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七)(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七)

7

15、《萃》篇里的“有孚”思想

《萃》里说:“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萃》里又说:“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萃》篇中出现了三个“孚”字,这是强调“爱民”是立国行政的根本(即“以民为本”)。“萃”是指劳苦,类似后来所讲的举躬尽萃。《萃》篇讲述的是在位者应劳苦用心的去做事。而在位者劳苦用心的去做事的根本应是“有孚”(爱民)。如同毛时代大力宣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原则。不过《周易》时代不叫为人民服务,但含义相同。那是让在位者(“君子”)去爱百姓(“小人”)。若“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这是说:“关爱百姓,不能坚守始终,将起纷乱与忧虑。若发号施令,一定遭受讥笑与耻辱。”“孚”是在位者(“君子”)劳苦工作为民的根本政治目的,所以“萃在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这是说:“在位者,既要劳苦用心的去工作(勤政为民),没有过失,又不失掉爱民的本色,自始至终应把勤政爱民做为坚守的正道,就不会出现错误,也就没有悔恨发生。”这是强调在位者既要劳苦用心的去工作,又要坚守爱民为执政的根,即“勤政爱民”的执政观。“有孚”是“君子”治国安邦的政治纲领。

16、《井》篇里的“有孚”观

《井》篇是通过水井来比喻养民,惠民,爱民的治国道理。《井》篇文章最后说:“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这是说:“汲井水后,不要覆盖井盖,以爱为本,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这用水井,汲水后不要盖井盖来比喻养民、惠民的政策是畅开的。才“元吉”。“元吉”的用词是指最好,最正确的行为结果。总之,这“元吉”是形容词,也是“判词”,是形容最正确,最上策的事情结果,才用“元吉”。这里所用“元吉”,正是体现“有孚”是“君子”治国理民的根本政治方针。

《井》篇是通过水井失修到修复,人们能食用井水来比喻政治上养民的道理。政治上若像水井那样长期失修,就失去了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人心,民心,失去民心,就失去了‘天下’。

《井》就是通过对水井的一系列日常生活所见事情的描述,来比喻治国的道理。中心是为“君子”讲述的爱民,养民,取信于民的政治道理。“有孚”就是爱民的实质内涵,是先儒建构的民本理念;是后儒“民为贵,君为轻”本民思想的先声。但“民本”不是“民主”,两者虽都是政治概念,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本”思想是君主政体的治国策略,是让君主关怀百姓,以调和社会矛盾达到君主统治之目的。“民本”思想是让君主(统治者)去关怀爱护人民,后儒把“君”(包括官)与民的关系比做父子关系,这样民就是隶属于君,并不是主体的平等关系。民主政体里的主体是平等的,而民本思想里的主体是不平等的,是从属关系。“民本”不是“民主”,反而“民本”思想的强化,而制约了思想的蒙发,从而抑制了政体的产生。

17、《革》篇里的“有孚”思想

《革》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孚”字,一篇文章本没有几段内容,却有四段内容强调“有孚”这一民本思想,即执政为民理念。

我们再看一下《革》篇原文:“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巩用黄牛之革。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悔亡,有孚,改命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君子豺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革》篇是论述“改命”(革命)的问题。作者是赞扬“革命”。这《革》里的“改命”,就是指打破旧局面,开创政治新局面。在《周易》之前的“命”,就是“天命”思想,《周易》里的“改命”,就是要打破旧思想,旧观念,要进行的是“革命”。但革命的根本是建立在伟大人物(“大人”),即政治巨人的领导下,才能取得人民信任与拥护而开创新局。如何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那根本就是在于爱民。这如同毛被他的人民称为伟大领袖的那样,毛把打天下的方针策略建立在为百姓(“工农”)的根本利益的宣传与践行上,才迎得穷苦人的支持。《革》里的“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就是这个道理。“革命”是建立在“大人”(即精英人物)领导与“有孚”为本的准则上,才能成功。如能冲破重重阻力推行改革开放?同样因为他是政治巨人。又如台湾能推行民主进程,开创政治新局,同样是有了蒋经国这样的政治巨人。

18、《丰》里的“有孚”信念

《丰》里说:“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这是说“盛大的局面,如同日中的太阳被黑暗遮蔽着了,中午时却出现了北斗星,这种情况使人产生疑虑和心病。若发扬爱民的精神,才得吉祥。”

《丰》篇是通过日食现象来比喻王朝政治黑暗,造成社会的衰败。但要扭转社会衰败局面,还是强调的是“有孚发若”,即把爱民的行为发扬下去。

19、《中孚》里的“有孚”思想

《周易》一书六十四篇文章中有一篇以《中孚》为名。“中孚”之意就是中正不偏的去执政爱民。

《中孚》开篇说:“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这是说“中正不偏的去爱民,即使用小猪和鱼献祭一样的吉利,利于拥有江山社稷,利于未来。”这无疑是把“有孚”做为执政纲领看待。

《中孚》里有一段拟人化的鸟儿问答,即仙鹤鸟和其小仙鹤的和答,无疑表明“中孚”思想内涵。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段话直译是:“仙鹤鸟在树荫下鸣叫,它的小鹤鸟在旁应答。我有好酒,愿与你一同共享。”“鸣鹤在阴”意境极美,音韵节奏是诗之特性。“其子和之”洋溢着亲子之间最自然的交流和感动。“爵”是酒器,“好爵”表示是装有美酒。“靡”有望风披靡,倾心醉倒之意。这句子虽是运用的比兴手法,但通过比喻,无疑揭示了“中孚”思想内涵,即上下(“君子”与“小人”)应建立的亲和关系。

“孚”本义是大人用手抚爱小子。《说文》解释为“禽鸟伏卵”。同理是一种母爱的体现,这在《姤》里无疑得到证实。

《姤》文里说:“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豖孚蹢躅。”表现了母猪哺乳小猪的天性母爱本能。这里所用“孚”字,表情达意,再么恰当不过了。“孚”的含义,用在政治上,就是“爱民”之本义。让“君子”(统治者)如同母爱般的呵护与关爱“小人”(被统治者)。所体现的是“上”对“下”,“君”对“民”的体恤爱护之意,也就是所说的“民本”之思想。

这段“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现体了“中孚”的核心思想,也是先儒建构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令人神往的和谐社会。

老鹤鸟与它的小鹤鸟的一唱一答拟人化的象征,诠释了“孚”的政治内涵。通过这一段美伦美奂,如诗如画的表现,给人是一种多么美好与和谐社会的向往。“我有好酒,吾与你一同共享”的大同世界,这就是《周易》里建构的和谐共享的理想社会。这种和谐社会,就是建立在“君子有孚于小人”的执政理念之上的希望结果。

《中孚》里又说:“有孚挛如,无咎。”这意思是:“有了爱,才能联结人心,没有害咎”。这正是《周易》作者希望实现和谐社会之根本。

20、《未济》里表述的“有孚”理念

《未济》是《周易》一书六十四篇文章的最后一篇。“未济”直译是“涉河没有成功”。如同孙中山临终遗言,告诫其党的同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乃需努力”的道理那样。这“未济”的意思也是告诫“君子”们,事业尚没有成功,前进的道路还很曲折,应继续努力,在前进的道路上,应是“坚守正道,前途才吉祥,没有悔恨,君子的使命与光荣,在于爱民,这是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的含义。这也是君子努力向前应坚守的根本。“有了爱民,也就有了礼仪规范,没有过失。而如同过河水浸湿到头顶,那正是丧失了爱民,才导致灭顶之灾的发生”。(“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这是从“有孚”正反两个方面阐述其政治道理,既坚守,还是背离“有孚”其结果是两种的前途命运。

《未济》的中心思想是表述“君子之光,有孚,吉”的政治理念。强调了“有孚”做为君子安邦治国的执政根本准则。“有了爱民为本,就有了上下的礼仪规范,若是丧失了爱民的原则,就如同过河水没了头顶,就引来的是灭顶之灾”(“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这是告诫统治者,应清醒的认识危险是来自于失掉爱民。也就是失去民心,就会推翻统治地位。这是教育君子时刻要牢记爱民是安邦治国的根本。

《周易》里的“有孚”,无疑表述的是君子之治的执政原则。君子是治国的主体,而“有孚”则是治国主体施政的内容,即对“小人”实施的爱。这就是先儒建构的“民本”理念。

从《周易》一书里的“有孚”之论来看,充分说明《周易》这部政治哲学,是要建构“道德之国”,而不是“上帝之国”,也不是专制之国。《周易》里的政治学说,是要建立和谐社会。而和谐的基础就是建立在“有孚”(爱)之上。“有孚”的政治内涵就是让“君子”(统治者)爱“小人”(被统治的百姓)。这就是后儒孔孟所讲的“仁政”(或“王政”),后儒用“仁爱”取代了“有孚”,但政治内涵则是一脉相承的。

“君子”治国之道,是“有孚”,“有孚”成为“君子”执政的政治原则,方针,即遵循“有孚在道。”

“君子”与“小人”之间建立起和谐,就是“君子有孚于小人”。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有孚”成为统治者(君子)与被统治者(小人)通向和谐的连结纽带与桥梁。

“有孚”就是“爱”,是让统治者对“小人”(百姓)关心爱护,犹如现在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理念。

《周易》表述的“有孚”,无疑是“民本”政治理念。让统治者行施“仁政”(爱人)才能出现“有孚,惠我德”的上下受恩相报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君子”爱“小人”,“小人”再“惠德”给“君子”,上下和谐,就出现君爱民,民忠君的“理想国”。

《周易》里的政治理想,其主体而论,是一部“君子论”,是论述了贵族(君子)等级统治里应行的“道德之国”。是为“君子”之治提供实现政治目的的途径和方案。《周易》并没有对王制制度的歌颂,但也没有对王制制度的否定。而向往的是“君子”之治,走封建贵族(“君子”)统治之路。这种向往的封建贵族之治,实则是维护了西周宗法分封制。《周易》里的“君子”之治归根到底不排击周王拥有天下的现实制度,但周王名义上拥有‘天下’。而“君子”(贵族统治阶层)治国体制模式与后封建社会的帝王制度是有区别的,严格的讲是有本质的区别。

《周易》建构的“有孚”理念,为贵族(“君子”)统治者指明一条政治途径,为后儒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希望和安慰。后儒不以余力的在“君子”人格和仁政学说上反复雕琢,没有走出让诸侯王(国君)以德治国这一人治学说。从没有设计出与君王制度相抗衡的政治体制。“他们没有在君主专制制度外设计一套与之抗衡的制度,而是从理想的,普遍的角度肯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刘泽华《王权思想论》)。不过后儒与战国时期诸子的政治学说不能与《周易》里的政治学说相提并论。《周易》里的“理想国”,不是君主专制,而是“君子”共治,而把“王”推向虚设的位置。

后儒政治思想,是为王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过程。王权专制不可逆转的路径,是先秦儒家政治理论的践行,无疑是历史的必然。孔子是后儒学的代表人物,是先秦儒学文化的承上启下者。孔子的“理想国”是恢复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并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孔子为宗法等级制度,完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伦理道德政治学。孔子的理想国,就是伦理道德之国。是《周易》建构的君子道德治国理论的深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伦理道德政治的理想国,为君主等级专制铺平通往的路径。孔子晚年好《易》,正是从《周易》里吸收了思想营养。孔子的君子之论,无疑吸收了《周易》与“易大象”里的“君子”理论,而丰富发展了“君子”理论。孔子的“仁”(爱人)的思想,一样是《周易》有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周初的“德”,西周后期《周易》里的“孚”,春秋战国时期的“仁”,是先秦儒学以“德”治国发展的脉络。这均是为人治而赋予的道德理想化的政治学说。成为人治的理论基石。如孟子极力倡导的“王道”,认为国君只要关注百姓疾苦,就可以“天下归心”。如何实现呢?同样是把希望寄托在国君的道德自觉性上,那么,如何保证国君做到这一点,孟子同样没有做制度性的设计。“道德性”只是软约束,以道德治国的理想社会最终只是一种乌托邦。

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只想要仙子的心
我只想要仙子的心
【仙侠+灾祸+仙子+坏女人】 丁恒误入玄界,成为正道第一大派剑山的弟子,然而他却发现自己不单单是与「灵灾」有关的阴劫体、阳劫体,而是可招来「仙祸」,为天下不容的阴阳劫体! 为了活命,丁恒只能双修! ———————————— ◎娴静端庄、温柔如水的师姐…… ◎外表冰冷却内心火热的神女…… ◎强势霸道、野心蓬勃的女魔头…… ◎一心寄托于太阴圣地的隐世天仙…… 丁恒只想与她们交心!
南风新故
遂凌云志:从市委秘书开始
遂凌云志:从市委秘书开始
他背景太过纯粹干净,在这官场一直迟迟未得到晋升。 在办公室当个小秘书当了整整七年,最后绿茶女友为了前途也抛弃了他。 他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到达了谷底,可不曾想却是自己逆袭的开始。 随着绿茶女友的离开,他立马走大运,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直接稳稳逆袭。 且看他如何遂了自己的凌云壮志,做个好官,在官场造福一方百姓! 自己得势后,绿茶女友又来跪求原谅,可早已晚了。
佚名
从一拳打碎武道规则开始无敌
从一拳打碎武道规则开始无敌
出院后,我的脑海里莫名其妙出现了一棵树。 用心锻炼,我会得到巨力果实,用心领悟,我会得到真理之果…… 靠着那些果实,我一直雷打不动的武道,也有了进度。 别人是喝药觉醒,我是靠自己,实现无上觉醒! 别人突破武道意境,而我已经超越武道意境,抵达真我!
佚名
综漫:乐队梦想从孤独摇滚开始
综漫:乐队梦想从孤独摇滚开始
关于综漫:乐队梦想从孤独摇滚开始:平平无奇的上班族林巧在某一天在梦中偶遇到了女神,并且对方允许他许三个愿望“我想要声甜貌美娇小可爱的美少女!”“好的”女神一脸坏笑地点了点头随后在隔天他在过马路时,突然一辆泥头车袭来让他两眼一黑,他本以为那个梦只是梦而已,没想到当再次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个白毛富萝莉但在了解原主经历后她决定以新的身份重新开始生活在隔天的高中开学季,她成功与邻座的社恐同学后藤
Tomorin
原神:学习使我强大
原神:学习使我强大
关于原神:学习使我强大: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的苏寻,在随身玉佩的帮助下穿越到了提瓦特大陆,并觉醒了学习面板。时空洗礼,重塑肉身,资质蜕变。拜师歌尘浪市真君,习练仙家术法,学习坎瑞亚炼金术,自我探索晋升之路。无需神之眼,我自以凡人之躯不断进化,直至比肩神明!魔神不是终点,天理亦可取而代之!当苏寻不断成长后,竟然惊奇地发现,金手指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学习面板那么简单,它竟然是学习道果的化身,也就是说,自己
取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