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135章 盖州新生,百业兴旺
金明昌六年(1195年),改辰州为盖州,治所在今盖州城老城区。辰州辽海军改为盖州奉国军节度使,属东京路,辖汤池、建安、秀岩(今岫岩县)、熊岳。盖州节度使下设通知、副使、节度判官、知法、州教授、司员12人。此为“盖州”之源起。
在金明昌六年的晨曦中,辰州的大地上弥漫着一股新生的气息。皇帝的一纸诏书,如同春风拂过沉睡的土地,将这片古老的疆域重新命名为盖州,寓意着覆盖往昔,开启辉煌的新篇章。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金色的光辉与城内的忙碌景象交相辉映,预示着盖州即将迎来的繁荣与昌盛。
在盖州城的老城区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行走在青石板路上,他的身影略显佝偻,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不灭的光芒。这位老者,便是完颜拓海,盖州城的灵魂人物。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也赋予了他无尽的智慧与坚韧。
“拓海大人,您又来查看工程进度了吗?”一名工匠恭敬地行礼,打断了完颜拓海的沉思。他微微一笑,点头道:“是啊,看着这新城一点点崛起,我心中满是欣慰。盖州,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的繁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言罢,他继续前行,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他亲自参与城市规划,从官府衙署的布局到庙宇的选址,再到市场的规划,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他深知,教育是兴邦之本,于是力推兴办学校,鼓励学子们勤奋向学,期望通过知识的力量,让盖州更加繁荣昌盛。
随着新城的建立,盖州城仿佛一夜之间焕发了新生。
盖州城南大清河畔有一座古庙,始建于金(1161——1189)的大定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比盖州古城内的玄真寺(上帝庙)还早200多年。这座庙宇名为三官庙,位于盖州城南1公里大清河北岸,堪称金代名刹。
老城区内,新的官府巍峨耸立,庙宇香火鼎盛,市场更是热闹非凡。
民间自古就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庙内因供奉“天”、“地”、“水”三神,古称为“三元宫”。
据当地老人口头相传,百姓到三元宫烧香敬神,求神保佑古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天”、“地”、“水”三神也被百姓称作“三宫”,“三元宫”由此俗称为“三宫庙”。古时,古寺文物、珍稀植物、人文传说,乡贤官宦的诗文吟诵及名士惠士奇在此隐居,更让古寺声名大噪。真乃佛门圣地,游览胜迹。
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顾客前来选购。
渔业的兴盛是盖州的一大特色。清晨的海边,渔民们迎着朝霞出海捕鱼,归来时满载而归,鱼市上新鲜的海产品让人目不暇接。盐业亦是盖州的支柱产业,煮盐场遍布沿海,盐工们辛勤劳作,将海水转化为晶莹剔透的盐粒,销往辽东乃至更远的地方。
渔业、盐业、蚕业、运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米粟丰饶,航海可达山东,煮盐业更是占据了辽东的半壁江山,盖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旅所集”。
蚕业与纺织业也在此时蓬勃发展,丝绸成为盖州的一张名片,细腻柔软的质地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运输业更是随之兴起,船只往来于盖州与山东之间,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也加深了两地文化的交流。
李婉儿:一位年轻的女商人,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在盖州的商界中崭露头角。她经营着一家丝绸店,不仅注重产品质量,更懂得市场营销,使得店铺的生意蒸蒸日上。她常常与完颜拓海探讨商道,两人成了忘年之交。
赵铁匠:一位技艺高超的铁匠,他的铁铺是盖州城内最有名的。他打造的兵器和农具,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设计精巧,深受百姓喜爱。赵铁匠常常教导徒弟们:“手艺是传家宝,唯有精益求精,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书生:一位年轻的读书人,他在完颜拓海的支持下,开设了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识字。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常对学生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为盖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盖州繁荣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完颜拓海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时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在他的推动下,盖州建立了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得农田得以丰收;他还设立了救济院,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寡老人和孤儿。
百姓们对完颜拓海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他修建了一座生祠,以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怀念。每当节日来临,人们都会前往生祠祭拜,祈求盖州的繁荣与安宁。
金明昌六年的盖州,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更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之地。
完颜拓海站在城墙上,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满足。
于学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