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om
首发:~第十九章 《参同契》赏析
原本的大纲里没有打算写这一章的,但开始写魏伯阳时就产生了这个想法,哪怕只选几句,和大家分享分享。现在想想,最关键的原因应该是自己对《参同契》是极喜欢的,也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了一翻,此外,增加这一章对整体结构又没什么影响,所以就有了这一章。
其实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点儿水平着实不敢谈什么注释、讲解,和历代名家相比,更谈不上有什么新的理解,只是说说自己这几年的学习心得。即便是这点皮毛,也完全是从历代名家的注解中学到的,也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嗯,这么说好象还是有点自夸了,反正就是这个意思了。
和懂易学的道友交流这方面的内容会容易一些,但多数人可能没有易学的基础,更没有道教的金丹啊,内丹啊,外丹之类的理论及性命双修等等诸多道教方面的知识及背景,看《参同契》的原文差不多就是看天书,看注本差不多就是看天书20。实际上,除了需要上述那些背景知识以外,还要懂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天文、历律、节气诸如此类吧,当然古文阅读基本功也是必需的。古人自有高人的矜持,古文又天然精炼,所以,把这些艰深地、专业的、晦涩的、玄奥的、优美的……(此处省略百字)摘几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尽量让没有基础的小白也能明白个七七八八,对《参同契》有个更具体的认识。
《参同契》全文共六千多字,总体上分了上中下三篇,章节划分版本较多,但三十五章版本较普遍,总之版本对整体结构没有影响。三篇分别从御政、养性和伏食三个方面,讲了天道法则及修炼成神等诸多内容。
第一章是“乾坤门户”,稍有易学知识、国学基础的人应该基本能看懂。第一句是“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开篇,开宗明义,整个易学体系的门户就在于乾坤,里面万变均有规律,天地阴阳,世间万物都是在一个框架中运行的。比如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公司、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有一个门,只要进了这个门,那么就有一套规矩来维系它,大家都遵守,包括人在内,门里的一切才能存在下去。而这一章就是从易学引出道家的修炼,追求神仙道法,那么这个门里的科条就要遵守。这也是第一篇御政的中心,修炼之前,先学规矩,然后才知道怎么修炼,才谈得上选择什么方法去修炼是最好的。藲夿尛裞網
懂了门内的规矩之后,就要知道一些修炼的基础,比如“坎离二用章第二”中这一句“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纲纪”。第二章开始就涉及到道家的一些修炼基础理论了,天地日月归位,生命、法则运行其中,乾坤就是天地,是体,而坎离二卦代表阴阳,也代表日月,这就是二用,体是静的、固定的,而用是变化的,是动的,所以没有固定的爻位。这里完全是易学的知识,动静、阴阳、体用等等,这方面集大成者是后面也要讲到的宋代的邵雍,在他的《梅花易数》里把这些知识运用妙至毫巅,暂且按下不表。
也就是说,用是不固定的,是变化的,所以人修炼的周流的后天之炁就是一种阴阳的变化,没有常态的,这是首先要认识到的。如果你要想修炼,那么至少要先达到一种幽潜沦匿的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把自己的外在的一切的感观、精神、思维等等全部收回来,沉下去,耳不听、目不视、忘掉身体、忘掉自我,目标是达到一种绝对静,也就是阴极的境界,这就是修道的根本,也是先要达到的,否则就谈不上修炼。幽潜沦匿可以说是修炼的关键,佛家有修观音法门的,在道家来看就是收视返听,观音法门是从耳根,对应的就是坎卦修起的,易学里耳通肾,通炁海,再通过肝经通肝,闭目内视,收耳归肾,断绝声色,才可以达到阴极的境界。宋代以后,道家又走出了性命双修的路,讲究修成无缝塔,相当于佛修的无漏果,精炁为命,视为性,也就是常听到的精炁神三宝。后面还会详细讲到性命双修的内容,这里就不多说了。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这里我一直在用炁,而没用气,两个字区别还是极大的,只不过后世用乱了。
接着研究这一句。邵雍对于修炼体悟是极深的,曾写过一首小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有点后悔引用它了,主要是解释起来话又长了。冬至就是二十四节气的那个冬至,它是怎么回事呢?小白理解它就是一个节气(为什么是小白呢,因为节和气是不同的),冬至那天就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也就是太阳到了北回归线,然后就开始往南走了,白天就一天天长了,这里面还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自然、哲学等很多东西,不能再多说了。这里的冬至,关键是说这一天是一个变化的转折点。子之半意思差不多,就是子时的一半,也是一个转折点。子时是晚上11:00到到0:59,不再精确了,总之就是一半的那一刻,0:00。在道家里,是极重视这些关键点的,中国文化里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比如否极泰来、乐极生悲之类的。那么前面幽潜沦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达到阴极,然后呢?静极了就动了,就开始了真正的修炼。这里就用冬至那天的子时一半,说明修炼时这个关键点的重要性。
天心无改移,还是说达到极阴极静的状态,也是一种极平衡的状态,阴阳、动静全都平衡的状态,佛家也叫无念真如,明心见性,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所以佛道本质是通的,也正因为如此,后世有道家开始佛道释三教合一而修,比如王重阳。
阴极的状态,道家也叫无阴无阳的状态,是一种追求的先天混沌不分的状态,只有这种状态下让阳炁发动才是真正修炼。所以后面就说一阳初动处,阴极了阳才生,静极了才动,最后万物未生时同样是说那种什么也不想,思维完全静止下来的状态。这一句基本上就解释完了。
再看“炼己立基章第六”中的一句,“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来隐明,内照形躯”,当达到了安静虚无状态后,此时就能明心见性,见到的就是本我,这个本我实际上就是存在我们现在的生命状态中的,现在生命是从本来的生命中来的,现在这个生命是会死的,而本来那个是会长生的,前提是你得找到。有点唯心了啊!这个本我在哪里?就在当你到了虚无状态那一刻时,就是无内也无外那一刻,你才能看到那个“内”,就在那里。后世道家修炼讲“百日筑基”,而网络修真小说也常说筑基,实际上是说的修炼到这个程度时,达到一种内视状态,原来不存在的就出现了。
感觉有点深奥不好理解了吧,其实讲起来也费劲了,再往下就要达到金水相生的境界,转河车,自性则现,四大(地火水风)归位,气脉稳固充盈,就可以进入到修炼的下一阶段采药了。
也许有人一直有个疑问,这不是一部丹经吗?为什么没选些炼丹的内容讲?书中,怎么炼丹的确是讲了,而且讲的也不少,网上有高人还把当时魏伯阳炼丹的化学方程式都列出来了。但是,大家在看过后面道教的炼丹方面的发展以后,自会明白,炼丹分内丹和外丹,而《参同契》虽讲了外丹,但实际上主要讲的还是内丹的修炼,说白了就是把身体当做丹炉,在体内修出个丹来。详细的内容,后面会再结合丹鼎派的发展交待。
就和大家分享这一点吧,很遗憾。魏伯阳这部分本来的计划是要写四到五章的,想写的东西很多,但写起来发现写不出来了,《参同契》讲的更是连皮毛也谈不上,想想还是水平的问题,惭愧。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尝试一下,看能否把《参同契》翻译成小白文吧。大家可以看看南怀瑾大师《我说参同契》,有条件的道友还可以看看清代朱云阳真人的《参同契阐幽》。后面还会讲到《悟真篇》,这是和《参同契》齐名的一部丹经,朱道长同样做过注解,也值得一看。
留点遗憾。
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