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45章 第四百四十五章红楼潜龙在渊59 张简……
张简仨再想不到自己还有再次见到乾坤玉鉴的一天, 他还以为这东西消失,是随着先太子下葬了。
当初张老太爷成为太子太傅,太上皇在为先太子挑选伴读的时候, 顺手把张简仨也添了上去。
在太子伴读中, 陈景轩, 贾赦和张简仨是第一梯队的,深受先太子信重,其余都是第二梯队, 但明面上先太子是一视同仁的。
甚至连太上皇都不知道, 先太子私下里和他们三人更为交好。
之后太上皇打压先太子, 最先拿张老太傅开刀, 谁让他是文官魁首,代表太子受天下文官支持,而张简仨是被父亲连累发配的, 至于他本人,太上皇忽略了。
紧接着是陈景轩, 他背下了先太子被诬蔑的所有罪名, 企图把先太子摘出去。
而贾赦,是在父亲贾代善示意下疏远先太子的, 当然, 他本人不想这么做,可先太子也是这个意思。
那时, 先太子已经有了谋反的意图, 且大概策划好了自己的结局。
在这个结局下,张家可能会再次被太上皇迁怒,但新帝肯定不会再忌惮他们了,凭着张家人的本事, 早晚会回到朝堂。
而陈景轩这个为先太子背锅的人,在太上皇愧疚想要弥补的情况下,会收益洗脱身上所有罪名,进而被太上皇弥补安抚。
唯独贾赦,因为贾代善是太上皇心腹,在当时疏远太子,是忠君的表现,可回过头来,太上皇又会怪贾家没有劝谏太子,像张家那样,也会怪贾赦疏远自己的好儿子,墙头草一般。
可贾代善又是他的心腹,太上皇这个人,说无情也无情,可某些方面他又念旧情。
因此贾家不会有任何问题,只贾赦,不得不被太上皇嫌弃,可能前途无望。
当然了,等到新帝继位,或许会因为他识时务的表现,而不对贾家进行清算。
可以说先太子也算是为这三个小伙伴打算好了将来,只越是如此,三人心里那道坎儿就越发深重,绊住他们手脚,跨不过去来了,也不想跨过去。
再次见到乾坤玉鉴,张简仨只觉得热泪盈眶,“臣,张简仨,见过郡王殿下”
说着,他的头深深埋下去,也遮住了眼角的泪痕。
张简次先是错愕弟弟的反应,然后猛然意识到什么,不可思议的看了苏叶好一会儿,才跟着跪下去,嘴里喃喃,“像,真像,怎么之前没发现呢。”
张简次和兄长的稳重,弟弟的精明不同,更偏向于儒生,就是有点死读书。
当然了,他和书呆子还是有区别的,毕竟本人聪明,对书本内容往往很快融会贯通,但他却很少接触庶务,为人相对单纯一点,也不爱交际做实事,更爱和书本打交道。
可毕竟是张家的人,脑子又聪明,不可能看不出羊毛计划对大楚,对张家的重要性,因而当初弟弟决定留下来时,他也留了下来。
不过和弟弟具体主持实施不一样,他更偏向于教化。
因为这样书呆子性格,张老太傅不太放心他在官场混,考中进士后,就把人调到弘农馆去修书了。
他很少有机会接触先太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先太子微服去家里,跟着兄长弟弟招待。
不过兄长是长子,父亲不在的情况下代表张家,弟弟则是先太子伴读,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有二人在,他在先太子面前几乎是个小透明。
只闲谈的时候,先太子觉得不能漏了他,偶尔询问一些关于修书的话题。
说来他见先太子的次数不多,起初见到苏叶,也只觉得面善,并没有多想,直到老三看到玉鉴跪下来,他才恍惚想起来。
只是,老三为何之前没认出来明明仔细一看,这位林公子好吧,郡王和先太子有六七分相似,只不过是年轻的版本罢了。
张简仨也正疑惑呢,自己怎么反应这么迟钝
这当然是苏叶的锅,她用了混淆咒,让人无法把自己的脸和先人联系起来,不然全国各地的官场,谁知道有多少见过先太子
要是提前被捅出去了,于她也是一桩麻烦事。
现在连玉鉴都拿出来了,那混淆咒自然要揭下,张简仨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竟和先太子长的那般想象
“两位张大人快起来吧,我还不是郡王呢,”苏叶笑着把人扶起。
她的力道很轻柔,但两人好似完全无法拒绝,直直被她托起。
这行为,颇有点神异,兄弟二人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应。
张简仨顿了顿,勉强拭去眼角的泪水,换了一个称呼试探道,“公子可是被陈家替换了,宫里那位”
苏叶既然拿出了玉鉴,也就没想瞒着他们,于是把当时发生的一切都说了。
“生而知之”两人又惊奇又觉得不可思议,真有人如此啊
不过两人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历史上也有记载如此神异之人,他们很快就接受了。
“因此你们不用担心我的安危,且这件事关系到大楚百年安稳,我必须慎重决策,”苏叶顺便透露了一些对未来的规划,“以后我们的重心,将会放在航海上,以及在世界上争夺一席之地,没有多余的精力应付来自北边的麻烦,提前解决也是好事。”
张家两兄弟听得目眩神迷,“海外已经发展至此了吗”
“全球技术都在革新,别的国家在飞速向前跑,大楚不能落后如果类比一下”苏叶想了想,“就是铁器时代对战铜器时代,铜器时代对战石器时代的区别,你们能想象到武力值的差别吗而西方正在研发的火药,会比这个还要跳跃似发展。”
大炮这种东西,他们也是知道的,宋朝就有发明。
起先凭借着长炮的功劳,金国奈何不了北宋,后来武器制作的方法泄露出去,金国又进行了改良,北宋就落后了,被自己研制的东西打得无力反手。
当时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他们没有过多关注,只以为大宋的制度出了问题,抬高文臣,打压武将,以至于军事能力薄弱等等。
张家是正统的文人,对此没觉得不好,偶尔还会羡慕一下宋朝文人的待遇。
可两宋的下场实在太凄惨了,他们也不愿意自家的国家,自己的后代经历那种差点亡国灭种的危机,因而对于大楚施行的文武分治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在大楚,文官就是文官,武官就是武官,双方分的很开。
文官不会去管武官的事,提都不会提一句,一是避险,二也是不与之为伍的意思。
因此当初贾敬这个明显军功起家的宁国府继承人,考中进士当了官,在翰林院会备受冷落。
因为大家不确定,他属于文官的一员,还是武官的。
当时贾家权势鼎盛,贾代化掌管五城兵马司,贾代善是禁军统领,兄弟二人掌握了京城内外一半兵马,可见权势之盛。
贾敬是宁国府唯一继承人,万一父亲去后,他接手了父亲留下来的军中势力,从文官转向了武官,那与他交好的文官们不久麻爪了嘛
这是很有可能的,谁让贾家在武官中的势力,让贾敬能实现三级跳,第一年五品,第三年四品,不到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二品大员了,当时的贾家就是有这个实力。
可继续当文官就不一样了,贾敬得一点点往上爬,在别人的赛道,脱去祖辈赋予的光环,谁知道他有没有这个能力,爬到三品以上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