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养拖油瓶

十一章 南瓜饼(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十一章 南瓜饼

十一月二十四日一大早,楚丹就早早催着楚红起来。

反正楚红起来的时候,外面天色都还是乌漆嘛黑的,一看闹钟,四点还没到呢?

一家子忙活了两个多小时,用八个南瓜,五斤糯米粉,五斤面粉还有半斤白糖,做了百来个南瓜饼。

小火煎到两面金黄,用粽叶隔开,放到垫了干净塑料布的搪瓷盆里,再放到背篓里,才在家里人千叮咛万嘱咐中离开。

“姐,”奋力蹬着自行车的楚丹开心的问:“咱们卖多少钱一个啊?”

楚红坐在垫了草垫的后座,双手抱着背篓,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道:“最起码得卖一毛钱一个。”

面粉二毛二一斤,糯米粉二毛八一斤,半斤白糖算五角钱,还有油,南瓜,柴火这些加起来也差不多得七八毛钱。

那本钱就快要六块钱了。

这还没算上人工费呢?

哎,只恨现在人工不值钱啊。

楚丹听了,自行车都变成了蛇形,吓得楚红连忙拍她的肩膀:“小心点,要是敢摔了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楚丹很快就回过神,吓得冷汗都出来了:“绝不能摔,那些南瓜饼能卖十块钱呢?”

又咽了咽口水,担忧嘀咕:“姐啊,肉包才一毛钱一个,菜包七分钱一个,你这价格会不会有点高啊?”

肉包子,可是肉馅的,现在人都喜欢吃肉。

而她们南瓜饼,只是一分一斤的南瓜做的啊?

楚红振振有词:“还有糯米粉,面粉,白糖,最后还用油煎了,哪样不是好东西啊?”

楚丹心里还是觉得二姐是狮子大开口,她觉得能卖六七分钱一个就不错了。

要是能卖完,也能挣到钱了。

姐妹俩路过岭中村的时候,楚丹还嘀咕了一句:“就他们这有学堂,听说现在还有知青争着抢着想当老师呢?”

楚红就道:“咱们村知青也多,要是明年能有额外的收入,也可以自己办个学堂。”

楚丹觉得她有点异想天开:“姐啊,咱们村里就只有三十多个读书的孩子,还是二三四年级都有。”

“为了他们办学堂,不划算吧?”

楚红翻了个白眼,又想到她在骑车看不到,就只能开口怼:“你才傻,低年级的老师,就算是你也能当。”

“一个老师教一二三年级,学生少就能坐一个教室,分别教不就行了?”

倒不是她心疼孩子们来别的村上学要走路。

而是村里人都重男轻女,男孩子倒是七八岁就都送来上学了,可不少人家女孩子,八九岁了还没来上学。

乡下孩子懂事早,特别是女孩子,六七岁就能下地干活,拔草,抓虫子,洗衣裳,烧火煮饭,看着弟弟妹妹。

很多人都觉得,等女孩子十来岁,去读个一两年就好了。

有些人家甚至觉得女儿不用去读书,让去念书的儿子教着认几个字就行了。

要是村子里办了学堂,就能让女孩子们多认识几个字,多灌输她们一些正确的思想。

免得被家里人教成扶弟魔。

楚丹对这倒是很感兴趣:“姐啊,要是办学堂,得让我去当老师啊。”

楚红想到她高中还没毕业呢,还有点恋爱脑,心里怕她去当老师,会教坏小孩子,都不敢出声了。

赶紧转移话题:“等咱们回来的时候,可以顺路去看大姐。”

酷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民国江湖二十年
民国江湖二十年
【市井江湖,绿林响马,民俗奇闻】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清末民初,社稷倾颓,乱世当头。山海关外,绿林好汉风起云涌。京津市井,江湖奇人层出不穷。这世道,英雄合该有三分匪气!!!……金评彩挂,皮团调柳;蜂麻燕雀,横葛兰荣。少一样,便不成江湖!他叫江小道,绿林报号“鬼拍门”!有关他的一切,还要从光绪二十八年讲起……
征子有利
克系执法官
克系执法官
污秽的野兽垂以蜜饵,引诱驯良的灵魂堕入深渊……承载万重信仰的旧日支配者的漠视下,唯有执法官在清算一切……
机智的黄瓜
至尊鼎
至尊鼎
装逼版:八荒六合谁为尊,九天十地我为王(投必读票加更)热血版:我要让那世间欺我、辱我之辈,都灰飞烟灭!常规版:少年凌云,与女魔头达成三个约定后,走上一条无敌杀伐之路,成就武道第一神
老狐
王妃生存手策
王妃生存手策
关于王妃生存手策:生活是充满音乐节奏的就连雨天也是如此的让人舒坦然且过于放松下的结果总是让意外有机可乘,就这样我不明不白的被撞了当醒来间我才发现…我是谁?我在那?这是什么地方…身处困境为了回家。而也因次的这种渴望使其一步步不得不卷入这权力之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慢慢的体会到世间薄待于此。其间的归途之路漫长…在于这权衡的暴风中艰存才是要点,活着的意义重于一切……
自然游乐
穿进年代文,我被打亲爸是真上
穿进年代文,我被打亲爸是真上
她因意外摔跤,摇身一变成为年代文里大反派的亲闺女。 亲闺女的夭折使得母亲精神失常,父母也由此黑化。 在调查事件的过程中,她的父亲展现出强硬的姿态,绝非善类。 若不能彻底击败仇人,父亲便决心将仇人的全家都拖入困境。 只要有人被父亲发现与自家闺女的事情有关联,无论对方身份如何、权力大小,父亲都绝不轻饶。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