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谈旧事
这一路奔波, 柳玉琴他们一行人也都累了, 住进客栈后, 干脆就好好休整了一天。
第三日, 柳玉琴带着春桃等四人,一起去找吴秀才。这位吴秀才算是他们能找上的唯一一个与刘度有点关系,比较了解刘家往事的人, 很多事情,柳玉琴还想再找他打听一下,并且有些事情也得通过他往外散布出去。至于那个百事通似的掌柜,柳玉琴不太敢动用到他,毕竟这种迎来送往, 见惯了各色各样的人的老江湖, 她怕反倒给自己惹出麻烦来。
柳玉琴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吴秀才家。吴秀才在家里正在修葺屋舍。
见到柳玉琴一行人,吴秀才十分开心,说:“柳兄弟这是回程经过本地?”
“是啊, 想着时间还早,就来打扰秀才公了。”柳玉琴送上了礼, 笑着打招呼。
“唉哟,你们来我家就是看得起我,还带什么礼物呢。”吴秀才连忙客气道。
吴家人口极为简单,就祖孙俩人, 吴奶奶是个还很健康的老太太, 耳聪目明的, 把吴家的小院子打理得十分整齐。见来了客人她连忙也过来招呼。
“吴奶奶好。”柳玉琴连忙给老太太行了个礼, 又对吴秀才说:“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就是我们一路上捎的一点特产罢了。”
吴秀才带他们进了堂屋,吴奶奶见孙子来了客人,十分高兴,连忙去烧茶水。柳玉琴十分过意不去,人家这么大年纪还要招待自己,就让春桃去帮忙。吴秀才也没阻拦,他也知道春桃很会干活。
只是,吴秀才又告诉柳玉琴:“我奶奶一天都闲不住,家里活儿全是她亲自干的。”
“吴奶奶看着身体很好啊。”柳玉琴说。
“哎,年纪大了,这半年断断续续生了几场病了,这才刚刚好了一阵子呢。以前她身体可好啦。”吴秀才有些伤感的说。
吴家家境本来也不算差。但吴奶奶青年死了男人,养大了独子,中年时独子又死了,儿媳妇一病不起,不久也跟着去了,独留下了个孙子。老奶奶硬气了一生,又开始拉扯孙儿。只是,吴家先后死了两任家主,家境自然也一落不起。
好几年前吴家就只剩下一处宅院在出租,将将够养活着这祖孙俩。吴奶奶刚强孙子读书又聪明,她舍不得不让孙子读书,就只能自己去招揽了不少活儿,白天黑夜地干。而那时候她的好姐姐,那位刘家的老仆妇,就经常接济他们祖孙二人。
如此,总算把吴秀才拉扯到他考中了秀才,至此吴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些。吴秀才年纪大了,也能干不少活,贴补一点家用了,吴奶奶的日子就稍微轻闲起来了。再加上孙子有出息,吴奶奶生活就越发有了碰头,居然越活越硬朗了。但再怎么样,年纪大了,老毛病也不少。
柳玉琴和吴秀才说着一路上的趣事,听得吴秀才非常向往,说:“我也想象柳兄弟这样出门四处游逛。可惜,家里独有一个老祖母,不敢出门。”
他在本地虽然颇有才华之名,但想要再考中举人,难度却也不小。因为本地的教育其实是跟不上的,但他家境这样,他也不可能扔下他奶奶去省府进学,再加上家里也无这么多银钱供应他。所以他只能留在这里半工半读,贴补家用,积攒点银钱,以备后用。而且老祖母年事已高,就算有银子,他也不敢把老祖母一个人扔在家里。
柳玉琴点了点头,说:“也对,你家有老人,确实不敢远游。不过这事不急,风景与外地什么时候都在。”
“对的,对的。柳兄弟这话说的太对了。”吴秀才笑道。
听到孙子的笑声,吴奶奶很是开心,吴家家贫,来往的客人自然很少。就是吴秀才相熟的学子们,也轻易不敢来吴家,怕吴家为了招待他们过于吃力。吴奶奶自然也清楚,大家的好意。但对于不能招待孙子的朋友,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这不一听他们的谈笑声,吴奶奶脸上的笑容都格外灿烂,还和春桃说:“哎哟,我还只当我孙子会干活,没想到你这个孩子也这么会干活呢。”
春桃答:“我天天都干活的啊。煮饭,下田都是我们惯常干的活。”
“哟,这么说,你们家还有不少田啊?”吴奶奶顺口又问道。一般家里田多,都是家境比较好的。
“恩,很多,还有果园。一年也就闲月时有空出门。”春桃回答道。
吴秀才听到奶奶和春桃的对话,不好意思的和柳玉琴说:“我奶奶啊,最爱有人上门来玩。你们别嫌她话多。”
“哪里哪里,所谓家有一老有如一宝呢。我听着吴奶奶说话都亲切。”柳玉琴连忙说。
吴奶奶正好和春桃端着茶水出来,听到他的话,越发开心了,说:“哎哟,这孩子真会说话,这话说的我真是开心。”
柳玉琴连忙起身让吴奶奶也坐下来,大家一起说说话。
七扯八拉了几句,柳玉琴就把话题扯到刘家身上来了。
吴奶奶一听柳玉琴就是上次本地流传的刘家闲话的主角,惊讶地笑道:“哎哟,真没想到啊。那刘老爷自打经过了和你在首饰铺子抢首饰的事后,很是没脸面了一些时日呢。”
“这事儿,很多人都知道吗?”柳玉琴笑问道。
“是啊。那刘老爷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可有不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呢。”吴奶奶说着,脸上就露出了鄙视的神情。
“这么说,您老倒是很了解他啊。”柳玉琴顺着她的语气,问道。
“是啊。说来,刘家的老太太还算是我们家的恩人呢。”吴奶奶叹息道。
“这话怎么说?以前怎么没听您说起过啊?”吴秀才惊讶地问道。
“我没和你说过吗?小时候说过吧?你大了,我也忘记再和你说了,人啊,一老就爱忘事。”吴奶奶想了想,才说。
吴秀才摇了摇头,说:“多小啊,七八岁前的事,我好象都不记得多少了。”
吴奶奶拍了拍脑袋说:“那今天我就再和你说说。”
吴奶奶的好姐妹是刘老太太身边的老仆妇,老仆妇家人早就全没了,也就这个老姐妹还能走动,于是经常来吴奶奶家逗留。两人在一起自然会说很多杂七八拉的闲话,刘家的事情就在这里闲话中,全到了吴奶奶耳中。
老仆妇也把吴家的事情讲给刘老太太听,刘老太太感慨吴家的事情,还曾经帮衬过吴家,不止通过老仆妇给吴奶祖孙俩送东西,也给吴奶奶领了不少活儿干,工钱还拿的特别高。不然,光靠仆妇的接济,吴秀才想读书,还是很困难的。
吴奶奶很感谢刘老太太,觉得她对外人都这么热心,肯定对刘度不差。何况老仆妇也经常讲刘老太太是如何待刘度的,也说刘老太太是真心把刘度当成自己亲生的儿子在养。大家哪里想到,刘度后来会如此恨刘老太太,甚至不惜抛妻弃女呢。
不然,刘老太太也不会大病一场,甚至一命呜呼。
“这么说,那刘老太太也确实算是我的恩人了。”吴秀才说。
“就是啊,我让你记着这份情,人也要懂得感恩。当年,我那好姐妹都来不及和我告别,就匆匆走了。也不知道她和小刘太太带着个女娃儿上哪儿去了呢。”吴奶奶又说。
当年,刘老爷翅膀渐硬,对元配的态度就越来越差了,十分嫌弃她,小刘氏作为他的枕边人,哪里不知道他的变化。可她只知道一昧地忍让,想用自己的柔情来换回丈夫的心。要是她早告诉刘老太太,只怕事情还不至于到了后来不可弯转的地步。
在知道刘度外面有了私情之后,刘老太太大发雷霆,狠狠教训了刘度一顿,可刘度却利用元配对他的感情,软硬兼施,逼得她主动向刘老太太求下堂而去,求刘老太太不要对刘度下狠手。这期间,刘家乱成一团糟,老仆妇自然没空再来吴家窜门子了,但之前这些事情已经有些行迹,老仆妇也一直在担心着。所以吴奶奶多少也知道点儿,直到刘度与元配合离,元配带着孩子要离开刘家,老仆妇才匆匆托人捎来个口信,说自己有事以后都不能再来吴家了,并且还捎来了十两银子。
吴奶奶赶去想送送老姐妹,人却早就已经走了。没几天,刘老太太就去世了。
当年与刘家有交往的人家,也都私下底说过:“刘老太太是被刘度气死的。”
只是这话大家也只能私下里说说,也没什么证据。而且刘老太太近年来身体一直不好,刘家又没有苦主出来,刘度又大肆操办了刘老太太的丧事,这事就过去了。
柳玉琴心一惊,突然有个想法冒了出来。她连忙问:“先小刘太太带着女儿,不是回娘家乡下去了吗?她还从刘家带人走了?”
“哎,小刘太太哪里还有什么娘家人啊,就是刘老太太也一样,她俩的娘家都败落了,不然,也不至于落到如此田地啊。有娘家人撑腰,那刘老爷敢如此放肆吗?她带着孩子走时,就是我那好姐妹跟着去的。她们这一走,就失了音讯。后来刘老太太去世,她们都没有回来呢。要是我那好姐妹在老太太身边,恐怕她也不能这么快就去世了呢。”吴奶奶说着还抹了一把眼泪。
吴秀才插了一句,“这么说,她们去了哪里,还真没有人知道了。”
“是啊。无人知道。”吴奶奶答。
“一个年轻妇人带着个女娃娃儿,身边就跟着个老仆妇,能走多远?我有点怀疑。”吴秀才突然说。
“什么意思?”吴奶奶问。
“我有点担心,她们也不在了。”吴秀才停了好一会儿,才说。
“为什么?”吴奶奶惊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