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大发现》(五十)(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周易大发现》(五十)

《遁》: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大壮》:小人用壮,君子用罔。

《明夷》: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解》: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夬》: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未济》:君子之光,有孚,吉。

在《周易》一书里共有十五篇里出现“君子”一词,虽然其它篇里没有出现“君子”一词,可同是为“君子”讲述的安邦治国的政治道理。《大象传》共64条,其中53条是论“君子”,是承继了《周易》里的君子理念。我们从上面所引述的《周易》一书里的“君子论”,是能够看明白《周易》构建的是一种政治理念。哪里是卜筮之书呢?自《周易》构建起君子理念的链条至到春秋战国的君子论都是这链条上的一环,并且是不断的发挥与发展,且具有时代的特色。

《大象》既继承了《周易》里的君子论,而又赋予君子新的道德政治内涵。但《大象》文释《周易》而阐发君子理念时看似是通过春秋文本《周易》里的卦画符号的取象而类比联想出来的新思想,实则是对《周易》每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其内涵是君子的道德与治国的观念。同样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是论述君子如何修德教民,治国安天下的政治道理。这六十四条《大象》文除少有用“先王”、“后”、“大人”外,其余全用“君子”一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天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

从《大象》释《周易》的体例来看,优如《诗》里的起兴那样。但《大象》文又不同于《诗》里的起兴那样写作手法。咋一看《大象》文用八种物象类如“起兴”,可又文不对题,风马牛不相及。可《大象》就是按每一个卦画符号里已赋予进去的八种物象内容,点出《周易》每篇的名称而所发出的一凡道理来。如《遁》篇里所释《周易》的《大象》曰是:“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这“天下有山”就是通过《遁》里的一个“六联体”符号的上三画为八经卦的“乾”卦符号取象为“天”,和下三画符号为八经卦里的“艮”卦符号取象为“山”。这些“八卦取象”是后于《周易》而产生的类象内容,也被后人看成是《周易》里的东西了。

春秋史巫就是通过原创《周易》一书里所同的排序六十四个“六联体”画符号改造做为算卦工具,变六十四卦画称法,以取象来类比人事吉凶,当然也有以取象说明道理。这《大象》实受时代的习惯思维影响,而阐发《周易》里的义理内涵时,也是用那八卦取象来言明每一“六联体”符号。

如《大象》作者通过《遁》里的那个“六联体”符号(后称“卦画符号”)里取象的“天”与“山”来说“天下有山:《遁》”。作者通过“天下有山”是言明《遁》里的那个“六联体”符号,接着阐发出“《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的儒家道德政治理论来。而不是以“天下有山”所引申出“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的,本身这是如何也联想不到一块呀?既非起兴,又非比喻。若算“天下有山”用来比喻,但也比喻不出“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的道理来呀?总之是没有可比的内在关联。凡认为《大象》文是通过八卦取象阐发出一凡政治道理就理解错了,实乃取象只是言说每一篇里的那个“符号”而已,而每一篇名称之后的一句“君子”如何,则是通过《周易》每篇内容阐发出的政治道理。

《周易·遁》篇的本义是为“君子”讲述隐退,即后来说的急流勇退或功成名退。若不能急流勇退否则会引火烧身的儒家仕途观。而正是《大象》文由其阐发出的内容都属政治观,《大象》文的体例是由取象表明的那个“六联体”符号,并引出《周易》里篇名,由此篇阐发出一句“君子”之治的政治理念。“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就是《大象》作者对《遁》阐明的“君子”政治观。故《大象》文表述的内容都属政治观。《大象》文若去掉前面的取象的话,看后句的内容都是很有哲理的。这是一种新的理论构建,已发展了《周易》里的原有政治思想内涵。

《左传·昭公二年》:“二年春,晋候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这里韩宣子看到的“易象”是什么呢?是否就是解释《周易》的“大象”辞呢?为何不说“周易象”呢?在《左传》一书里所记录的筮例皆是用《周易》一名。《左传》里记载史巫用《周易》筮卜要早于韩宣子见“易象”一百多年。《左传》一书里记述春秋后期直接引《周易》之文用于说理也是称《周易》这一名称,而用《易》代称《周易》,则最早的正是(即现有的史料中来看)《左传》里记韩宣子聘鲁出现的称法,随后《左传》里也有《易》称法。

那么这“易象”就是指释《周易》的“大象辞”(即后来称《易传》里的内容之一),韩宣子见的“易象”不是指《周易》与“象传”,应是释《周易》的文章称“易象”,才会有韩宣子看到后的那种惊奇之感。那时对《周易》一书在上层应该是不陌生的,见了《周易》并不会有惊奇之感,只有见到不曾有过的解释《周易》一书义理文章才会感到新奇,才有韩宣子呼之欲出的“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的这种感慨来。

这韩宣子所见的“易象”,应是《周易》学术文章,即《易传大象》文章了。《大象》文是阐述“君德,君礼,君治”,才会使韩宣子感慨“周礼尽在鲁矣”。也正因“大象”文的出现“突破”了巫术神学观念,彰扬了人文理性,更彰显了《周易》里的义理思想,启蒙了人们对《周易》一书的新认识。

韩宣子在鲁国太史那里见到“易象”的时间是昭公二年,即公元前540年(昭公在位32年,即前541前510年)。这是属春秋后期,孔子这年才10岁。孔子不但不是作“易象”的作者,也不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的集大成者。

“易象”的产生也许孔子还没有出生呢?孔子到老年才喜《易》(即春秋文本《周易》),又非常惋惜没有了时间把《周易》一书研究透彻。既然没有研究明白,就不能去写阐述《周易》的《易传》文章了。说孔子作《易传》是一种拉大旗做虎皮的行为,那是汉朝人的附会而已。

《左传》里并没有涉及孔子过多活动事迹,而只是引用了一些孔子的话来论事理。《左传》成书是在战国时期,而《论语》一书也是战国时期编撰而成。写《左传》的作者是按春秋史料而写,大抵孔子死后在社会上已有名气,写《左传》的作者才引用孔子的话。

《左传》里有引用孔子的话,但不是出自《论语》一书里的内容。如《左传·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发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爱居,三不知也”。

而文公二年是公元前625年,这年比孔子(字:仲尼)出生还早七十多年。

又如《左传·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吉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而宣公二年是公元前607年发生的事情,而孔子还没有出生呢。大抵《左传》的作者是孔子之后的战国时期的人,写春秋史时加入孔子的话,以表达作者论事理的观点依据。类似于《史记》里的篇后内容出现太史公曰那样,不过《史记》是体现了作者的对历史人物评判的观点,而《左传》的作者是引用名人的话来评判历史人物,而不是说孔子在那个时期讲述过了那些话。

《大象》文遵循了《周易》里的政治哲学思想,并且给于发扬光大。

《大象》文的内容同样是为“君子”讲述的修德治国的政治道理,是《周易》里的忧患意识转换“观象进德,恐惧修省”的君子之为。观象修省,正是春秋流行的思潮。因为这个时期是礼崩乐坏,即社会急具变化的时代,在主流社会精英层里还没一个固定文化理念的成形。这时正是一个自由“学术”与思想“开放”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前后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在前期是周天子“共王”天下的分封时代,即西周前期还没有走出神启的时代。在春秋之后的战国时期是一个逐步走进王权理念的时代。

西周后期至战国,这是一个理性蒙发与成长的时代。也正是中国哲学突破的时代,才能产生出理性的思想来。

《易传·大象》既不同于西周初期的“以德配天”的文化理念,也不同于战国后期王权专制思想的文化理念。《周易》与《易象》(“大象”)里均看不到这些东西。即不代表西周时期王配天命的思想,也没有战国时期王权主义上升的专制思想。

“观象进德,恐惧修省”偏重于主体性(“君子”)的道德政治素质建设,还不是王权(帝王)专制的构建。

从《易传·大象》来看,儒家的学说可以推溯到周公时代道德政治的萌芽(以德配天),而开创儒学之宗,则是西周后期的《周易》。

《周易》是先秦儒学的源泉,但在流出的却是个泥沙俱下的过程,并汇成了一股庞大的“易学”洪流。而这“易学”才成为中国后封建王权时代里的文化脊梁。

总之,《大象》文不是解释《周易》如何算卦的,《大象》是何内容不是明摆着的吗?若连《大象》文也看不懂,而说成是解释如何算卦的,可以说那些当今的学者是吃着纳税人的钱粮,而读着“八股文章”,却读坏了脑筋吧?

《大象》文里虽运用八种自然物象只是表面某一个“六联体”符号后并引出篇名,由篇名及篇内含义尔后阐发出儒家的道德政治文章,与春秋时期史巫行的那一套是根本不同的,这是思想家与巫师的区别。但也不否认《大象》作者受春秋取象思维的影响。《大象》文在通过八种自然现象点出篇名,尔后阐发政治观点,并不是完全超越《周易》里的政治思想,一些还是符合《周易》里的原篇之义理。总体思想上与《周易》里义理宗旨是一致的。如《周易·井》篇,文章里是用“井”比喻“君子”(统治者)养民、爱民的道理。 而《大象传》言:“上有,井。君以劳民劝相。” (有在上,水井。君因此要懂得爱民、励民的道理。)

还如《周易·震》是讲述雷霆之势的社会大变革,或政治风云变幻,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与不安,如何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学会生存法则,《震》文就是讲述这些道理。作者通过雷震来比喻政治风云,教育君子在政治风云了要恐惧修省,还要有正确的心态与防备心理。通过雷震声响百里来比喻政治威势如同霹雳那样使人恐惧,使君子领悟到政治形势的威力,并学会在政治风云里的生存方法。既不被雷霆之势所吓倒,也不要被雷霆之势所伤害。《震》文通过雷震的形象比喻,使君子能够领悟到政治风暴的威力,而学会恐惧修省的道理。正如《大象》对《震》文的诠释“君子以恐惧修省”,《大象传》作者是领悟了《周易·震》的哲学内涵,才有这样的高度概括。

《周易》是受诗性思维影响,《周易》一书绝大部分是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论说事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后来称的修辞学的手法。

而《大象》文与《周易》相比没有了形象的比喻,而是用类象直陈事理,在思维发展上是一个进步。直陈事理要比用比喻事理更使人明白,也更显逻辑性。《周易·井》篇文章全用比喻来象征君子之治上的养民、爱民道理。而《大象》文通过《井》篇文义概括出“君子以劳民劝相”,基本上没有脱离《井》篇里的宗旨。一个是“养民”的政治道理,一个是“劝勉人民勤劳”,都是政治上的道理。总的说《大象》文是《周易》义理上的深化与发展,都属于义理文章,与卜筮不沾边。也别以为那些当今知名易学教授所说的是有了《易传》才一点一滴的改变了《周易》的卜筮性质,变成了哲学。把一个巫婆变成一位哲学家可能吗?

《大象》文在《易传》里应占有重要的哲学地位,其理论最接近《周易》的政治哲学思想,可并没有被重视。而后封建时期重视的是《系辞传》。我们讲到《系辞传》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大象》文的哲学思想至到今天,已然不失其意义。但我们一定要抛弃掉那种画蛇添足的“取象”,而领会《大象》文的哲学思想,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象》精神,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七零换亲当后妈,冷面硬汉夜夜都回家
七零换亲当后妈,冷面硬汉夜夜都回家
【糙汉飞行员+后妈美媚娇+双洁+双重生换亲】宋息息重生了,和妹妹重生在七零年结婚前,谁知妹妹竟抢先跟自己换了亲。宋息息看着帅气英俊,勤快疼媳妇的陆绍霆。真不知道妹妹图什么?图那懒汉牙黄口臭,内裤包浆有脚气?估计是图他的钱吧?但是妹妹不知道的是,那钱全是她赚的啊!人人都羡慕陆绍霆娶了个漂亮娇美人媳妇儿,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宋息息随军军婚甜蜜蜜,晚上老公回家,衣服一脱露出八块腹肌:“媳妇儿,该睡
鱼云千淼
道爷要飞升
道爷要飞升
“弟子黎渊,拜求苍天授箓!”…………已有完本作品《诸界第一因》、《诸天投影》《大道纪》
裴屠狗
九转吞天诀
九转吞天诀
吞天吞地吞万物,不死不灭修金身。少年秦斩为情所骗,仙骨被夺,功力被废,却意外觉醒了祖巫血脉;获得十二祖巫传承,修炼《九转吞天诀》!天地万物皆可吞噬,从此,秦斩以凡人之躯肉身成圣,摘月吞日,一念之间,霸天绝地,万族臣服!
萧逆天
白岳洞主
白岳洞主
王抗越当了一辈子的牛马,好不容易熬到60岁退休,一时不幸穿越到了60年代这个特殊的时代。 穿越的原主王援朝是一名烈士的后代,但是原主活到16岁,从来没有享受过福,这个时代的苦,倒是让原主尝了个遍。 幸好王抗越穿越的时候,灵魂和黄山白岳洞天所化的空间绑定了。 且看重生后的王援朝如何携带空间,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苟出富贵一生。
吃剁椒鱼头
开局,我把仙人算死了
开局,我把仙人算死了
关于开局,我把仙人算死了:上算天,下算地,中间算空气!左算鬼,右算人,中间算仙神!对于拥有最强算卦系统的江白来说。天下无不可算之物。天下无不可算之人。刚刚穿越,便遇到了传说中的仙人。仙人找他算了一卦。江白一脸懵逼的看着仙人仅剩三十秒的寿元,陷入了深深的怀疑,真的这么巧么?面对人世间的险恶,一步一重危机的修仙界,江白该何去何从。出门在外,自当每日三算吾身!江白:系统,今日宜出门否?系统:今日宜出门
鼠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