安住在不变,然后才能够随顺因缘,积功累德。这个时候你再随缘,不随妄转,而你能够转它——不是它转你,是你转它,你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你的心来转外境,而不是外境来转你。为什么呢?因为你找到不变的理体。这非常重要,先找到不变的理体。
整个《楞严经》的关键:在扭转我们的命运、在返妄归真——你要让你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变化,先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我们的生命像水流一样,不断地流动,但是你要把那个不变的东西先找到,然后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每一天安住个三分钟,再五分钟,慢慢地加强,十分钟,叫正念真如。就是不断地去思惟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然后慢慢地观察久了,你的实践慢慢地加强。不变的力量越大,你产生扭转生命的力量越大。《楞严经》它不对治毛病,它认为你身体健康了,你毛病自然消除掉,妄想根本不是你的对手。你为什么会有黑暗?因为你没有光明嘛。你找到了那个不变的清净本体,妄想自然消失掉,你都不要去对治妄想。这个正念真如,在本经当中有很多内涵,总而言之,就是要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先求不变,再求随缘,这是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宗旨,包括它的基础,包括你要发愿,包括应该怎么来修学。
乙三、破除三障
这样的一种修学,到底它的功能在哪里?
《楞严经》主要是在破除障碍,破除三障:
第一个妄想障,这是根本。《楞严经》的观念是说:所有的痛苦都是妄想生起的。我们为什么流转三界?因为我们造了生死的业力。但是你怎么会造业力呢?那是妄想引导的。所以这个罪的根源是妄想。你身体不会造业的。首楞严王三昧,它正念真如就是在对治妄想。
其次,它是兼带对治罪业障跟鬼神障。比如说它强调持戒,持四种重戒就是对治罪业。你不能造重大的罪业,否则会障碍你真如。再者,持咒对治鬼神障。这是一个兼带的枝末,主要是对治妄想。
我们可以这样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它在内心当中,偏重在破除障碍、偏重在随缘不变。《楞严经》它偏重在不变的根本,所以它破障;《法华经》偏重在不变随缘,所以它偏重在成就功德。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个房子很旧了,有很多垃圾,《楞严经》先把房子整理干净,先破障。《法华经》是在房子整理干净了以后的装潢,加上很多的庄严。所以,《楞严经》是偏重在灭恶、破障,《法华经》是在生善。一个偏重在不变,一个偏重在随缘。这两个地方大家要把它弄清楚,它们都是以真如作根本,只是两个的方向不太一样。所以本经当中,讲到修善的地方很少,鼓励你去修什么善法、波罗蜜,很少很少。它在心地法门讲得多。它认为:你刚开始,不要去管外面怎么样,也不要去行什么菩萨道,先把你内心的垃圾整理干净。《楞严经》是讲这个观念。
这是整个《楞严经》的三大宗旨:一,安住真如,先找到我们的真如;二,忆念真如,以持戒、诵咒、道场作基础,不断地忆念真如,让真如的那个不变的力量慢慢地加强;最后,破除三种障碍。这是整个十卷《楞严经》的三大宗旨。
叁、随文释义 经文分三:甲一、序分。甲二、正宗分。甲三、流通分。
我们看第三段“随文释义”。
以下我们就正式解释经文。对经文的解释,学人主要依据海公长老的录音带,就是我们的恩师海公长老所讲的《楞严经》。我主要是依据他老人家的消文释义。他老人家的整个录音带的观念,是以蕅益大师作一个思想的主导,观念是根据蕅祖。在消文方面海公很重视圆瑛老法师跟海仁老法师的两个注解。但是我们的整个消文释义,大部分都是根据海公的。
经文分三:甲一序分、甲二正宗分、甲三流通分。
古德解释经典,都是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就像一个人,我们了解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的状态,习惯也是把一个人分成三部分:他的头部、身体还有他的手脚。
头部就表示一个人的序分。我们去了解一个人,大部分先看他的脸部,看他脸部的表情知道这个人的个性怎么样,是善是恶。所以,我们从“序分”当中,看到经典是怎么发起的,是什么原因来引动佛陀说法的,到底阿难他的病是什么,佛陀他的药是什么。从“序分”当中,可以看出这个法门的整个大纲。这是指的头部的地方。
“正宗分”,就是一个人身体的五脏六腑。你的身体状态、你的地水火风的运转是不是顺畅,都是跟心肝脾肺肾有关,是主要内涵。
第三个“流通分”,就是我们一个人的手脚。这个人能够跑多远跟你的脚有关系。这里,佛陀会赞叹本经的功德,使令众生能够欢喜地来信受、赞叹受持《楞严经》的功德。《楞严经》的功德,最殊胜之处就是破除你的罪障。可以说,你有再大的罪障,你修首楞严王三昧,“灭业障如翻大地”,是从根本把那个罪根拔起来。我不敢保证说你修《楞严经》能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生善”这一部分我不敢讲,但是破除罪障、破除妄想《楞严经》是专门的,它专门在破障。特别是你造了罪业,你要忏悔业障,再把忏悔当中加上首楞严王三昧的那种观想,非常有效果。
所以,它里面说你即使曾经破了四重戒,破了根本戒,你修《楞严经》都可以得到帮助,都能够恢复原来的戒体。后面说到犯到四波罗夷、八波罗夷、菩萨的十波罗夷,都可以根据本经来灭罪,因为它找到你的本性。《楞严经》说你造罪,那是一念的妄想遇到了妄境,那是一个外境的缘生缘灭。真如本性没有“罪”这件事情。所以当你回归本性的时候,罪业没有根,那个根被你拔掉了;就算有,它也没有势力了,起码能够保持临终的正念。所以“流通分”当中,佛陀会广泛地说明受持本经的功德,特别是在破除罪障这一方面。
甲一、序分 分二:乙一、通序。乙二、别序。
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